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震不垮的“金土工程”】 土垮
 

【震不垮的“金土工程”】 土垮

发布时间:2019-03-14 04:00:46 影响了:

  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灾难,也给四川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四川省土地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坚持灾后重建的同时,克服重重困难,顺利保证“金土工程”一期项目在规定时间通过验收。
  
  板房里的国土资源办证大厅
  
  “房屋塌了,土地证可要尽快补办。”7月初,刚刚从汶川大地震的打击中缓过劲儿来的都江堰市市民,陆续开始考虑办理自己丢失的土地证。
  负责土地证办理的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办公楼已经成为危房,信息中心机房里的机柜倒在地上,电脑、显示器更是散乱地摔在各处。由于在之前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金土工程”建设中,已经将业务办理、公文交换等日常工作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流程,因此信息系统的任何缺失都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
  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地震后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都江堰的一个临时过渡办公板房内,就出现了100平方米的国土资源办证大厅,这里设立了中心机房,设置了12个办证窗口,部署了包含186个信息点的局域网络。同时,在电信、广电的大力配合下,及时恢复了与成都市局的网络链接,各项业务迅速恢复了正常,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络绎不绝。
  房屋虽然倒塌了,但遗失的土地证却能得到快速办理,政府业务“康复”能力之快,让灾区人民感觉是吃了颗“定心丸”。
  说到地震发生致使系统受重创,之后又迅速恢复的过程,成都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任陈先伟不禁连连感叹: “‘金土工程’是震不垮的!”
  5月12日的大地震,让陈先伟记忆犹新,“刚刚跑出摇摇欲倒的办公大楼,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又在最快的时间内跑了回去,为的就是那些数据。”我们把磁盘都拆了下来,带回家,只有在自己手边,才最踏实。甚至睡觉都要搂着磁盘睡。”
  然而,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却没有这样幸运,强烈的地震给机房内正处于高速运转工作状态的服务器及磁盘阵列造成了严重影响,计算机、触摸屏等网络终端及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等设备损毁率高达70%。
  为抢救数据,尽快恢复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江堰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迅速将服务器和磁盘阵列运到成都市局数据(监测)中心进行检修。经过检查和抢修,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硬件故障有效排除,部分丢失数据有效恢复。数据检修完毕后,为规避类似不可预料的风险,都江堰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在继续做好常规数据备份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小巧灵活、携带方便的大容量移动硬盘对存储于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每日备份。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经受了地震的考验后,都江堰国土资源局不仅重建了“金土工程”,还对其中的“公文交换子系统”进行了升级修改,保证了与市局的文件交换全部通过网上传输,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金土”成了灾区的生命线
  
  “‘金土工程’不仅在这次地震中体现了自身的坚韧,还为灾区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的网络支撑。”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主任钟沛林告诉记者。“截至7月底,我们共接收、传送相关数据2.3TB,打印遥感影像图件81张。”
  “震区堰塞湖航测数据”、“汶川地震灾区影像资料”、“北川县灾后影像图”、“红白镇、唐家山堰塞湖图片”、“四川省12个重灾市县数据”……在抗震救灾危机时刻,这些数据和影像资料都关系着灾区人民的安危。
  这些数据能否得到快速、安全的传输,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整个应急指挥能力。钟沛林介绍,“一方面,信息中心从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四川省测绘局等多家单位接收数据。同时,还向国土资源部、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遥感中心等多家单位传送数据资料和影像资料,保障了一条通畅的‘数据高速公路’”。
  走进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办公室,几条地震造成的裂缝依然那么抢眼,这是地震带来的无法磨灭的印记,但是震后的那37个不眠之夜,更让信息中心的员工记忆犹新。
  “为确保各种抗震救灾信息的畅通,我们安排专人将每天最新消息更新在门户网站上; 并保障了视频、音频设备的调试工作,为抗震救灾期间各种视频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钟沛林回忆说。
  灾区情况复杂,为了得到准确的受灾情况,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对39个重灾区安排了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地质调查。信息中心也在后方持续战斗,钟沛林每天穿梭在各科(室)之间,部署协调工作、整理各种数据影像资料。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大都是24小时连轴转。每天深夜,信息中心各个办公室里都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大家忙碌的身影。鼠标的点击声、服务器的嗡鸣声、电话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37个日夜兼程,大量数据资料、影像资料及时准确地发送到各个抗震救灾指挥部门。
  钟沛林认为,这一次地震灾害,把四川省“金土工程”推上了一个紧张的练兵场。正是由于“金土工程”主干网运行稳定,才保障了各类影像数据的远程传输。
  如果说网络的支撑发挥了显性作用的话,那么“金土工程”的一些延伸的隐性作用也将在灾后重建中立功。“‘金土工程’把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以往相对分散的信息,变得电子化、可控、可深度挖掘了。”钟沛林说。
  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根据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能力。
  要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大量的国土资源信息,用来识别由地震造成的潜在危险和薄弱环节,同时建立设施破坏和损失的模型,以保护基础设施; 同时减少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带来地质灾害隐患。另一方面,了解地质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的地理关系也能让政府更好地制定减灾和保护策略及计划,例如扩大重点区域的安全缓冲区或者配置基础设施的保护资源。“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将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汇总分析可以生成非常有用的信息,用于受灾地区重建工作。
  为了加快灾后重建速度,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原貌,灾区各国土部门将对灾后重建用地“大开绿灯”,可以先使用后审批。对抢险救灾急需或灾毁的输电设施、交通设施、房屋重建等用地,属于临时用地的,可以先行使用,重建后由临时用地单位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这种“先用后批”政策,保障了重建速度,但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金土工程”关于“从2007年12月1日起,没有电子化的申报文本不予受理”的要求。针对非常时期的特殊需求,钟沛林说: “对于那些没有通过网上申报先用后批的情况,或者地方上的简单纸质报件,目前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后期录入,把整个流程还是融入到电子化系统中。虽然特殊时期对以前‘金土工程’的规定有一定削弱,但“金土”不会停,这个工作必须做。”
  
