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工业品过剩与农产品短缺状况的经济发展】
 

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工业品过剩与农产品短缺状况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17 04:31:13 影响了: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品供给逐渐走出短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尤其是在近几年持续高涨的投资推动下,部分行业已经出现过剩。与此同时,农业发展却因支持力度弱、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出现了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却要高价进口工业发展的原材料和农产品,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受,到极大的损害。
  
  一、当前工农产品供给情况
  
  (一)工业品产能过剩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国际过剩的产业资本与中国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结合,使国内的工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的局面。
  以生产资料为例,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需求仅5亿吨左右,约1/4的钢铁及制成品依赖国际市场。水泥产能18.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平板玻璃产能6.5亿重箱,产量5.74亿重箱,约占全球产量的50%,其中浮法玻璃产量为4.79亿重箱,占平板玻璃总量的80%。2009年上半年新投产13条生产线,新增产能4848万重箱,目前各地还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产能将超过8亿重箱,产能明显过剩。煤化工产能过剩30%。多品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己明显过剩。此外,风电设备、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再以消费品为例,据商务部对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数据,2008年上半年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于平衡的有491种,占81.8%;供过于求的消费品有101朴,占16.8%,主要集中在电器、体育娱乐用品、五金工具、鞋帽等领域;供应偏紧的为:猪肉、牛肉、羊肉、大豆、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鲜奶等8个品种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供给不足
  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出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2004--2008年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从280.3亿美元增长到586.6亿美元,增长了109%。2003年,农产品贸易顺差还有25亿美元,到2004年则出现了严重的逆差,逆差额高达46亿美元。农产品供给不足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起,连续五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要求各地抓好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2005年开始,农业生产虽有所增长,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高于进口增幅,贸易逆差开始减少,2006年逆差仅6.7亿美元,但2007年后,农产品贸易逆差再次迅速扩大,2007年、2008年逆差分别达40.8亿美元和181.6亿美元。
  以粮食、食用植物油、棉花、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为例,2004--2008年间,粮食进口量从2998万吨扩大到4131万吨,5年进口累计16838万吨,出口累计3875万吨,净进口累计12963万吨,进口总量是出口总量的4.3倍。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从676万吨扩大到817万吨,进口累计3623万吨,出口累计110.4万吨,净进口累计3512.7万吨,进口总量是出口总量的33倍。棉花进口量从191万吨攀升至211万吨,进口累计1269万吨,出口累计6.4万吨,净进口累计1262.6万吨,进口总量是出口总量的198倍。糖料累计进口594万吨,累计出口77万吨,净进口517万吨,进口总量是出口总量的7.7倍。通过分析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并不充足,在国际贸易中主要是需求方,还需依靠进口弥补国内消费的缺口。2008年,我农产品贸易总额为991,6亿美元,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四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
  
  二、工业品过剩与农产品短缺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一)国家利益受损
  在当前工业品过剩与农产品短缺的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极大损害。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的,为了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以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为保障,当国内的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时,只能依靠进口,结果就是高价进口国外的自然资源和长期压低国内人力资源的价格,以确保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以铁矿石进口为例,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07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砂3.8亿吨,价值337.8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7.5%和61,5%。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砂4.4亿吨,价值605.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79.1%。价值的增长远远高于数量的增加,即使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可以抵消一部分价格的上涨,但也远远无法消除进口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另据估算力拓通过不正当手段使中国钢铁企业因铁矿石涨价多付出7000亿元人民币(折合1020亿美元)的沉重代价,相当于澳洲10%的GDP,
  以石油进口为例,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1.63亿吨,价值797.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2.4%和20.1%;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比上年下降7.1%,价值164.3亿美元,增长5.7%。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比上年增长9.6%,价值1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5%,价值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7%。据IEA粗略估算,石油价格每上升1美元/桶,在目前的进口水平上中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
  资源产品进口量的持续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由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所以只有保持较快的投资和出口增速,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才能缓解国内严重的就业压力。一旦投资和出口增速下滑,经济增速就会下滑,失业也会增加,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补贴和压低劳动力的工资来维持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
  为了化解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压力,保持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财政部宣布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11月1日起,提高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从12月1日起,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预计涉及出口退税额438亿元。
  与此同时,农民工工资却有所下降,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减少的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数量约540万人,同时,外出就业劳动力下半年的月工资水平仅为1064元,比上半年减少14,2%。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工业行业就业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月平均减少了209元,减幅达17.O%。而下半年中部地区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月平均工资减少369元,降低28.7%。
  以财政补贴和压低劳动力的工资为代价,中国实现了出口增长,并换回了我们已经不再短缺的外汇,但这些外汇根本不具有保值性,而且时刻面临贬值的风险,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动荡不安的形势下,2.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是加大了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了驾驭宏观经济运行的难度,除此之外,既没有增加国家利益,也没有增进全民福利,反而通过国际贸易使国家利益流失到国外。
  
  (二)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在国内需求不足以消化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国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动荡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2000―200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39.6%提高到63%,贸易顺差由241.1亿美元扩大到2618,3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2.5%提高到19.7%,拉动经济增长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2.3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国际市场波动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2007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外需减少已经造成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停产减员、甚至倒闭的现象。据香港贸发局统计,2007年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超过万家。2008年,全国约有10万余家中小企业倒闭,广东省在2008年1―9月份内有5万多家企业关闭。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从2007年2月的51.7%下降至2007年12月的21.7%。2008年,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幅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比2003―2007年平均增速低4.1个百分点。
  2008年上半年,当国内还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上涨转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而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美国的金融危机却在进一步蔓延,下半年我们却不得不执行保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增加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货币政策也从紧缩走向适度宽松。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受到极大挑战。我们知道在固定汇率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很难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调整。
  
  (三)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市场化改革以来经济发展产生的惯性延续至今使得国内的经济发展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摒弃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将迅速回落,短期内势必会造成大量的失业,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继续秉持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国的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最终将因积重难返而陷入深渊。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3―2008年,中国的GDP平均增速为10.5%,而能源消费增速平均为10.6%;电力消费增速平均为13.2%。很显然,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来实现的,属于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