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打通课内外通道,讲求最大化效益] 效益最大化
 

[打通课内外通道,讲求最大化效益] 效益最大化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3:49 影响了: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怎么上,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选修课必修教法,也不是选修课自读教法,更不是选修课试题教法。要避免当前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误区,关键在于对此要有准确、清晰的定位。这个定位是在“大语文观”和“新课程观”统照下的纠结点和交叉点。
  毋庸置疑,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语文观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舞台就有多大,师生的视野要投向更广阔的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文课本的学习,书本、杂志、影视、网络,一切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都可以当作教材,师生要突破以往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桎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从教师讲解多、学生作业多,转向学生自主多、课外阅读多。有了这些大课堂、大教材、大教法观,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走向,我们就清晰多了: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现有课本,不拘泥于教师讲解,根据自身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确定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模式。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课程结构,课程从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努力使课程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走向自立的平台。高中新课程的这一指导思想是要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课程框架设计、内容选择、活动安排,以及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的,因此,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自然必须在它的统照下设计,承担着共同而有区别的任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设计者,就不能不明晰必修与选修各自的特点:必修教材强调基础与均衡,它可以是一篇一篇地教;选修教材突出选择与个性,它就不是一篇一篇地教了。至于该怎么教,它是多元的,只要符合于“新课程观”即可。
  这样,“新课程观”的统照下,我们就可以定位“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了:不拘泥于课堂、课本和教师讲解,根据自身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确定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模式。
  根据这种选修课的定位,对于“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我们的选择与个性是:打通诗歌阅读教学的课内外通道,通过“教一带二联三”,讲求语文教学的最大化效益。具体设计是:以组织专题的教学方式,将选修教材的诗歌、语文读本的诗歌,和我们推荐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中生推荐书目》中的《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歌》或《中学生古典诗歌500篇》的诗歌贯穿起来,教读选修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带读选修教材或读本或推荐书目的二至三首诗歌,联结自读推荐书目中的《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歌》或《中学生古典诗歌500篇》中的三首诗歌。每个专题至少六篇诗歌。专题的选择是多元的,如题材、作者、意象、时代、流派、风格、体裁等等都可以组成专题。在专题教学中,突出某一鉴赏方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以作家为专题,主要突出“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以意象为专题,主要突出“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以题材为专题,主要突出“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以体裁为专题,主要突出“因声求气”的鉴赏方法等等。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的整体,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侧重罢了。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教学的这种设计,可以使语文的课内外学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整合统一又交叉渗透,也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课外阅读的无法、无序、无效的问题,使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品位问题也有了着陆点。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选修课教学的选择与个性的特色,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同时得以保障。
  在高二第二学期,对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我们具体安排了六个专题的教学:
  第一专题:奔流的地火――走进“沉郁顿挫”的杜甫。教读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教材)中的《阁夜》,带读教材《蜀相》、推荐书目《中学生古典诗歌500篇》(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书目)中的《登楼》,自读书目中的《月夜忆舍弟》、《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第二专题:悲悯的光芒――赏析白居易的讽喻诗。教读教材《长恨歌》,带读教材《轻肥》、书目《观刈麦》,自读书目《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和补充的《卖炭翁》。
  第三专题:飞翔的心灵――浪漫主义诗歌赏析。教读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带读教材《李凭箜篌引》、《语文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读本)中的《山鬼》,自读书目中的《登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梦天》和另补充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第四专题:源远流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教读教材《夜归鹿门山》,带读教材《积雨辋川庄作》、读本中的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自读书目中的苏轼的《浣溪沙》、王禹�的《村行》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第五专题:聆听时代的强音――边塞诗品读。教读教材中的高适的《燕歌行》,带读书目中的李白的《关山月》、王翰的《凉州词》,自读书目中的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维的《使至塞上》和陆游的《诉衷情》。
  第六专题:方寸间的歌舞――从声韵感受诗歌的魅力。教读教材中的《将进酒》,带读教材中的《春江花月夜》、李煜的《虞美人》,自读书目中的李商隐的《无题》、温庭筠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
  六个专题所选的诗歌篇目均为经典作品,既体现鲜明的专题性,也便于兼顾选修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有益于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如第一、二专题便于引导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第四专题便于引导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第六专题便于引导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
  下面是我们对第一专题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教读《阁夜》。作为示范,以教师精读细讲为主,为学生提供鉴赏的路径。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目标:感受诗人垂老自伤飘零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了解“沉郁顿挫”的诗风,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诗人多种悲慨及“沉郁顿挫”的诗风。教学时数:一课时。
  其次是确定教什么,怎么教。《阁夜》不是为一时一事而作的诗作,而是诗人在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的结晶。教师要教的是诗歌丰富的内蕴: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天涯、老病孤独的凄寒,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由此而及的音节节奏的顿挫。教师通过低沉、顿挫调子的朗读和逐联讲解,渗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让学生感受全诗感情基调的沉郁悲慨和丰富内蕴,在总结归纳时,让学生明确鉴赏诗歌的流程和方法。对于了解作者、朗读、解读诗意等,能与学生互动的就尽可能地放手给学生。
  最后是确定教学流程:1.教师导入,学生介绍作者;2.教师、学生朗读诗歌;3.学生通过注释的帮助,解读诗意,有困难,教师给予点拨;4.教师示范品读鉴赏,教给方法;5.学生提问互动;6.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二、带读《蜀相》、《登高》。作为巩固与过渡,以教师设计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为主,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文本世界进行审美体验,为学生下一阶段的自读做好铺垫。
  首先,让学生按教学流程,朗读诗歌;通过注释的帮助,解读诗意;自主逐联初步鉴赏诗歌,生生之间可互动。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初步鉴赏的情况,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1)首联、颔联都写到哪些意象(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历来被认为名句,这里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3)怎样理解颈联、尾联包含的思想情感?(4)对“鸟飞回”,你是怎样联想、想像的?(5)教师解读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怎样理解杜甫的“艰难苦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感和美的熏陶。
  三、自读《旅夜书怀》、《月夜忆舍弟》、《登楼》。作为“反三”,对文本加以适当注释与提示,以帮助学生品读。对于自读环节,不是听之任之,而是通过适量自读练习,调控学生自读效果。我们这样设计自读练习,帮助或调控学生自读的:
  1.阅读《旅夜书怀》,完成下列习题: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两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请简析其艺术效果。
  (2)“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下列习题: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诗中____和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
  (2)本诗题为“月夜忆舍弟”,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请揣摩这样写的作用。
  (3)颔联中的“月是故乡明”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3.阅读《登楼》,完成下列习题:
  登 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后主,指三国时期的刘禅;梁甫吟,乐府楚调名曲,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颔联分别从____开拓视野和就____驰骋遐思,形成了了一个阔大深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2)请简析尾联用典的表达效果。
  4.选做习题:
  (1)《登楼》全诗即景抒怀,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请简析之。
  (2)拓展阅读《草堂・诗魂》
  对于每一专题的教学设计流程,我们始终坚持两点:一是由诗意到诗蕴,落实诗意,体会诗蕴;由知识到方法,了解常识,掌握方法。二是配合自读的习题或专题后配的作业练习,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包含背诵。
  目前,对“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的教学探讨还不多,如何能在“新课程观”的统照下,打通课内外通道,取得中国古代诗歌选修课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为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引起更多的同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