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沃尔夫冈 施奈德汉 他的艺术中还隐藏着艺术|施耐德断路器
 

沃尔夫冈 施奈德汉 他的艺术中还隐藏着艺术|施耐德断路器

发布时间:2019-02-12 04:47:37 影响了: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世界涌现出了大量的德奥系小提琴家。然而到了上世纪50年代,当乔治・库伦坎普夫(Georg Kulenkampff)和杰哈德・塔斯克纳(Gerhard Taschner)流星般逝去后,几乎就再没有值得一提的德奥小提琴演奏艺术家了。直到九十年代,安妮・索菲・穆特最终由神童升华为提琴艺术家后,我们才发现了诸如象克里斯蒂安・特兹拉夫(Christian Tetzlaff)、彼得・齐默尔曼(Peter Zimmermann)这样一些有希望的提琴演奏家。
  当然,沃尔夫冈・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是个例外,很多人认为把他称之为提琴大师似乎有些拔高,尽管他细腻多变的演奏风格令人刮目相看,但他的音乐个性还算不上“明星”。还没有人将他归在克莱斯勒、海飞兹、胡贝曼、西盖蒂和斯特恩诸公之列。然而他仍是一位与这些大师们齐名的小提琴家,从某些方面看甚至更胜一筹。
  
   杰出的协奏曲演奏家
  
   人们习惯上认为施奈德汉是杰出的协奏曲演奏家,作为演奏家他的演出曲目异常广泛。然而他在室内乐方面也是一位受到尊敬的艺术家。早年作为维也纳爱乐首席小提琴手,他演奏过从巴赫、维瓦尔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一直到当代的亨德米特、马丁和亨兹等不同时期多种风格的曲目。正是由于他极富弹性的适应性,施奈德汉被看成是20世纪中期最为重要的小提琴演奏家。从欧洲到美国的很多唱片公司产品目录中你都可以找到施奈德汉录制的精美唱片。近期日本DG再版发行的一套施奈德汉全集则是鉴赏他演奏艺术的最好片源。这部二十四张一套的唱片汇集了施奈德汉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黄金时期录制的很多重要演绎,这些演奏从协奏曲到奏鸣曲,从巴罗克时期的作品到现代作品几乎应有尽有。与他合作的指挥家有卡雷尔・安切尔、保尔・范・肯彭、弗里乔伊・费伦茨等。在奏鸣曲中与他搭档的钢琴家有威廉・肯普夫、瓦尔特・克林以及他那位长期被人低估的的键盘乐合作者卡尔・希曼(Carl Seeman)。
  施奈德汉1915年5月出生在维也纳,这是座始终弥漫着浓烈音乐氛围的城市,它巨大的音乐凝聚力使得施奈德汉86年后的5月同样死在这里。这座城市与他的联系实在太深,事实上施奈德汉在告别音乐会演出之后就一直活跃在维也纳音乐学院。
  正如大多数天才音乐家那样,施奈德汉的第一堂音乐课是从他母亲那里开始的,后来虽然得到过捷克小提琴家奥托卡尔・舍夫契克 (Otakar Sevcik)的指导,但他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却来自朱利斯・温克勒(Julius Winkler),此人与盘踞维也纳爱乐首席小提琴位置长达57年之久的老资格提琴家阿诺尔德・罗塞(Arnold Rosé)同是卡尔・海斯勒(Karl Heissler) 的门徒。“是温克勒教会了我如何成为音乐家的” 施奈德汉后来回忆道。1933年年仅17岁的施奈德汉在J・H.巴滕贝格(Johanna Hartenau-Battenberg)伯爵夫人的推荐下进入维也纳爱乐充任提琴手。在那里施奈德汉得到了当时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和克莱佩茨布希的赏识。1937年他正式被提升为第一小提琴手,他在那里一干就是12年,被誉为维也纳爱乐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
  
  室内乐的名师高手
  
  除了参加交响乐团的演出,施奈德汉对室内乐也情有独钟,他经常与乐团里的乐员们组织各种室内乐演出。之后他与乐团里其他三位知名乐员正式成立了“施奈德汉四重奏组”。1939年他们在贝多芬音乐节上获得成功。从1940年起,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资助下,“施奈德汉四重奏组”每年都要在Brahms Saar举办音乐会,精湛的技艺和辉煌的成就使他们成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历史上最为孤傲的室内乐团。除此之外,施奈德汉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客串演奏奏鸣曲。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当小提琴家格奥尔格・库伦坎普夫在卢塞恩去世后,经富特文格勒的引荐,施奈德汉成为了库伦坎普夫所在的那个德国最有影响的钢琴三重奏组新的提琴手。他与钢琴家E・菲舍尔(Edwin Fischer)和大提琴家E・马伊纳尔迪(Enrico Mainardi)的合作一直持续到1956年。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施奈德汉1948年与维也纳歌剧院著名女高音泽弗里德・伊姆加尔德 (Seefried Irmgard)结婚。这对夫妻后来经常同台参加演出。
  1949年,34岁的施奈德汉把第一小提琴的位置让给了勃斯科夫斯基(Boskovski),告别了他工作了12年之久的维也纳爱乐,投入到他深爱的独奏音乐演出活动当中,辞职后他立刻成为了德意志录音公司(DG)的专职演奏家并受聘于卢塞恩音乐学院,为大师班中那些具有天赋的年青人授课。此外,施奈德汉还为创立卢塞恩节庆弦乐团(Festival Strings Lucerne)而四处奔忙。并组建了一个由他的名字命名的合奏团,这个乐团包括了13位弦乐演员和一位来自卢塞恩音乐学院大师班的大键琴演奏员,这个乐团在1957年的卢塞恩音乐节上正式向公众演出。
  
