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方寸之间见沧桑_方寸之间
 

方寸之间见沧桑_方寸之间

发布时间:2019-02-12 04:42:29 影响了: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性军事博物馆,坐落下北京天安门西面、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在军事爱好者中可谓是无人不晓,其以规模宏大,藏品众多而著称。在该馆诸多展区中,二楼西南角一个不起眼的小展柜往往是军事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该展柜虽然面积不大,但展品种类却相当丰富,其中不乏罕见的稀有品种。笔者专门用了三天时间,尽可能详细察看其中所在展品。下面,就让我们一同以更精准的视角来审视这个展柜中的每一件展品吧……
  
  站在这个三面均为玻璃的展柜前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写有汉字“枪弹”和英文“CARTRIDGE”的大号指示牌,展柜立面中央还有一个说明性的铭牌,简要地介绍了枪弹的主要作用和分类。
  该展柜的展示区分为竖直面和底面两部分,本文上篇先介绍竖直面上的各种枪弹。
  竖直面上展出的枪弹列成同心圆形状,最外一圈的枪弹带有弹链,内圈的枪弹则装在桥夹上,在展示枪弹的同时也展示了不同的供弹具。
  
  竖直面上半部分枪弹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最上面的半圈其实是国产23mm航炮炮弹,不能算作枪弹。23mm航炮炮弹下方才是真正的枪弹,自左至右、从顺时针方向看,依次是装在桥夹上的8发7.63mm毛瑟手枪弹、8发排列在一起的7.65mm勃朗宁手枪弹、18发呈弧形排列的6.5mm有坂步枪弹、7发成排摆放的7.65mm勃朗宁手枪弹和9发装在桥夹上的7.63mm毛瑟手枪弹。在有坂步枪弹下方还有10发装在桥夹上的7.62×39mm步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
  7.63mm毛瑟手枪弹是在7.65mm博查特自动手枪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是早期最著名的手枪弹之一,一战、二战期间广泛使用。随着上世纪前半叶毛瑟手枪在中国的流行,该种枪弹在国内的使用量相当可观,因此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法国、捷克、英国和法国等国制造的该型枪弹,都能在国内见到。此外,当时国内还有多家兵工厂自行仿制过该弹。解放后,我国为了满足留用的7.63mm枪械需要,也曾专门进口过少量该型手枪弹,以捷克生产的居多。
  7.63mm毛瑟手枪弹一般使用镀镍钢或黄铜被甲弹头、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除少部分民用弹为博克塞底火外,一般使用伯尔丹底火,发射药多为小粒圆柱状多孔药,也有使用小方片药的。
  展出的桥夹装8发弹中最下面1发弹和桥夹装9发弹中最上面4发弹均系空尖弹,且两个桥夹底部均印有“DWM”三个字母,代表是德意志国家兵工厂制造的。桥夹是一种重要的供弹具,在实际使用中,很多时候是离不了这些小铁片的,比如对毛瑟M1896手枪来说,该枪难以逐发手工装填,装弹时一般都要借助于这种10发桥夹。
  
  7.65mm勃朗宁手枪弹
  7.65mm勃朗宁手枪弹在旧中国的使用与7.63mm毛瑟手枪弹一样广泛。该弹威力较小,属典型的自卫手枪弹,配用的手枪无需复杂的闭锁装置。勃朗宁后来设计的一系列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的自动手枪都采用该弹。
  该弹一般采用镀镍钢和黄铜被甲、铅心弹头,有些弹头带有辊沟,弹壳为半突缘直筒形,材质为黄铜,大多数国家生产的弹采用伯尔丹底火,少数国家如美国使用博克塞底火。当时7.65mm勃朗宁手枪弹配用于国内进口的M1900、M1910勃朗宁手枪,M1903柯尔特自动手枪,毛瑟M1934和HSC自动手枪,瓦尔特PP和PPK自动手枪以及西班牙和法国的多种袖珍手枪,以及这些枪的国内仿制品。
  不过国内始终未大量生产过这种手枪弹,因此留存下来的全部是舶来品,主要包括比利时、德国、捷克的产品。到1960年代,国内还留用了多种7.65mm手枪,建国后专为公安部门研制的52式手枪也是发射该弹。为了使这些手枪不至于“断粮”,国内除从捷克进口过一批7.65mm勃朗宁手枪弹外,有些枪械修理所还别出心裁地将美国0.30英寸M1卡宾枪弹的弹壳和弹头分别截短,装配成一种非制式的“代用”7.65mm手枪弹,虽然军博内没有看到这种枪弹,但国内其他博物馆中确有这类实物展出。
  
