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对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的批判】交际学术语破冰
 

【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对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的批判】交际学术语破冰

发布时间:2019-02-16 04:18:24 影响了:

  摘要:维斯特是现代术语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提出的“普通术语学”理论(TGT理论)是指导术语研究的权威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创立之初起,近一个世纪无人能撼动其地位。但是近年来,术语学界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TGT理论的质疑之声渐有耳闻。在这一片质疑声中,西班牙术语学领军人物加布列博士显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所倡导的“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从几个最根本的方面对TGT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理论一经提出,马上受到世界术语学界的高度重视。文章力图详细分析TGT理论对TGT理论进行批判的几个根本着力点,从而加强我国学界对TCT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TCT理论,TGT理论,概念,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15―07
  
  一 传统的术语学理论――TGT理论
  
  现代术语学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维也纳,创始人是维斯特(E.Wttster)。维斯特最初进行术语研究的动机完全是出于专业交流的需要。当时术语概念五花八门,术语的精确性很差,导致沟通交流时障碍频发。鉴于这种现状,维斯特想要建立一门术语科学,使之成为专业工作的工具,消除专门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交流时产生的歧义和误解,保证交流沟通地顺利进行。
  从大的背景来说,维斯特想要获得“无歧义沟通”的这种愿望实际上是当时“维也纳学派”(cfrculo de Viena)哲学思想的一种反映。当时的“维也纳学派”致力于寻找一门“世界话语”(unalengua universal),以克服普通语言的局限,使人们的沟通再无障碍。
  起初,维斯特的着眼点主要是在方法论和标准化上,基本没有涉及到理论层面。直到后来他开始编撰术语词典,其间涉及到有关术语的诸多问题,引起了他的反复思考时,维斯特才开始涉足理论层面。
  1931年,在斯图加特大学(Universidad de Stuttgart)攻读博士学位的维斯特完成其博士论文――《在工程技术中(特别是在电工学中)的国际语言规范》(Internationale Sprachnormung in der Technik,besonders in der Elektrotechnik)。在这篇论文中,维斯特谈及到了术语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详细阐述了在术语研究中系统制定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术语研究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最终描绘了在处理术语资料时应该遵从的大致的方法论。
  1979年,在另一篇文章《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Einftihrung in die allgemeine Termi,nologielehre und Terminologische Lexikographie)中,维斯特总结性地概括了他的理论,并把该理论命名为“普通术语学理论”(Teor/a General de 1aTermlnologia,简称TGT理论)。在此之前,维斯特已经在一些专门性期刊中陆续表达了这个理论的部分思想。
  由于维斯特开创性的工作,一直以来,他都被认为是TGT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现代术语学的奠基人。直到不久前,维斯特所创立和领导的维也纳术语学派(Escuela de Viena)一直享有术语研究领域领军者的权威地位,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够在术语研究上制定系统原则的工作团队,这个团队所创立的理论始终以“语言单位标准化”为目标。
  维斯特的理论认为,术语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语言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交流学(“交流学”和“传播学”英译为同一个词“communica―tion”,把中国学术界盛行的“传播学”转换为“交流学”,是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的一项开创)以及信息技术。维斯特的理论框定了非常局限的研究领域、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和工作目标。研究领域大体局限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工作对象是科技领域中包含“概念”意义的科技术语;工作流程仅限于收集整理“概念”,以利于下一步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工作目标就是要实现科技术语的“标准化”,保证在专业领域“用统一的声音”(asegurar la univ―ocidad en la comunicaci6n profesional)说话,从而确保国际范围内专业交流的精确性、统一性、无歧义性。
  如果维斯特工作的对象不是术语,工作的主要流程不是收集整理“概念”(语言单位,术语的雏形),那么他的理论与语言学,尤其是语言学之中的词汇学,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也就是说,TGT理论与语言学、词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作对象和工作的主要流程上。维斯特认为,术语学是对术语的研究,研究术语表达的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术语工作的首要对象是“概念”,要对某个行业的概念进行甄别、确认,最终制定标准化的术语词条。每个概念都反映一定的客观现实,在甄别确认概念时,要就某个概念的主要共同特征达成一致,而摒弃某些次要的共同特征,尽管从文化的角度考虑,这个“次要的共同特征”可能更能突显这个“概念”。甄别确认“概念”后,下一个环节是命名环节,所谓“标准化的命名”就是消除命名的其他可能性,只选取唯一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术语学的工作方法与词汇学发生了差异:前者的工作方法是“命名”,而后者的工作方法是“解义”;术语学的工作方法主要是“规定性”的(也不排除其“描述性”的性质),而词汇学的工作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的。
  大致说来,维斯特理论的一些基本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术语学是什么?他们认为术语学是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属于交叉学科,由“事物的科学”(ciencias de las cosas)以及语言学、逻辑学和信息学构成。
  (2)术语学的研究对象是代表“概念”的术语。“概念”传播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借助语言单位(命名的或是指称的),二是借助非语言单位(仅仅只是指称)。所有这些单位都属于专业领域,其用法也仅仅局限于该领域。
  (3)术语是什么?术语是“概念”的语言学命名,一个术语就是一个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单位,指称一个“概念”。
  (4)“概念”先于命名。只有在“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术语,所以“概念”在命名之前就存在了。
  (5)“概念”之间有联系。同一专门领域的“概念”不是杂乱零散的,它们之间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方式是多样的。“概念”之间联系的总和就构成某个学科的“概念结构体系”(1a estructuraconceptual de una mate~a)。单个术语的价值不是孤立的,它处于大的、相互联系的关系网中,其地位取决于它在学科“概念结构体系”中的位置。
  (6)研究术语的目的。从“概念”着手,实现概念的统一化。最终目的是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专业 交流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在国际交流中,虽然允许有不同的语言形式,但在“概念”所指上是统一的,无国际差别性的。
  (7)术语标准化的目标。通过标准化术语的使用,保证专业交流的准确性、统一性。
  
