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发布时间:2019-02-04 04:23:47 影响了:

  【摘要】本文阐释了完全学分制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完全学生制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研究提出了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和新体系。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形势下,一种以教育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探索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完全学分制的含义及特点
  
  1.完全学分制的含义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的定义,“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某一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教育界较为认同的学分制的定义是: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的学习量,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尺度,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2.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1)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学分制是从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允许学生选课修读,能否自主选择课程是完全学分制区别于学年制的标志,是完全学分制区别于其他类型学分制的标准。课程学习的自主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自主选择系科和专业;第二,自主选择课程;第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与学习进程。允许跨系、跨专业选课,允许主、副课程兼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自主权利和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志趣,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
  (2)学习期限的灵活性。在学习年限上,完全学分制以弹性原则取代原有的刚性规定,对学生学习年限赋予较大的灵活性,用修完课程所取得的学分数量作为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标准,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提前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并提前毕业,同时也对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年限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滞后一定的时间毕业。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考核方式的变通性。完全学分制根据学生是否取得足够学分、学分绩点高低等来衡量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考试或另选另考,直到合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这种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的做法,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以学生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和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需要等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新要求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表面看,学年制与学分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年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后者是以课程学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计量单位。但从实质上讲,学分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新要求。
  1.对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学年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集中,全班同学有一张统一的课表,上课教室、时间都是固定和统一的,相关的教学信息和日常事务等都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长等向全班同学传达。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后,每位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发展方向、学习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其上课的时间、地点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张不同于其他同学的个人课表。学生专业变动频繁,统一、集中的时间减少,生活分散化趋势明显。在学生中出现了以专业班级为依托的注册性群体、以选课为载体的学习性群体、以居住区域为活动范围的生活性群体、以共同的爱好形成的兴趣性群体、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型群体等等。这些群体互相交叉、补充,这对传统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2.对学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必然有多样化的需求,这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和功能,要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为主转为对学生的咨询指导、服务保障为重点。学生选课、成才发展方向、大学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确定需要予以及时指导;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在所难免,需要及时咨询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及时给予心理健康辅导;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贷款办理、困难补助、社会资助等工作更需要关心和提供帮助;弹性学制的实施,学生可提前毕业,也可休学创业,学生转专业、选修、重修等教学管理事务增多,对学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业时间的不一致,就业指导中的政策宣传、信息服务、择业指导、办理派遣等工作量会明显加大,对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挑战;学生对能力锻炼的重视和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需要通过规范社会实践、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学科竞赛等活动来加以推动和引导。
  3.对学生素质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学分制以选课制为主要特征,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习进程、选择学习地点、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培养模式由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向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实现其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多数高校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并成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虽然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与内容不尽相同,但一级指标都涉及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往往以专业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测评。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同一专业和班级学生交往和接触的时间和机会减少,同学之间的品德素质相互测评变得缺乏客观依据;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跨专业选课,在同一个时间段,每个学生所修课程的门数,以及所修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对衡量学生学习的质与量提出了新要求。
  
  三、构建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现实选择。高校要尽快构建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1.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学分制是教学管理的手段、方法,而不是管理的目的,实施学分制必须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以学生以及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由教育管理转向服务,由他律向自律、自治转变,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要学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体教职工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为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特长,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2.建立和完善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应在加强传统行政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的导向型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导师制。为本科生配备具有丰富教育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的导师,导师就是“人生发展的设计师”,帮助学生制订学习方案,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倾向等正确选课,帮助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给予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是建立辅导员进公寓制度。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之间接触和交流比较多的载体是学生宿舍。宿舍的成员较稳定,流动性不大,无论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呈现多大的多样性,但早、中、晚都会有同学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从而为集体活动的开展和教育管理信息的有效传达创造了条件。辅导员通过深入公寓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对思想、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及时帮助与指导,实现辅导员对公寓管理的全面覆盖,努力培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把公寓创建成学生生活、学习的温馨家园,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三是建立六大服务体系--选课指导中心、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社团与文化活动中心、公寓管理中心等等,这些咨询和服务体系是发挥学生工作导向、服务职能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的集中办公,为学生选课、学业规划、心理健康、职业选择、成才目标的确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建构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针对学生在追求学分动力驱使下出现的重业务轻政治、重学分轻素质倾向,应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学分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将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改为以基本学分为参评资格,以学科成绩加权平均绩点为主,素质拓展、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在社区的表现等作为重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为依据,进行学生评优、评奖等相关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4.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生党团组织管理体系
  党团组织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学生党、团基层组织设置是同学生行政管理基层组织相一致,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从学校党(团)委到学院(系)分党(团)委、年级学生党支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完整的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完全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界线,学生工作重心转向了公寓,因此,党团组织必须超前占领学生公寓阵地,如在社区公寓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党员之家,以楼层为单位开展工作,为学生工作在公寓的开展提供活动形式和组织保障。除了在社区公寓建立党团组织外,在以课程为纽带的教学班级也可尝试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在学生社团建立临时党(团)支部等等,扩大党团组织的覆盖面,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生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5.建立网络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已广泛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构。利用网络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可以克服时空的局限,解决学分制实施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带来的不便和冲击。学校可以在网上开设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栏目,建立BBS平台,畅通师生信息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收集教育对象的相关信息,便于及时沟通、交流和指导。对于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工作而言,由于选课制的实行,全天随时都有学生上课和休息,学生工作的难度增大。通过网络设立辅导员邮箱、班级论坛等,进行个别事务的处理和心理辅导,可以克服时空的障碍,拉近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
  总之,完全学分制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社会化、国际化和大众化趋势的必然产物,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迫切需要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既全面发展又具有鲜明个性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费英勤,李向晟.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2]李明国,杨金娥.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对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7(8).
  [3]茆汉成.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4).
  [4]陈健.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2009(1).
  [5]王政书.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7(8).
  
  基金项目:淮海工学院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一类课题,项目编号:5509002。
  
  作者简介:杨天华(1965-),女,江苏泰兴人,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