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 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与土地沙漠化治理方略探讨】 石羊河流域

发布时间:2019-02-24 05:07:27 影响了:

  1流域水土资源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总面积4.16万km2,耕地面积6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50万亩。2000年流域总人口22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9亿元。石羊河流域灌溉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石羊河流域是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流域内自东向西有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八条较大山水河及柳条河、马营沟等30多条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小沟小河。各支流均发源于祁连山区毛毛山、冷龙岭北麓。东大河、西大河在金昌市境内。其它各河流出山后汇集形成石羊大河,进入民勤县,最终归于青土湖,整个水系呈扫帚状分布。
  石羊河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靠北上的东南季风,冬春季节在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下气候干寒,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多年平均降水量荒漠区80~110mm,走廊平原区130~200mm,山区250~600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4~6月占25%,3~10月占15%。蒸发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增加,山区约700mm,浅山区1 100~1 200mm,川区2 000~2 200mm,下游民勤县高达2 644mm。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16.90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流域内自产地表水15.80亿m3。按200年统计人口,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600 m3,是全省水平(1 400m3/人)的1/2和全国水平(2 200 m3/人)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220m3,是全省水平(810m3/亩)的1/3和全国水平(1 900m3/亩)的1/9。系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素有“十地九沙,非灌不殖”之说。
  
  2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气候、土壤和水、热条件的制约,植被垂直分带性明显。走廊平原及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沿线以南海拔1 300~1 800m之间的广大范围,除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外,广大地区以沙生植物为代表,呈现荒漠植被景观,海拔1 800~2 700m之间的中低山丘陵区地带,属于荒漠化草原和干旱草原植被类型;南部祁连山山地,海拔2 700~4 800m之间,自下而上逐渐呈现灌木、草原交错,直到高山森林、高山草甸;海拔3 900~4 800m为裸岩、冰川和永久积雪。
  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森林面积572.40万亩,其中祁连山天然林319.36万亩,人工林252.60万亩。封沙育林草127万亩,在654km的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165.50万亩,建成了长达380km的防风固沙林带;保护培育天然林319万亩,恢复扩大森林面积37.70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1.48%。
  天然草场总面积3 552.70万亩(可利用面积2 430.6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6.78%,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和北部荒漠区。南部山地草场分布面积约960万亩,草场质量较好。北部荒漠草场处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边缘,面积2 458万亩,牧草种类少,覆盖度低,草场可利用率不足50%。
  
  3绿洲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3.1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11.20亿m3,现状用水量是水资源量的2倍,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相差9.60亿m3,可供水量仅占需水量的54%。今后,武威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将呈增长趋势,近期(200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预测约22.18亿m3,通过采取综合工程措施和节水技术推广,可供水量预测也只有16.41亿m3,与总需水量相比,缺口仍有5.77亿m3。远期(2010年)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预测约21.11亿m3,可供水量预测16.97亿m3,与需水量相比,缺口4.14亿m3。因此,全流域的用水矛盾仍将十分突出,近期很难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3.2大量超采地下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地表径流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为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中下游地区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每年以0.50~1m的速度下降,绿洲内形成4个降深10余米的大漏斗,总面积近千平方公里,水位下降影响范围近6 000km2。同时,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和反复提灌蒸发浓缩,致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矿化度上升1~7g/L。目前,仍由北向南每年以0.02~0.35g/L的速度上升。苦咸水面积由湖区向坝区扩展,2/3的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因缺水和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使37万亩耕地撂荒,天然植被、人工植被大面积枯死,天然沙生灌木林由50年代的21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110万亩,其中退化54万亩,20万亩沙化,人工栽植的131万亩以沙枣为主的人工林,保存面积只有53万亩,其中有近15万亩枯萎死亡。300万亩半荒漠天然草场,覆盖度由50年代的30%下降到10%以下。近年来,因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面临崩溃的危机,全流域土地沙化面积已达3 330万亩,草场退化面积达到2250多万亩,流沙压埋农田48万亩,北部沿沙漠防风沙林草和农田地防护林少了近300万亩。流沙每年以8~10m的速度向绿洲逼近,部分地区沙逼人退,举家外迁,现在已是人去房空,留下荒废的村落和无水浇灌的耕地。
  3.3林草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祁连山的森林和高山草甸是石羊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对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尤其是深居内陆干旱荒漠腹地的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直接决定着农业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全流域共开垦草场约116万亩,砍伐森林约73万亩,覆盖度大于60%的天然草地减少152万亩,祁连山森林覆盖度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22.40%减少到上世纪末的14.40%。同时,过度放牧,开矿、修路、挖沙、采石、采煤、采金、挖药等人类活动,因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加剧了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人为造成现代水土流失,至上世纪末,水土流失面积达到5 977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3%。
  
