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日本宙斯盾舰【[东瀛舞新盾]浅析日本“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升级】
 

日本宙斯盾舰【[东瀛舞新盾]浅析日本“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升级】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5:41 影响了:

  2007年6月,日本防卫省向美国国防部提出,要求升级其“宙斯盾”系统和“标准”3导弹。去年7月美国刚批准向日本出售这批“标准”3导弹(题图),日本就在10月与美国协商将部署时间由原定的2008年3月提前到2007年12月。这次日本再次要求将改装“标准”3的时间提前,将其防空型“宙斯盾”系统升级为反导型。这种做法意欲何为?全新的“宙斯盾”系统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一路走来的“宙斯盾”反导系统
  
  “宙斯盾”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一种先进的海上防空系统,以后经过改进又成为美国海基反导系统的核心。目前美国正在着力将其发展成拦截各种射程弹道导弹的全能型海上防御系统。
  夭折的“标准”2ⅣA以防空为主的“宙斯盾”雷达,探测距离和目标分辨能力虽然勉强满足对近程弹道导弹的跟踪,但其最初配套的“标准”2导弹射程只有70多千米,对飞机的拦截高度为20多千米,飞机的最大接近速度在2马赫以下。而弹道导弹的接近速度都在6马赫以上,整个系统没有反应时间,因此美国在防空型“宙斯盾”基础上将“标准”2升级为“标准”2ⅣA反导型导弹,射程达到100千米,对射程600~1000千米弹道导弹的拦截高度为24千米,这就是以前大名鼎鼎的“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D)。该系统经过多次试验后,效果虽然不错,但美国国防部发现射程1000千米陆上弹道导弹在海上火力打击范围内,凭借强大的海空优势,美国完全可以将其摧毁于地面,而跨海的港口也不可能遭受这一距离导弹的威胁,加之到2001年时该项目预算资金超出50%以上,美国很快中止了这一项目,而将其技术转移到了拦截高度更高、防御范围更广的“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NTW),即使用“标准”3导弹的“宙斯盾”系统。
  
  轰轰烈烈的“标准”3一代如果说使用“标准”2ⅣA导弹的NAD扮演着与地面“爱国者”(PAC)系统一样的角色,那么,使用“标准”3导弹的NTW就扮演了地面上的“萨德”(THAAD)。如果弹道导弹射程达到
  1000千米以上,其弹道高度就要接近或超过100千米,而这是地球大气层的末端,因此拦截就要在几乎是真空的大气层外进行。不可能再像“标准”2那样的防空导弹利用空气动力机动。因此美国科研人员在“标准”2ⅣA导弹基础上增加了一级发动机,将射程增大到了500千米,拦截高度扩大到了160千米,并用动能碰撞杀伤的“轻型大气层外拦截弹”(LEAP)替代了“标准”2的破片杀伤战斗部。
  导弹在第三级推动下飞出大气层,然后头体分离,继而头锥与LEAP也分离。LEAP的重量虽然只有9千克,但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假如与目标的相对速度为每秒4千米,就足以破坏世界上的任何导弹。
  这种由新部件和“标准”2组成的“标准”3被称为“标准”3Ⅰ/ⅠA,属于“标准”3的第一代。为了尽快形成美国导弹防御局要求的反导能力,该导弹对火箭整体设计没有做大的改动,因此研制风险小、发展时间短。美国近年连续试验成功,并从2004年开始;部署的就是这种导弹。目前,美国部署的和向日本出售的反导型“宙斯盾”系统都是这种型号,成为目前美国“宙斯盾”反导系统的标准配置。
  由于“标准”3一代的拦截高度只能拦截中程弹道导弹,勉强可以拦截中远程导弹。而美海军对“宙斯盾”系统的要求是能与其它军种发展的“地基中段拦截弹”和“萨德”系统一样最终能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这要求拦截高度达到500千米。但由于“标准”3一代终究属于应急计划,其改进和能力扩展余地小,无法扩展到美国海军对导弹防御的要求,因此在部署“标准”3一代的同时,美国还和日本联合开发了第二代“标准”3。
  太空时代的“标准”3二代应该说,“标准”3二代才是美国人真正要的“宙斯盾”反导系统。第二代“标准”3被称为“标准”3Ⅱ和ⅡA,弹径由第一代“标准”3的34.29厘米扩大到53.34厘米,大大增加了燃料携带量和固体燃料的燃烧面积,使导弹飞行速度提高了45%~60%,相应减少了导弹拦截飞行时间,从而扩大了拦截区域。此外,其动能拦截弹头和发动机也都相应的扩大,美国和日本的“标准”3技术合作主要就集中在部件开发上。
  “标准”3ⅡA的最终拦截高度将达到500千米,可以对洲际弹道导弹甚至卫星进行拦截。例如。印度“烈火”2导弹弹道的最高点为405千米,美国著名的“锁眼”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00~800千米。可见,第二代“标准”3已经进入了太空拦截领域。并完全可以替代陆军和空军的同类系统,达到了美国NTW的最初要求。
  