  6.6mm有坂步枪弹
  竖直面上半部分展品中数量最多的当属6.5mm有坂步枪弹,该弹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枪弹。作为日本的军用制式枪弹,该弹配用于日制三○式步/骑枪、三八式步/骑枪、四四式骑枪、十一年式轻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九七式坦克机枪和三年式重机枪。除日本外,国民政府的部分兵工厂(主要有第25厂和奉天兵工厂等),以及英国基诺奇(Kynoch)兵工厂都分别生产过该弹,德国DWM弹药公司也曾以481的编号制造过此弹。
  早期生产的该种枪弹配用圆头平底弹头,后期改为尖头平底弹头,弹头被甲常见的有白铜、镀镍钢和黄铜三种材料。日本制造的除普通弹外,尚有穿甲弹、空包弹、近程训练弹和惰性弹等弹种,但日本产的6.5mm枪弹均无底标,国内第25厂和奉天兵工厂生产的则带有底标。由于中国军队缴获的日制步/机枪保有量较大,因此该弹在沈阳兵工厂一直生产到1950年代初。
  展柜中的18发6.5mm有坂步枪弹全部配用白铜被甲尖弹头,弹头与弹壳口部没有密封漆,弹壳底部也无标志,所以应该都是日本原产的。
  
  7.62×39mm步枪弹
  在有坂步枪弹的下边是一排装在10发桥夹上的7.62×39mm步枪弹。该弹是一种著名的中间威力枪弹,由苏联研制成功,型号为M43,也就是配用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的枪弹,国内仿制的型号称为56式7.62mm普通弹,至今仍在生产和使用。
  不过,展出的这10发弹在弹壳表面有一层灰色亚光涂漆,这种类型的弹只有原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生产过,而军博对这些枪弹的来源没有作出说明。另外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枪弹摆放角度的问题,无法看到弹底标记,这些枪弹究竟是哪一国产品,在此只能暂且留下一个问号了。
  
  竖直面下半部分枪弹
  
  展柜竖直面的下半部分枪弹分为外圈和内圈。
  
  外圈枪弹
  最外圈摆放的是装在弹链上的23发14.5mm大口径机枪弹。该弹是苏联在二战中研制的,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的特点,最早配用于反坦克步枪,二战后苏联研制的14.5mm KPV大口径机枪也发射该弹。军博展出的这条弹链上所装的枪弹品种比较丰富,既有教练弹,也有拆解后的实弹,后者弹头上的红尖黑边表示其为穿甲燃烧弹。
  
  内圈枪弹
  内圈枪弹从左至右依次为:9发日本T-92 7.7mm机枪弹、8发6.5mm有坂步枪弹、装在桥夹上的10发7.62×39mm步枪弹、10发7.92mm毛瑟步枪弹以及9发T-927.7mm机枪弹。
  T-92机枪弹配用于日本九二式 重机枪。此处展出的18发T-92机枪弹均为铅心普通弹,其弹头被甲为黄铜材质,弹壳口部密封漆为红色。该弹配用九二式重机枪时,装在30发弹板上使用,而军博展出的这些T-92机枪弹均为散装弹,并无弹板。九二式重机枪以弹板供弹为最大特色,该枪是日军二战中装备的主力重机枪,在中国战场使用量很大,缴获数量也最多,不过遗憾的是,并未在军博看到一个九二式的弹板。
  7.92mm毛瑟步枪弹是解放前中国最常用的一种步枪弹,也是抗战期间抵御外侮的主力弹种,自清末起国内多家兵工厂先后量产该型枪弹,还曾大最从国外进口过,所以国内见到的该型枪弹种类和产地相当丰富。展柜中的10发7.92mm毛瑟步枪弹从弹头形状来看,应该是重尖弹或是SME钢心弹,其弹头前部比较尖锐,可惜看不到弹底,无法确定产地。
  展柜竖直面左侧上还挂着一条弹链,旁边标牌上注明是“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弹(中国)”,不过其上装的弹并不是我国的54式12.7mm机枪弹,弹链也非国产。这条弹链其实是苏联德什卡12.7mm大口径机枪配用的,而且还是最早一种型号的德什卡机枪所用的不可敬弹链,装于其上的枪弹在进膛前需要经过枪身上的一个转轮脱弹器,被从弹链上取下后才能进膛,后期型号的德什卡机枪去掉了这个转轮脱弹器,全枪结构得以简化,射速也有了较大提高。弹链上装的枪弹则是法国哈其开斯13.2mm大口径机枪弹,从弹底标记来看,这些弹是出自两个国家的产品;其中标有“13.2H K K 38”字样的为英国1938年生产的产品,而“F N BB”字样的系由比利时FN公司制造。这些枪弹的底火已被去掉,从底火室能看出它们使用的都是博克赛底火。该种大口径机枪弹相对来说并不常见,主要配用于法国M1929和M1930哈其开斯大口径机枪,以及日本“山寨版”哈其开斯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军博一楼兵器展厅内就展示有一挺双联装哈其开斯大口径高射机枪。由于哈其开斯大口径机枪性能一般,而且不是以弹链供弹,射速有限,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进和使用的国家并不很多,像抗战前国内只有滇军少量装备,日本算是惟一个除法国外大最使用该型机枪及枪弹的国家了。(待续)
  
  编辑 郑双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