  4荒漠化治理对策
  
  4.1实行流域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从这几年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成功可以证明,建立流域统管机构,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是做好其它工作的充分必要条件。要坚持以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核心,上、中、下游统筹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面深入研究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和预测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可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量,全面评价节水潜力,并通过节水、治污、经济结构调整等规划措施,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上限。对缺口水量,应尽早起动实施石羊河流域生态专项调水工程,专水专用、专水专管、专水专价,象国家治理塔里木河、黑河流域那样,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为荒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持,以阻止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完全合拢。
  4.2保护与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要继续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综合治理方针,围绕“三北”四期、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资源保护四大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对25°以上的陡坡地不再开荒种植农作物。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居住在祁连山区的12.50万人迁出林区,移向有安置潜力的灌区或机关企事业单位农场。部分居民也可就地转化为生态农民,扶持农民走生态致富之路。严禁在水源涵养区采金、采煤和开矿,努力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为残存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条件。要积极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向生态建设,推动土地、林地、草场向优势产业集中,促进“林草上山,粮食下川”,按照植被破坏的逆向过程,先恢复草、后恢复林,由林区边缘逐步向下游推进,同时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4.3实行开发性治理,大力推行节水灌溉
  中低山丘陵区因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应当以“坡改梯”为重点,主攻粮食单产,同时要把草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下大力气狠抓落实,实行“林、草、畜”三元结构,林草间作,休牧、轮牧,以草定畜,发展舍饲养殖,在“封得严、稳得住、不反弹”的前提下,采取移民建镇、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大幅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最大限度地减轻天然草地压力,使天然草地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和良好的恢复,以减轻人口和载畜量过大对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北部风沙区要压缩耕地面积,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施旱地还林还草工程,推进人工防风固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以退耕还林草为重点,科学合理的划分荒漠草场封育区、沿沙退耕还林区、内部高效种养区,结合国家“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对远离绿洲的荒漠草场区加大封育管护力度,保护现有植被,促进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有效遏制和扭转土地荒漠化势头,真正起到对中部绿洲的屏障保护作用。中部绿洲是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的重心,也是水资源主要的消耗散失地。要对灌区大力进行节水改造,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压高耗水作物扩节水作物,增加林草种植面积,由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严格以水定植,大力推行喷灌、滴灌、渗灌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节水新工艺、新设备,降低单位用水量,抓好抗旱耐旱、低耗水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提高作物节水抗旱能力,建立一批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探索高效节水产业发展的路子,深化用水制度改革,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全社会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4.4搞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防治土地沙漠化涉及水利、林业、农业、畜牧业等行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关系密切,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等,必须在政府领导下,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载体,统一规划。有关部门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齐心协力搞好生态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建立调动群众防沙治漠积极性的机制,把各产业的生产方式由重数量、重眼前利益,转变到重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来。要积极研究适合本流域立地条件的优良树草种,确保成活率,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要妥善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秀英、张霁、钱艳,树立科学的节水意识建设高效节水型社会体系[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3):1-3.
  [2] 王兴成、王开录,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综合防治思路与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 2004、(3):174-17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