  二 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对TGT理论的批判
  
  近年来,维斯特的理论受到许多术语专家的审视和质疑。质疑的主要原因是该理论表现出了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研究范围狭小,二是工作目标过于理想化。不少专家认为,在多元沟通的国际大背景下,维斯特的理论有值得商榷之处。
  之所以说维斯特的理论范围狭小,过于理想化,是基于如下原因:一是追求世界范围内术语的概念统一;二是工作的主要方面仅限于命名;三是极端重视术语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术语的语法特征,否认术语作为语言单位可能出现的多种变体形式,从而否认了术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而应该表现出来的合理的交际特征。TGT理论的前提是认定专门知识的普遍同一性,希望实现术语表达形式的统一,而忽视了交流的个体性、差异性和不统一性。
  交际术语学理论(简称TCT理论)认为,导致TGT理论缺陷的根本原因是维斯特本人关于“科学知识”的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导致TGT理论忽视了术语学的交际功能,抹杀了语言和概念的多样化。维斯特认为,科学知识具有世界同一性,因此,科学知识才是组织任何专门领域“概念体系”应该遵循的模式,也是构建现实世界“概念体系”的唯一正确方式。如果现实世界的“概念体系”是以符合科学知识,符合逻辑学和本体论的方式,按照层级秩序构筑起来的,那么这个“概念体系”才是可靠的,正确的。由于科学知识不随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社会因素而表现出差异性,所以在对科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时,不必考虑其他非本体论的因素,如不同学科的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地理和区域差异、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语言背景的差异,等等。如果“概念”能够统一,那么命名也能标准化,ISO标准体系就是一个明证。不过,在任何一个标准化的过程中,科学知识的最终统一是通过“协调一致”而取得的。TCT理论认为,在这个追求“概念”统一和“命名标准化”的过程中,现实世界命名和概念的多样化被抹杀了。
  在维斯特看来,术语学的根本功能是在专业交流中,为“概念”贴上命名的标签。也正因为如此,术语学的交际功能不受重视,未纳入关注点。维斯特认为,术语学的交际功能是其他学科研究的对象,所以,术语的交际功能、话语功能、语法功能都被忽视了。术语单位只对自身感兴趣,而且只对一个程序感兴趣,那就是“标准化”。
  TCT理论对TGT理论批判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研究方法。TGT理论对“概念”的发展演变不感兴趣,“概念”是静止的、不变的。即便维斯特的本意并非如此,但鉴于该理论严格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排斥了语言的历时变化,这必然会导致“概念”的静止不变性。
  TGT理论认为,由于术语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领域而言的,那么术语排斥语用功能和多义现象。事实是,专业交流也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域发生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专业程度可高可低,对语言的使用也就千差万别。TGT理论追求“术语标准化”的努力显然与自然语言现象有背离。
  基于上述理由,近年来,术语学界逐渐出现了对TGT理论批判的声音。很多学者认为,TGT理论不能以更全面的方式,从整体上解释专业交流和交流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单位――术语,而且没有描述具有复杂表征和功能的术语变体形式。
  概括起来,对TGT理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也正是反映术语学作为交叉学科的三个基本层面:认知层面、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
  从认知层面看,TGT理论认为术语知识是专业的、科学的知识,严格捍卫和追求术语知识的统一性,使得术语知识有脱离世界总体知识体系的嫌疑,这一点和人的认知规律是相抵触的。认知心理学有几个基本的观点:一是不同的知识种类之间存在着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二是不同的知识在其获取过程也存在着相互关系;三是一个统一的认知在具体的话语行为中常常被多样化。作为人类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术语学也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不可以抹杀术语学的社会特征。