  他乡扎根――日本“宙斯盾”发展现状
  
  日本“宙斯盾”服役现状 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的“宙斯盾”舰主要是以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为样板,引进美国技术由日本自行建造的孪生舰。这6艘“宙斯盾”舰分别为4艘“金刚”级和2艘“爱宕”级。“金刚”级包括“金刚”(DDG-173)、“雾岛”(DDC-174)、“妙高”(DDG-175)和“乌海”(DDG-176)号,“爱宕”级包括“爱宕”(DDG-177)和“足柄”(DDG-178)号。
  目前,日本已有5艘“宙斯盾”舰服役,未来将达到8艘。其中4艘“金刚”级舰在1993~1998年期间已经陆续服役,技术和作战训练较为成熟。“爱宕”级的首舰“爱宕”号于2007年3月15 B正式服役,第二艘“足柄”号也已经在2006年8月30日下水,预计于2008年春季投入使用。根据日本最新舰队发展计划,在2018年以前将部署8艘“宙斯盾”舰,日本还将增加订购两艘“爱宕”级。
  这6艘“宙斯盾”舰主要部署在针对朝鲜和中国方向的基地。“雾岛”号被部署在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基地。“金刚”号、“乌海”号、“妙高”号都被部署在面向日本海和东海的基地,两艘在佐世保基地,一艘在京都的舞鹤基地。新服役的“爱宕”级也将部署在这两个方向上,其中“爱宕”号已经部署在舞鹤基地,“足柄”号将在2008年部署在佐世保基地。
  日本的“宙斯盾”舰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增加。日本认为,6艘“宙斯盾”舰是日本保证本土免遭中国和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的最低数量,但考虑到保养和定期大修问题,其中只有4艘可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只能保障重点方向的导弹防御。只有8艘“宙斯盾”舰全部进入现役,才能达到整个日本的全国导弹防御目标。而要在确保本土海基反导任务外,再参加独立的舰队护航,日本就需要将现有“宙斯盾”舰数量翻番,因此日本在新的舰队发展计划中已经开始研制1800型5000吨级多用途驱逐舰。
  日本反导型“宙斯盾”改装计划 虽然上述舰都被称为“宙斯盾”舰,但并不完全一样,其中性能最先进、技术最复杂的当数反导型“宙斯盾”(Aegis BMD)舰。将防空型“宙斯盾”改装为反导型“宙斯盾”,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将擅长防空的SPY- 1(D)型雷达换装为反应更快、识别目标更小的SPY-ID(v)型雷达;二是将“标准”2系列防空导弹换装为“标准”3系列反导拦截弹;三是换装新的作战指挥计算机和程序。进行了反导改装的“宙斯盾”舰在新软件协调下,可以同时遂行防空与反巡航、反弹道导弹作战,在增加反导功能的同时,防空能力也明显增强。
  日本的反导型“宙斯盾”舰与美国一样,均是从现有的防空型“宙斯盾”舰改装而来,但美国只是计划在2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6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部分正在建造)中选择18艘进行反导改装,而日本的改装计划更加雄心勃勃,将逐步对所有的“宙斯盾”舰进行反导改装。
  根据日本目前的“宙斯盾”发展计划,它将在2007~2010年完成“金刚”级4艘“宙斯盾”舰的改造,估计2011~2012年完成“爱宕”级的改造,每年改装1艘。改装中将用9枚第一代“标准”3ⅠA替换现在的“标准”2。2006年7月,美国会已批准向日本出售用于2007年“金刚”舰改造的“标准”3ⅠA导弹。
  已经服役的“爱宕”级“宙斯盾”舰已经装备了SPY-1D(V)雷达,所配备的“宙斯盾”综合作战系统更新到了美国最高档次的基线(Baseline)7版本,雷达搜索范围延伸到500千米左右,可同时捕捉10个以上的导弹目标,反应速度比“金刚”级提高了10倍。该级舰虽然目前并未加装“标准”3导弹,但随时可以加装。到2013年,在日本完成所有6艘“宙斯盾”舰升级的同时,日美合作的“标准”3ⅡA导弹也完成研制,届时日美将再用该导弹全面升级以“标准”3ⅠA导弹为核心的“宙斯盾”舰。
  日美“标准”3ⅡA合作计划现状 日本是美国反导型“宙斯盾”系统唯一的海外正式合作国家。1998年8月,朝鲜试射“大浦洞”导弹后,日本积极谋求与美国的反导合作。同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加入美国的NTW,不仅承担了高达27亿美元开发费中的12亿美元,而且负责该系统核心的“标准”3导弹的主要部件开发,主要包括红外导引头、KKV弹头(利用动能直接摧毁被拦截导弹弹头的弹头)、第二级火箭助推器、导弹头罩(保护红外导引头等不受飞行时气流和高温的损害)。从前面谈到的来看,这四个部件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标准”3导弹的主要区别,是“标准”3导弹性能提高的关键
  目前这一开发计划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3月8日,美日对这种新型导弹部件进行了试验,美海军“伊利湖”号巡洋舰在夏威夷海上发射了1枚第二代“标准”3,导弹飞行1分钟后,导弹头罩在太平洋上空88千米处分离。此次试验并未进行实际拦截,主要是对美日合作的“蚌”式导弹头罩进行检验。该系列导弹原先使用的头罩是在动能战斗部拦截目标前,通过导弹机动弹出,经过改进的头锥采用“蚌”式分离方式,导弹无需机动,提高了拦截可靠性。从目前计划看,美日合作的第二代“标准”3将在2013~2015年正式服役。
  