  “金土”一期最后一个验收点
  
  在“金土工程”一期验收的清单中,一共列出了部机关和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27个试点城市国土资源部门。截止8月,由于地震的影响,只剩下四川和成都两个节点没有验收。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9月11日四川“金土工程”建设终于通过验收。
  验收过程中,数据备份工作受到重点关注。“金土工程”的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何保存、更新、备份这些宝贵资料?业务部门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数据集中备份管理就是基础。地震之前,省厅信息中心在四川省党政网的网管中心建有数据备份,属于同城数据备份,“5月12日这一场始料不及的灾害,给我们都敲响了警钟,异地灾备、市州的灾备加强等问题浮现了出来。”钟沛林说。
  钟沛林表示,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带动下属机构“齐步走”,可能是很多省市都会遇到的问题。光靠喊口令也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对个别地区进行重点扶持,比如安排专人赴各市州现场调研,定点帮助,在了解各地建设现状和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行信息化建设。此外还应有配套资金作为保障。
  “金土工程”涉及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软件、硬件、应用系统等支撑环境,而这都不仅仅是一次投入的问题,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来支撑系统的长期运转和维护。四川省“金土工程”一期项目总投资4810万元,由四川省财政厅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和耕地信息与监督系统项目的经费中安排。受地震影响,目前还有1500万元没有到位。“地震后公用经费要削减10%,专项项目安排也是首先保障灾后重建。”钟沛林告诉记者。
  同时,钟沛林认为资金是保障,人员也是“金土工程”建设的关键。信息中心目前有29名员工,其中正式编制不到一半,仅11人,钟沛林感叹道: “人数还远远不够!”人才匮乏,也反映出很多省市“金土工程”推进中的一个大问题。“信息中心成立之初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为了支撑网站和办公系统,为单位内部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中心需要越来越多地与业务部门关联,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硕士、博士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对国土资源业务非常了解,这样的人才还很欠缺。只有拥有了全面的人才结构,信息中心才能在项目规划时更合理,写需求时更切入业务关键命脉。例如,为保障机关网上审批系统的正常运行,信息中心与对应的12个厅机关业务处室和涉及的13个业务系统采取‘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制度,保证一个审批系统有二名以上技术人员负责运行维护,而以往有限的技术人员往往会感觉到分身乏术。这一问题对于市、州尤其是贫困地区而言就更加突出了。‘金土工程’分发到地方的系统,即使功能再强,也需要有能用好它的人。”钟沛林强调。
  尽管遇到了地震这样一些绕不开的困难,但四川省“金土工程”的脚步没有停滞,钟沛林在年初就代表信息中心签订了2008年目标任务书,其中包括: 按照国土资源部、省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落实厅务会会议决议,对省厅门户网站、交易网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信息公开分级管理; 按照国土资源部、四川省政府关于电子政务网上审批要求,完成四川省厅数字认证; 开发完成《土地、矿权交易电子监察(视频)系统》,对所有拍卖大厅进行实时监控,并与四川省纪委联网; 指导市(州)国土资源局开展“金土工程”建设,实现省、市(州)国土资源网上审批; 以及开发完成《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行政效能监察系统》。“下一步将建立统一平台,整合所有业务系统,将公文流转与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及其他业务应用集成在统一环境下实现网上运行。希望能够做到每个人上班必须开电脑,以此来记录考勤; 所有公文流转都在网上完成。工作人员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查看当天的工作安排,检测有没有亮红灯的事件。”钟沛林说。
  四川的“金土工程”建设在全国64个节点中并不算十分突出,可是其建设道路和遇到的问题,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川国土资源部门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面前的表现,印证出“金土工程”正克服着各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背景链接
  “金土工程”四大任务
  “金土工程”通过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四级联网的业务运行系统,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实现有效保护国家耕地、切实保障矿产资源国家安全和及时预警预报地质灾害的目标。
  “金土工程”2006年启动,分三期实施,计划至2010年。其主要任务是:
  ――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方面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遥感监测、基本农田保护和执法监察等业务应用系统,完善耕地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顺畅的信息获取、传送与应用服务的渠道,直接掌握准确、全面、详实的土地资源数据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形成以国家、省、部分重点城市为主线的耕地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国家对各级土地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管。
  ――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整合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等数据库,集成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业权、矿产资源规划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矿产资源可供性系统、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形成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信息化体系,有效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计划的执行情况,动态掌握国内外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市场变化态势,及时预警矿产资源供需的重大变化。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在重大地质灾害区部署网络化监测体系,在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的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地区加强地质环境状况监测,及时预警、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建立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急指挥支持系统,为地质灾害信息的实时传送、远程会商和指挥救灾提供网络化的业务技术平台。
  ――建立基础性、战略性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数量巨大、标准不一、分散保存的地籍信息,建立国家地籍数据库; 整理分散存放的纸介质和实物钻孔地质资料,建立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拯救濒临失散的宝贵地质资料,为经济建设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