  从语言层面看,TGT理论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对术语的“规定”上,强调术语与普通语言词汇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术语学变成了一门应用型学科,只在特定的、狭小的范围内使用。语言学者拒绝TGT理论所设置的这个界限,认为TGT理论忽视了一个基本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在不断获取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或者是成为专家时,术语也就成了他语言能力的一部分②。既然术语可能成为说话者的语言能力,那么它和普通词汇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就消失了,术语不应成为凌驾于普通词汇之上的语言单位。
  社会学和交流学也对TGT理论表示质疑。由于TGT理论拒绝了话语行为的多样性,术语仅仅只是应用于专门性交际,术语转化为自然语言也就只存在于特定的语域,那么,术语就部分地失去了它作为自然语言的属性,术语的功能显然被理想化了。这一点违背了社会学和交流学的规律,事实上,术语经常跨越标准化交流领域的藩篱,出现在各种交流场合。
  总的来说,加布列博士认为,TGT理论不够完善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知识和人类交流的理想化;二是学科仅仅局限于标准化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TGT理论对科学知识的假设。首先,它认为科学知识与普通知识之间存在对立性,科学知识存在于表达之前;其次,它认为科学知识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社会因素之外,独立于语言和文化之外。
  考察TGT理论,TCT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TGT理论建立在不能提供证据的假设上,所以这个理论有理想化的嫌疑。TGT理论的观念体系是由它自身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三 交际术语学理论(TCT理论)在思维方式上的转换
  
  TCT理论用社会学关于实证统计的方法,对不同场景的、真实的专业交流进行追踪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维斯特的理论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地、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
  维斯特所强调的语言学和术语学之间的差异并不能得到证实。虽然专业交流具有“知识专业化”的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专业交流中应用到了不同的话语机制。这些机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与其他交流场景所使用到的其他语言或非语言单位所表现出的特征正好是契合的。因此,TCT理论推断,术语单位与其他自然语言单位,以及其他非语言的表征符号有很多共同之处。术语并不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符号体系的特殊单位,专业交流也不具有完全不同于普通交流的地位。在交流场景中,专业知识不是统一和同一的,与普通知识之间也不是完全隔绝的。既然术语不是“隔绝”于其他命名符号之外的特殊单位,那么术语学的研究也不能脱离其他的符号研究体系;同时,术语学的研究 也不能脱离交流学和认知学的规律。一个完善的术语理论应该能描述术语的跨学科特征。
  在对TGT理论质疑和批判之后,TCT理论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路,这个思路主要基于如下出发点:
  (1)术语学一定是一个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应该考虑到术语作为认知科学、语言学、符号学、交流学层面的总体特征。既然术语有跨学科的特征,那么应该以跨学科的方式走近术语。
  (2)术语学的研究对象是术语单位,所以,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一个“术语理论”,而不是“术语学理论”。
  (3)传递专业知识的单位可以具有语言学或非语言学特点,但是我们把那些具有语言学特点的、处于自然语言内部的单位称之为“术语单位”或“术语”。
  (4)与普通语言的词汇比较,术语与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它的独特之处表现在语用层面和意义方式。术语是协调一致的结果,而协调的前提是在专业交流,中,通过话语方式最终确定了每个单位的意义。
  