  急于升级为哪般?
  
  2007年是日本军事预算第五个连续下降的年份。2007年日本军事预算总额为415.7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减少了1.09亿美元。但在整体军事预算连续下降的同时,用于导弹防御的预算却连年上涨。2007年增加到15.4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30.5%,即3.6亿美元。日本增加预算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宙斯盾”舰的改造,其主要原因是:
  增加自动化程度,提高抗饱和攻击能力日本目前的“宙斯盾”舰改造计划仍属于美国的“2004年应急能力”阶段,该阶段在主控计算机程序上又分为3.0版和3.6版两种。在3.0版程序控制下,“宙斯盾”舰只能遂行防空或反导任务中的一个,而3.6版可以控制“宙斯盾”舰同时进行防空和反导任务。由于日本假想的朝鲜和中国的导弹和飞机数量庞大,日本“宙斯盾”舰的数量又有限,规模明显小于美国,因此抗饱和攻击就成为日本应对朝鲜和中国海上威胁的基本能力。
  美国在2006年底失败、在2007年4月成功的“宙斯盾”试验,主要就是检验这一能力,在这次试验中,美海军“伊利湖”号“宙斯盾”巡洋舰使用“标准”2ⅢA和“标准”3ⅠA导弹同时拦截了高度分别为4.5千米和160千米对其进行攻击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日本在2007年底的升级将跳过3.0版直接升级为3.6版,这将使日本“金刚”舰同时具备防空和反导能力,并可跟踪、拦截多个此类目标。由于日本再提前升级“宙斯盾”系统,使其甚至领先于部分美国“宙斯盾”,从而提高了抗饱和攻击能力。
  缩短拦截时间,扩大拦截范围从技术性能上看,“标准”3将大幅提升“金刚”舰的战术防空能力。目前“金刚”级使用的是“标准”2导弹,对中高空目标的射程仅为70余千米,飞行速度2.5马赫。“标准”3导弹对高空目标的射程可达400多千米,飞行速度可达12马赫,将大大拓展日本“宙斯盾”舰的防空火力圈范围,进而加强了以“宙斯盾”为核心的日本舰队的整体战力。新的“标准”3ⅡA在2013年服役后,导弹飞行速度将提高1倍以上,给拦截作战留出了更多的时间,从而使“宙斯盾”舰的反导防御范围也成倍提高。
  增加拦截高度,提高战略防御能力 日本此次升级用的“标准”3ⅠA与日本防空用的“标准”2MR、最初用于反导试验的“标准”2ⅣA不同,最大拦截高度达到了160千米,已经初步具备对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并可采用“发射―效果判定―发射”的作战方式,具有2次拦截机会,没有摧毁的目标则转交给低层防御系统再次拦截,也就是日本计划的“爱国者”陆基系统,从而构成日本的战略防御系统。“标准”3ⅡA导弹服役后,导弹拦截高度将达到500千米,具备潜在的洲际导弹防御能力,甚至能对部分太空目标实施打击
  加深合作,保持技术领先 日本此次“宙斯盾”升级计划基本与美国计划同步,将使美国最新反导系统的预警信息可以直接传递到日本“宙斯盾”舰上。通过这种数据链和“宙斯盾”系统改造,日本方面将与美军“宙斯盾”舰实现资源共享,弥补日本导弹早期预警能力的不足,进而达成日美联合作战的目的,在为美国人充当马前卒的同时,巩固自己水面战斗舰艇群在东亚地区最强大的优势。
  此外,韩国第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的下水,澳大利亚、印度采购和建造“宙斯盾”舰的计划,也强烈刺激了日本军方。特别是韩国“宙斯盾”舰火力打击能力优于日本同类舰的事实,更是加快了日本尽快升级“宙斯盾”舰的计划,以保持日本海上技术领先的优势。
  
