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关村 20年华丽“蜕变”]丑小鸭的华丽蜕变
 

[中关村 20年华丽“蜕变”]丑小鸭的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19-03-01 04:32:17 影响了:

  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何以成为引领中国IT产业的一面旗帜?而扎根于此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又为中国IT业的崛起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008年,以科技兴国的中国人,圆了百年奥运梦和千年飞天梦,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找到了民族精神的新起点;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仍保持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这不仅使中国成为帮助全球摆脱困境的依托,更有可能让中国迎来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契机。这样的历史机遇,在30年前的中国,又有多少人可以想象?
  时光倒转30年,改革开放前夜的1978年,中国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倒数第二,1亿多的国人处于半饥饿状态。那是工人转正后每月都拿42.5元标准二级工工资、电影票一票难求、马路上绝对没有摊贩、普通人家里装部电话还是天方夜谭的年代。而就在这一年,改革开放的国策让压抑了多年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叫“中关村”的地方,在1980年诞生了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此后,大批知识分子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了科技创业、科技兴国的历程。
  10年后的1988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已名噪一时。此时,质疑“电子一条街”的声音也随之而来,而一场酝酿已久的“变革”也在电子一条街悄然拉开了大幕,中关村科技园区引领中国IT产业潮流的时代由此开启。
  
  变身
  “当年,质疑‘电子一条街’的声音确实让中关村的管理者们感到了压力。”谈起当年中关村遭受质疑的经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宣传处处长盖玉云感慨万千。
  自从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等科技人员在中关村创办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关村的民营高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1984年,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传达室里,柳传志和11名计算所同事共同创立了联想集团的前身――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一年后,开创了“联想”品牌的联想汉卡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1986年,电子一条街出现了第一家个体科技企业――北京市海淀区永明电源技术研究室。1987年,第一家中外合资科技企业――由四通集团与日本三井物业株式会社合资经营的北京四通办公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
  然而,伴随着这股科技创业热潮而来的还有不断的非议。就在陈春先创办中关村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的同时,关于“科研人员的任务究竟是什么”、“研究院所是否应办经济实体”等种种质疑也随之而来。而在1985年,整个国家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下海热”有些失控,非科技企业也开始从事科技产品贸易,以获取高额收入,很多假冒伪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侵入中关村,一时间,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被指责为“假冒高科技产品街”。
  “在质疑声不断的情况下,中央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盖玉云介绍说。
  早在1983年1月,中央就中关村的争议做了批示,肯定了中关村科技人员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积极探索; 而就在电子一条街备受“假冒高科技产品”困扰之时,中央组织了7个城市的100多位从事软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始进行北京中关村建立高技术开发区的可行性调查与研究。一场将中关村推上中国IT产业顶峰的变革已在酝酿中。
  1988年年初,中央办公厅组织联合调查组根据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对电子一条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总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也视察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次调查肯定了中关村高技术企业的方向,并提出了兴办中关村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建议。同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发布《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即著名的“十八条”),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盖玉云看来,这标志着中关村高技术企业从此进入了不仅合理、而且合法的健康发展阶段。
  