  四 TCT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加布列博士在对TGT理论进行层层剖析之后,提出了一个“尝试性”的理论,并称之为交际术语学理论(Teonfa Comunicafiva de la Terminologia,简称TCT理论),这个理论建立在以下观点上:
  (1)术语学的本质是什么?术语学从本质上看是跨学科的;术语学的研究对象是术语;术语学研究要涉及到认知学、语言学、符号学和交流学,正因为如此,我们称其为“可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允许从多个角度研究术语的理论。
  (2)构成术语的三个层面。术语是一个由三个层面构成的单位:符号学和语言学层面、认知层面、交际层面。
  (3)对术语的多角度分析。这三个层面的理论使我们能对术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尽管每个层面的理论都能使我们的术语研究达到复杂的境地,但三种理论在着手术语问题时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比如在下一节就会从语言学的层面来研究术语。
  (4)哪些才是术语?传递专业知识的单位可以具有语言学的特征,也可以不具有语言学特征,TCT理论把那些具有语言学特征,而且处于自然语言内部的单位称之为术语单位,或是术语。
  (5)术语的移动。术语是一个有活力的资源,可以从一个专业领域跨入到另一个专业领域。术语的这种活动能力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词汇能转化为一个专业词汇,甚至从一个专业进入另一个专业。
  (6)传统术语的“同形异义”(突显术语的特殊地位)现象被TCT理论称之为“一词多义”(忽视术语的特殊性,术语在身份上与普通词汇的差别被降低了)。
  (7)术语的语言地位。虽然TCT理论承认术语产生的条件,术语的接受,以及术语的意义模式与普通单词还是有区别,但它还是认为,术语具有与普通词汇相似的特征,术语在地位上不应该凌驾于普通词汇之上。考虑到这一点,TCT理论建议把术语当成是话语单位,来自于一个基本形式:说话人已知的词汇单位。说话人可以是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可以是一个非专业人士,但他却是术语的使用者。术语是人的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是人的基本词汇库的一部分。
  (8)“术语价值”在特定的语言场景下被激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及其基本词汇库与大量的语法信息、语用信息及其他各方面信息紧密相连。特定的话语场景仅仅激活部分信息,对信息的选择可以使词汇带有特定的语用价值,从而与词汇的意义特征联系起来。其中一个语用价值取向就是“术语价值”或者“专业价值”。也就是说,术语是普通词汇中的一员,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排除了其他意义,而只获得这个词汇作为术语的特定意义。
  (9)术语理论的目的是什么?术语理论的目的是从形式上、语义上、功能上描述那些获得了“术语价值”的单位,关注的是怎样激活这个价值的,解释术语与同一系统中(或是不同系统中)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对专业交流以及所使用语言或非语言单位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把握。所以,应用术语学的目标是收集在特定话语场合下,关于某个话题具有术语价值的单位,提出与该场景相匹配的“术语变体形式”。而这些“术语变体形式”之一就是“标准化单位”。TCT理论搜集、分析在某个领域有术语价值的单位,其应用性目的是多样的,为多种应用打开了大门。在所有这些应用中,术语的双重功能都被激活了:第一个功能是,术语是专业知识和概念的表征符号;第二个功能是,术语能对专业知识和概念进行转化。在不同的语言场景,不同的层次,都可以观察到术语的这种双重功能。
  (10)术语应用于专业交流,它最重要的特征是语言学因素(包括语义、词汇、语篇)和语用因素(包括发话者、中介者、话语接收者、场景)。因此,专业交流允许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认知程度,这样才能显示术语学和认知科学的密切关系。
  
