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保护环境论文2000字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保护环境论文2000字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8:43 影响了:

  摘要:农村环境保护是当前整个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为了促进城镇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加大了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重点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启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环保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几年时间使中国农村现在的水源地、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一些重要环境问题有比较大的改善。本文从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为出发点,全面分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措施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曾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此外,我国耕地质量普遍不高,中、低产田比例大,占总耕地面积的78.55%。耕地养分含量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比例高达31.26%,缺氮耕地0.31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6%;缺磷耕地0.46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9%;缺钾耕地0.2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农业用水短缺之势难以逆转,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近2700万公顷,因缺水年均减少粮食500万吨。
  (二)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乡镇工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也日益严重。乡镇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乡镇工业排放的各种有害气体、废水及工业垃圾等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威胁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大量废物不加处理任意排放,直接进入农业生态系统,使土地、水和生物资源遭受污染和破坏。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兴起。各国纷纷通过制定苛刻繁杂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别国的进口产品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五花八门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乡镇工业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
  (三)植被破坏,土地退化
  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总蓄积量101亿平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位;人均林木面积0.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7.8平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
  中国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公顷扩大到1.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公顷,其中因沙化退化的草地达0.51亿公顷,耕地256万公顷。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公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自然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三、农村环境的重点及相关措施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寓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中。
  (一)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生态农业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目前可以通过开发和应用农药残留降解技术、通过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通过推行化肥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通过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措施,开展重点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尽快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状况,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最终达到农产品的无害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度和职能的要求,深入做好生态环境监督与管理,保护好耕地、草地、水域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等农业资源。针对农业污染事故的不断增加的现状,建议加大对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水平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措施保障。应该积极争取条件,加强农业环境水域的监测体系建设,同时还应该积极培养和引进从事环境检测的技术人员,使农村的环境检测水平在技术上得到显著提高。
  (四)推进科技进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保护研究的力度,着力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问题,做好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推广,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特别应该注意解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问题,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问题,解决生态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技术问题。通过研究示范,建立一批不同类型高新技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建设规模提供技术和产业化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雪桃, 王志彬, 吕建国. 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农村能源[J]. 河南农业, 2008,(03):29
  [2] 梁超.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2885-2887,294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