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学质量包括哪些要素 [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建设]
 

教学质量包括哪些要素 [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要素及其建设]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3:30 影响了:

  摘要: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个科学严谨务实的系统工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是系统工程的指导思想,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是系统工程的建设平台,地方高校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是系统工程的关键要素,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则是系统工程得以正常运转和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以此构成了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现代大学制度;教师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
  
  在地方高校中,有一批以教学为丰的本科院校是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这一类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建设与提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该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重塑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
  
  2l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后,本科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理念的重塑。地方高校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对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本利教育教学的理念形成了新的共识。
  1,“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的教育哲学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现代高校的教育哲学观。在实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真正得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熏陶。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经历了长期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辩论与实践,目前已趋于达成共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必须实施通才教育,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美国大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中,通才教育的课程涉及人类知识的三大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广博的知识,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2,人格教育是现代高校的社会责任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位的是人的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需要健全健康的人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大学阶段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现代高校的社会责任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立、敬业、诚信的现代独立人格的人,这也就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成人之道”。需要强调的是,学生人格教育的前提必须是教育工作者自身应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3,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观。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力培养应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二、促进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进入21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地方高校要保持其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态势,必须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笔者认为,地方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在以上两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1,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有效统一。行政权力具体体现在“校长治校”方面,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特色。办学指导思想体现的是校长的教育理念,准确定位并积极实施体现的是校长职责的履行,学校特色则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术权力则体现在“专家治教”方面,专家治教的重点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规范管理,专家治教将校长治校的决策力延伸后转变为执行力。专家治教的关键是建立教学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育的评估和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涉及学校学术管理的规范。例如,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通过教授委员会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突破了已经沿袭几十年的以行政机构为主的管理模式,体现了现代大学“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对于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实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管理。21世纪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的是文化管理。高等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重点就是将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传递,以此来影响教师的行为,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学管理是具体要求教师如何履行教书的职责,而文化管理则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来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是科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根本区别所在。文化管理将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且还为教师长远的个人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和升值空间,培养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也满足了教师的事业成就感。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教师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在其职业生涯中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地方高校应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之中,充分重视教师的尊严和权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师从受支配的雇员培养成地方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共同创造者。使教师明确自身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这样,教师就会把职责履行得更好,以此达到在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责过程中,实现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双赢的最终目标。
  
  三、关注地方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为此,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定位。地方高校定位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的科学定位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特点。地方高校的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进行定位,如学历学位和继续教育的定位、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定位、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定位等。二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培养。如:教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基础,影响到教师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社会化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以及教师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师市场化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培养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将关系到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三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时时处在调整之中,因此学科交叉能力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点。教师的学科交叉能力,体现其学术发展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零距离”地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的教师现在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调整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开发 者、引导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大学教师的职业需要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和提高,需要深入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需要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教师也需要研究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技能,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高等教育的最基本元素是课程,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各高校都将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各类课程的建设上,不断加大建设和投入的力度。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改革、授课教案的准备、CAI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用、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实验的设计、考试的考核办法等,全方位的建设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全方位地推动了地方高校各方面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第一,课程建设造就和形成了地方高校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地方高校因其办学历史短等因素,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其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欠缺在课程建设的团队中可以尽快地得到提高,并且通过参与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整体提高课程组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二,课程建设涉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这对地方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的同时,必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产学研相结合,这样使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时得以提高。第三,课程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经典的教学方式共同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以培养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第四,课程建设推动了地方高校现代化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如文献图书资料的建设、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等。第五,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最基础的建设,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建设也进一步得以完善。地方高校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估体系也在建设之中,从而使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得以保证。
  
  五、地方高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构建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是保证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地方高校的工作重心必须真正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上。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保证和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地方高校要把改革、建设、发展的重心放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真正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上。“以教学为中心”首先要在学校层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工作重点、教学经费投入、管理制度制订以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学校一切工作都在围绕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教学为中心”要体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把教学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下移到每一位教师,使教师从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地方高校需要建立“三级监控、一级评估”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制。近年来,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开展,地方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工作三级管理和监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的地方高校还独立设置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管理机构,逐步完善“三级监控、一级评估”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实现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管理。
  3,地方高校需要树立本科教学全面的质量标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程的质量保证意识。首先是全面的质量标准,制订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全面的质量标准十分重要,因为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订,要根据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坚持以学生成人成才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从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依据,才能够科学、客观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其次是全员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从每一个专业的建设到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从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到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只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全员的质量管理。最后是全程的质量保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要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订开始,对招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就业指导,全过程都要实施质量监控。其中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而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又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因此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等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监控,以实现本科教学全程的质量保证。
  
  责任编辑 余大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