  五 从语言学之门走进术语学
  
  TCT理论认定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研究术语,并具体细化了从这些层面研究术语的方式。本文仅仅考察TCT理论是怎样从语言学层面研究术语的。
  加布列博士认为,语言学家在描写语言时,总是先从说话人那里收集口语或书面文字,而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写。同样,如果语言学家要对术语进行描写,那么他也应该首先收集行业专家的口头或书面材料。那些具有专业特色的语言材料的总和被称为“专业语篇”。专业语篇最大的特点就是术语单位,语篇专业化程度越高,术语的浓度就越大。一般情况下,一篇专业性很强的语篇常常更准确、更精炼、更系统;而且文章中所用到的术语常常是单义词(而非多义词),具有统一性。随着专业化程度的递减,语篇逐渐向不专业的方向发展。此时,从语义的角度看,会出现几个特点:概念的变体形式多、用语累赘、歧义、缺乏严密性和精确性;从表达的角度看,能发现许多“同义词”,尤其是大量“短语”,来表达某个概念。其实,从专业的角度讲,这些“同义词”和“短语”都是不准确的,正规的专业性语篇中会有一些专门术语,能避免上面的缺失。
  语言学家在研究专业语篇时会发现,每个专业语篇都含有一个通过语法关系组织起来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由很多单位构成,每个单位其实就是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每个专业知识单位构成一个结点,形成一个大的认知网。
  此外,在一篇专业语篇中,我们会发现两种意义单位:一是普通意义单位,二是专业意义单位。专业意义单位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突显出来,即这些单位正好用在其专业领域。因此,决定术语意义的根本条件是术语单位是否处于它所属的专业领域。
  在表达专业“概念”时,我们可以发现非语言单位(属于非自然表征系统)和语言单位(属于自然语言)。专业语言单位可以构成语法的不同成分,如形态学(语素)、词汇学(词汇单位)、短语单位和句法单位。短语单位可以词汇化,变成一个词汇单位,此时这个词汇单位内部可能有句法结构可循。词汇单位的总和(单一词词汇、多词词汇、短语性词汇)就是“术语系统”,术语系统中最典型的类型是“称名性”术语(名词居多)。
  术语单位可以从语法角度来考察,如音位学、形态学、词汇学、短语句法学、篇章学。但是,为了强调术语单位的专业性,这个语法角度中应该包括形式条件和规则,还有语义因素(认知语义)和语用因素。
  考虑到上述因素,一个想要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术语,制定理论的语言学家要从几方面着手:
  (1)专业语篇是出发点,要考虑专业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发生条件;
  (2)要分析语篇结构;
  (3)捕捉构成语篇结构的单位;
  (4)捕捉传递专业知识的单位,它们才是真正的“专业意义单位”;
  (5)分辨具有专业意义的语言单位;
  (6)分辨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单位;
  (7)分析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单位;
  (8)在这些单位之间建立概念关系;
  (9)捕捉同义词或替代某个概念的其他形式,此时的同义词可能是全部或部分地覆盖概念意义;
  (10)创造语篇的概念结构,其中要包含专业意义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1)考察概念结构和话语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语言学家就能够在语言学的框架内,把对术语单位的分析进行整合,提出基于语言学基础之上的术语理论。然而,要注意的是,术语理论必须覆盖面更广,灵活度更大,考虑到多个层面,才能完整地描写术语的“多面”特征。一个仅仅从语言学或语法角度解释术语的理论是永远不能真正解释术语和术语现象的。一门完善的术语理论不仅要注意到术语是专业知识传导者的角色,而且还要意识到术语特定的使用场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