  日本升级“宙斯盾”的可能影响
  
  日本作为亚洲海上强国,其“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升级无疑将对其海军能力和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增强舰队防御能力,保持地区海上优势 当前,建立以航母与“宙斯盾”舰为核心的“21世纪机动部队”已成为日本朝野的一个重要趋势。如果所有计划得以实现,拥有“宙斯盾”舰护 卫的日本“航母编队”将在2010年前后成型,这意味着日本作为军事大国重新崛起。而在“航母编队”的海上防御方面,日本也将面临与美国同样的对弹道导弹的担心。因此,日本在规划“宙斯盾”舰力量规模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它参与海上攻击编队和商船护航的问题。届时,日本可以仿效美国将“宙斯盾”舰编人各种海上编队,担负舰队的远程防空与反导任务。
  加强双层反导能力,进一步巩固本土防卫 目前,“宙斯盾”舰已经被日本规划入了它正在建设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作为日本战略反导系统的高层防御系统,可以担负对朝鲜的助推段和中段、对中国的中段和末段弹道导弹拦截任务,在日本的本土防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日本弹道导弹防御能力与朝鲜导弹发展的时间差,日本目前主要依靠驻日美军的“宙斯盾”舰完成对日本的防御。例如,2006年朝鲜导弹试验后,日本曾向美国提出增派2艘“宙斯盾”舰的要求,并要求一直部署到2008年3月“足柄”号服役。可见,日本本土反导对反导型“宙斯盾”舰有严重的依赖。
  促进日本海外合作,对外干预方式更加灵活 日本“宙斯盾”舰的升级,将不仅使其具备弹道导弹的前沿监视与跟踪能力,而且将使其成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一个具备海上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国家,将在演习和反导作战中具备与美国同样的能力和地位,在国际反导协作中的地位将因此明显提高。一方面,它可更方便地参加美国的海上反导演练,建立美日反导情报与作战的独有合作机制。例如,在2006年6月,日本就已经参加了美国在夏威夷近海进行的“标准”3海上反导试验,“雾岛”号参加了对目标的雷达跟踪。日本海上自卫队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斋藤隆因此表示,“将进一步提高双方在海上的相互协调性”。日美在海上导弹防御方面共享信息等合作体制将进一步得到确立。另一方面,“宙斯盾”舰升级后,日本如果感觉受到弹道导弹威胁,或被其它受同样威胁的国家争取,即可以通过“宙斯盾”舰在导弹危机地区的前置部署,对其它国家进行威慑,甚至通过导弹拦截实质性干预海外危机,这些地区可能包括朝鲜半岛,也可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可见,“宙斯盾”舰的升级增加了日本军事介入的选择,使其海外军事干预方式更加灵活。
  加速海洋战略的演变,提高了战略威慑能力从日本“宙斯盾”舰的发展可以看出,“宙斯盾”舰正在朝着吨位越来越大、武器射程越来越远、拦截导弹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爱宕”号的服役预示日本海军力量将继续向大型化、远洋化的方向发展,这些趋势与日本的海上军事战略发展是一致的。反过来这将进一步促进这一战略的演变,推进日本海上自卫队由“近海专守防御”向“远洋积极防御”的战略转变。“宙斯盾”舰升级后,其雷达探测能力和反导拦截能力都将进一步提高日本舰队的远洋能力,从而提高其海上战略威慑能力。这对日本巩固在东亚地区的优势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东北亚军备竞赛,破坏了地区安全稳定日本“宙斯盾”舰的升级将使日本具备对朝鲜导弹试验和作战的监视与遏制能力,这将加剧朝鲜的受威胁感,从而通过进一步扩大导弹规模或提高导弹突防能力以对抗这种威胁。此外,同样以朝鲜导弹威胁为理由发展“宙斯盾”舰的韩国明显将其防御的另一对手定位为日本,因此在“宙斯盾”舰发展上也力图赶超日本,这又将进一步增强朝鲜的受威胁感。因此日本升级“宙斯盾”舰已经成为新的军备竞赛增长点,将对远东地区各种力量的平衡造成很大的改变。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巴克尔指出:“不断有新型军舰和海战武器系统悄悄地进入自卫队服役,这应引起曾遭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的警惕!”
  
  编辑 李海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