  创造大量录音精品
  
  事实上施奈德汉的艺术顶峰时期也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之间,那时他的演奏艺术已经相当成熟,并录制了大量的音乐制品,这当中包括了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等他所钟爱的那些作曲家们的作品。作为演奏家施奈德汉已经名声在外, 他在DG与汉斯・罗斯鲍德和柏林爱乐合作录制的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尽管在年青人看来有些过分修饰,但它敏捷的弓法和光滑的音色,尤其是在第二乐章当中恰如其分的颤音却倍受音乐爱好者们赞赏。华彩段落充分展示出了施奈德汉自身的音乐素养、智慧与优雅。这个华彩他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直到他后来与柏林爱乐录制莫扎特的整个5部协奏曲时才有所改变,这一次施奈德汉是作为提琴手和指挥的双重角色参加演出的。
  对于施奈德汉的演奏,人们最为熟悉和最喜爱的作品莫过于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了。这部作品尤以1962年他与欧根・约胡姆(Eugen Jochum)指挥柏林爱乐合作录制的那个录音室版本最为出名。贝多芬的这部伟大作品由三个变幻丰富的乐章构成。它为演奏者们提供了极大的表现空间。然而很多提琴手大多忽略了这一点。但施奈德汉并不是这样,从他的这个演奏中你能深深感受到施奈德汉的个人印迹;流畅的线条,飘忽不定的音色变幻,构成了他那回肠荡气的音乐叙述风格。这种倾向甚至比他之前与范・肯彭录制的单声道版还更胜一筹。不过在与范・肯彭的合作中虽然他坚持自己的风格,但并不是一味地我行我素,他采用了贝多芬为管弦乐与钢琴谱写的那个很少听到的华彩段落作为他的提琴华彩段。这比起大多数人单纯地采用约阿西姆的华彩乐段来显得更有个性。他的这两个版本均被“企鹅评鉴”评为三星带花唱片。难怪台湾著名音响音乐文化人刘汉盛先生在他的新版唱片圣经中有如此之高的评论:“事实上他在本曲的演奏成就远超过大家熟悉的奥伊斯特拉赫版或谢霖版。”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施奈德汉也录制过两次,第一次是与钢琴家肯普夫在1952年录制的,这是一部没有拘束感的演绎,听起来与其说是为听众演出还不如说是在为他们自己演奏。第二次是与钢琴家卡尔・希曼同台,与上次相比施奈德汉似乎显得独断了一点。希曼是施奈德汉长期的室内乐搭档,从1952年到1966年他们在一起录制了大量的室内乐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舒伯特、布拉姆斯以及巴赫等人的奏鸣曲。毫无疑问希曼在施奈德汉的室内乐演出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和谐。此外施奈德汉还与卢塞恩节庆弦乐团录制过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1957年在他录制了巴托克《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戈帕克整理的穆索尔斯基的《索罗钦集市》、以及克莱斯勒整理的取自法利亚歌剧的《人生朝露》后,施奈德汉被又看成是一位敏锐的小型作品演绎者。
  
  “他的艺术中还隐藏着艺术”
  
  从一开始施奈德汉就对现代音乐有隔阂,这是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演奏家,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音乐与他毫不相干,早在维也纳爱乐时期,施奈德汉就与理查・斯特劳斯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施奈德汉四重奏组”还应邀在斯特劳斯家中演奏过,尽管他不喜欢施特劳斯的音乐,但他还是从音乐的角度去看待它们。他理解到这些音乐所代表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这就是为什么施奈德汉后来毫不犹豫地演奏起利伯曼和亨策等人作品来的原因。
  “我一直就对指挥音乐感到着迷”在施奈德汉看来演奏与指挥同样重要,为了这一目的,他向汉斯・斯瓦洛夫斯基(Hans Swarowsky)求教并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指挥活动。关于这一点,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不过对施奈德汉来说,他是想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探索音乐的美妙。
  尽管多年来施奈德汉一直被看成是位个性独特的提琴手和令人敬畏的室内乐演奏家,但他似乎没有大师们的光环,即便是在他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如此。他是个天性自省的演奏家,用施纳贝尔的话说,他的艺术中还隐藏着艺术。也许总有一天,人们会从他留给我们的那些丰富的录音作品当中,重新评估出它的价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