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命带桃花特点 [借“资格”说辞,是想要卢安克的“命”吗?!]
 

命带桃花特点 [借“资格”说辞,是想要卢安克的“命”吗?!]

发布时间:2019-03-19 03:59:05 影响了:

  在当今这个个人拥有自己的博客比过去年代的人们保有自己的日记本还要更为普遍的时代,某个博客的出现或消亡都是极为平常的事。不过,上周一个博客的关闭却显现出一种原因与结果的不平常,成为广大网民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个“被自愿”关闭的博客,就是卢安克的博客。这位32岁的德国男子,来到中国西南的深山僻壤,扎进那些贫困山村里,一待就是十几年。他安于清贫孤独,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却将自己的所有都交给了那些穷孩子。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组记者的采访时,一个男孩以与其年龄不相称的严肃表情对记者说:他是我们的亲人。而卢安克则用熟练但并不纯正的普通话作了这样的表述――我把命交给了他们,我的命和他们连在一起,走掉了就没有命了。
  
  关于卢安克十几年来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央视而外,还有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里也不赘述。我们想探究的是,卢安克这样的所作所为为何会令当地“有关部门”要求他在自己的博客上作出“我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都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这样的声明。
  
  凡看过有关卢安克的报道的人,相信都会明白至少大体明白这位当年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创始人的同胞拥有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卢安克身上有一种近乎纯粹的宗教精神,追求终极目标的精神。他是以自己的包容、博大和善,教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尊严――自身的和他人的,还有人性。而这一切,却正是我们扭曲丑陋的“应试教育”所缺少的,也是我们经历了文化浩劫、价值失衡与道德失范的社会所需要的。相信没有人能够就此事实,对卢安克指手画脚作出批评,就是所谓“有关部门”也不能。“有关部门”之所以要迫使卢安克公开申明自己没有所谓的“资格”,原因只可能是一个――卢安克的“善”反衬出了本应对当地教育乃至民生等问题负有责任而却无所作为(或难有作为)的官员们的“丑”。并且,这种“丑”还不仅仅是当地的社会现象、官场现象,更是在全国普遍存在的丑陋“世象”。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早已被新闻界、理论界一而再、再而三地披露、报道、议论、探讨,但是,迄今,却不曾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有过真正的重视,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决策并有效实施。
  
  而所谓“资格”说,不过是官僚们找来压抑卢安克的人性光辉以掩饰自身麻木无能之丑的借口。说到“资格”,我首先就要质疑当地政府是否尽心尽力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否很好地完成了法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任务?!如果你们连自己的责任都不能恪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占据这样的职位、行使权力、对做实事的人说三道四?
  
  这些所谓“有关部门”的官员,有哪一个敢拍着胸膛像卢安克那样,说“我把命交给了山村的贫困孩子”?而更毫无疑义的现实是,中国目前有不少衙门的官员,是一天天地用官场逢迎、用僵化陈腐、用落后残缺、用无所事事……来填补工作的,也是用这样的尸位素餐的“工作”一点点地消磨着自己的人性、自己的生命价值的。这样的衙门、这样的官员怎么还有脸去指责一个把命都交给山村穷孩子的人?!
  
  以“资格”为借口,只是第一步,是一种“警告”还是一种“排挤”?当地“有关部门”下一步还想干什么?是想要卢安克的“命”吗?
  
  卢安克博客上的声明
  
  我不是本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因为这些,也因为媒体给我带来的压力,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关闭也只是因为我不想再引起社会上的反动。请你们理解我这个完全自愿的决定。
  
  最终还有越来越多人为我难受,但我真不希望别人因为我而难受。
  
  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在这里要声明:我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都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为某人某事做了宣传,你就要知道:我不会跟别人合作,而只会为别人(的事)服务。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收费或捐助,那就是留给他们的,我是不会接受钱的。如果你在某地方看到我叫人去做什么,你就要知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会叫人做任何事情。 ――卢安克
  
   (来源:作者:萧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