  蜕变
  “十八条”确立后,中国IT产业的“小岗村”――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中国IT产业的一面大旗。科学院、各大专院校、各部委研究院所的一大批科技人员纷至沓来,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国务院正式批准发布“十八条”的当年6月,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开业,中文名称“联想”和英文名称“Legend”首度被采用; 7月,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 12月,王文京创办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仅在1989年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中关村就有82家新技术企业、500余项高技术产品,共62个展位参加展览洽谈,其中48项产品被评为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到了1999年,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不仅指明了中关村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宏伟的规划蓝图。中关村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中关村的发展令人感到自豪,然而,无论是中关村的管理者,还是中关村的企业,心里都存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硅谷,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科技动力。
  事实上,驱动着陈春先在中关村树起第一面民营科技机构大旗的原动力,就是他到美国硅谷考察后确立的“将硅谷模式带到中国”的理想。而为了这一理想,大批的中关村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奋斗了20多年。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后,各地都建起了类似的高科技园区,但是今天在中国,只有中关村能与美国的硅谷媲美。”在用友集团旗下的北京用友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邵凯看来,中关村能与美国的硅谷媲美的原因,不是在于20年里中关村发展了多少高科技企业,而在于中关村为高科技企业营造了发展平台,这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销售引领中国IT企业发展的模式从辉煌走向没落后,邵凯这个曾经的中关村“伙计”再一次回归了学校,在苦心钻研软件技术一段时间后,他重返中关村并加入了用友,开始追逐中国原创软件的梦想。邵凯在用友期间,人员更替如白驹过隙,而他执着地一干就是13年,成了用友公司最“老”的开发人员。有一次,王文京问邵凯: “用友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了你?”邵凯斩钉截铁地回答: “中国应该有自己叫得响的软件产品,我希望成为做这个软件产品中的一员。”
  同样抱定了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还有汉王的创业者。1993年,在研究出第一套汉字联机手写识别的硬件――手写板,并编写出手迹识别软件8年后,刘迎建创立了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之后,刘迎建又呕心沥血地对汉王的产品做了数次升级。
  1998年,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电脑手写笔、汉王OCR、触摸屏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先后面世。如今,汉王在手写识别技术、笔迹输入技术、OCR(光学字等识别)技术、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等方面已拥有软件著作权64项、专利63项。
  在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学军看来,汉王公司自建立以来,无论是在建立产品驱动力阶段,还是在销售渠道建设时期,抑或是现在的持续优化营销模式阶段,技术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汉王是一家专注的公司,自建立之初就确定了‘笔迹输入―手写识别―文字识别―模式识别―智能人机交互’的发展脉络。“在互联网第一次大潮袭来时,我们也曾经受到盲目多元化的诱惑,但这股势头很快就被我们压了下去,因为那不是汉王所专注的领域。”
  同样追逐着硅谷梦的还有联想,而联想的成长更是基于核心技术的推动。当年,香港联想的主要业务是代理国外的计算机产品。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的第二年(即1989年),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一年后,联想开始生产和供应联想品牌个人电脑。这时,联想打造自有知识产权PC产品链的计划已悄悄展开。
  1990年10月,联想系列微机通过技术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 同年,联想公司计算机及软件产品纳入国家计划。1992年11月,联想集团研制的“微机及测试系统”荣获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要转折,可以称为联想PC之路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自此以后,联想电脑开始了占据中国PC第一、继而亚洲第一宝座的征程,直至最终收购IBM的PC业务。
  对于核心技术的孜孜追求,奠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新世纪的又一次华丽蜕变。
  
  超越
  “中关村20年的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目前已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盖玉云认为,中关村的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构建了我国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与脊梁。“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标准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使中关村已经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盖玉云说。
  在盖玉云看来,经历了20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不仅从地理的概念上得到了扩大,覆盖到了北京周边地区; 在内涵上也不再是以IT业为主,而是扩大到生物科技、新能源、环保科技等多个领域。而且,“中关村”本身的含义已经超出特指某一地域的概念范畴,甚至它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抽象为一种精神符号的象征。而打上“中关村”烙印的中国企业也正在走出中关村、走向世界,一步步实现着自我超越。
  “我们一定会将公司开到美国去,开到海外去,我们会集体出国!”联想集团的员工也许会记得,当年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过的这段话。而当联想成功吃下IBM的PC业务、实现国际化后,令柳传志感慨的,则是在联想创业之初来过中国的IBM全球第三把手说的一番感言: “大概那个时候你还没有资格见到我。”
  回想当年,柳传志代表香港导远公司第一次参加IBM的代理商会时,他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没有得到任何说话的机会; 而今,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被联想收购,IBM的全球高级副总裁成为柳传志的下属。这怎能不令一直有着“把联想做成国际化大企业”报负的柳传志感慨良多。而当作为奥运会TOP赞助商――联想集团创始人的柳传志举起自己公司设计的200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时,他对实现自我超越则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把企业的业务和市场规模做大,是一种超越,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地把业务做深,也是一种超越。汉王就在反复的“深度”挑战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
  当汉王开发的最新系列产品“电纸书”随“神七”上天成为宇航员的装备时,汉王人早已做好了细到学生电子课本、3G阅读终端、办公记事本的行业细分应用计划,且成功实现产品化的商务应用版本已经脱销; 当汉王人看到自己的手写授权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90%的份额后,他们想到的是发展外语版本,拓展市场空间。很快,30多种语言版本的手写类产品研发成功; 而汉王面向安防领域研发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都已成功应用。
  “无论是在手写产品线,抑或在OCR产品线,未来,汉王将坚定地走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的道路。”张学军说。
  除了外在的空间超越,中关村的企业也开始向内挖掘。用友软件工程就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IT企业文化的超越。据邵凯回忆,2003年,当他被用友集团核心管理层“点将”,挑起建立用友软件工程、并发展定制化的软件外包业务的担子时,公司确定了一个定量的发展规划,清晰地规定公司在某年登上市场的TOP10、之后多长时间实现TOP5、然后是TOP3……
  当公司运行起来后,邵凯发现,这样的发展导向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在经历了2007年公司盲目快速扩张之痛后,邵凯当机立断,带领着用友软件工程摒弃了IT企业传统的急功近利式的做事风格,转而将“通过发布应用研究成果、传播应用知识、推广应用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公司的使命,并提出面向企业客户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理念。“很快,用友软件工程建立起自己的‘应用研究院’,这将是我们与行业用户和科研院所合作的平台。”邵凯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