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新主题与总战略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新主题与总战略

发布时间:2019-04-01 03:53:18 影响了:

  从2008年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构成了中国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以2010年经济规模跃升世界第二为标志,中国建成了一个经济大国,也意味着向一个经济强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开始。内外两方面变化决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关系的发展,既不可能简单延续深化国内改革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也不应当简单推进外资主导下的低端国际分工模式。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都要求我们根据与前30年不同的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新主题提出总战略。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大主题
  综合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关系的发展至少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新主题。
  1.参与国际政策协调,实现世界经济新平衡从而赢得主动
  世界经济中的三大不平衡被认为是这场危机形成的基础,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贸易的不平衡,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危机发生以来,在刺激增长应对衰退的同时,实现世界经济的新平衡成为各国政策协调的一个重点与方向,其中尤其是贸易不平衡的减少与消除。危机后几年中发达国家贸易逆差明显减少,但为应对金融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却大幅度增加,这些金融资源又以主权债务的形式回流到发达国家。因此,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可能是长期的,实现新平衡的国际协调的需求也将是长期的。
  对中国来说,贸易顺差从而高外汇储备在国际社会相当瞩目,危机以来备受指责。从国际协调以恢复平衡的政策需求看,中国需要以扩大内需、增加进口等来缩小对外不平衡。但是,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却是外贸外资巨大的双顺差,特别是外贸出口一半以上为加工贸易,必然形成巨额顺差。因此,世界经济实现新平衡的国际协调,意味着要求中国改变这一基本发展模式,不能继续如此大规模地搞加工贸易出口,或者必须大规模地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顺差,大规模地对外投资以平衡外资流入,这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型。中国可能通过扩大内需等政策在应对危机的国际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国际社会实现平衡的目标要求是:中国改变现行发展模式。事实上,这是新兴经济体普遍的发展模式,产业转移正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征。人民币没有快速大幅升值的空间,即使升值也改变不了这一格局。在世界经济实现新平衡中,中国将继续承受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为此,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来缓解这种压力,其中包括政策协调与机制再造,以争取未来发展中的主动。
  2.加强能力建设,明确政策主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将一些事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摆到了各国的面前,这场危机的发生又使其中某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亟待解决,“全球治理”(这里指经济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各个议题不断被推上国际论坛与对话之中。这些议题广泛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风险监管、服务贸易自由化、温室气体排放、环境产品与低碳经济、大宗商品价格、粮食安全、国际技术转让、竞争政策、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全球治理议题领域相当广泛,涉及到诸多新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一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中国前30年对外开放主要解决国内体制机制问题,其关系到全球性体制机制问题并将要求各国分别承担义务。由于这些问题大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而日益凸显,因而与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起来的中国密切相关,不可回避。更为重要的是,在某些国际舆论看来,其中有些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产品价格等),尤其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而变得严重,中国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不仅要在舆论上做出回应,更需要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与制度安排上明确原则立场,提出清晰主张,做出正确选择,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国际条件;在积极优化自身发展方式的同时,努力减小未来国际制度安排中可能的束缚。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既要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又要承担起应尽的大国责任。由于这些问题在经济技术上的复杂性,仅有大胆和坚定的战略决心是不够的,所有战略选择都需要建立在对可能的制度安排影响的深刻的经济技术分析预判之上,需要以参与全球治理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建设为基础,同时形成能适应未来全球制度与机制需要的国内发展能力和国际参与能力。
  全球治理议题的广泛提出,既对中国构成了压力与挑战,也将成为中国发挥大国作用的历史性机遇。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全面参与各个议题的国际谈判与规则制定。因为诸多议题与中国密切相关,离不开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的主张与承诺,这也就为中国通过参与这些议题的国际谈判,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合理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机遇。
  中国应当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自己全球治理的原则主张。例如,碳排放、初级产品价格、贸易不平衡等问题,都是由全球化与世界发展格局的调整所产生的,需要从全球化经济制度的安排上做出选择,而不只是部分国家单方面的承诺。中国应当主张全球治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有利于改善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相对不利的环境。中国应在与各国协商合作中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难题,构建合适的体制机制安排,既有利于世界各国,也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全球治理意味着,中国将从长期以来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开始向一个共同制定者转变,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有条件在制度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反映。中国既要积极推进参与全球治理的整体规划,又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确定各个议题的具体主张。
  3.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实现金融业在开放中的发展
  这场金融危机以严酷的事实告诉人们当代世界经济的风险性。全球化下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和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不仅使金融风险增大,而且使风险的全球传播性显著增强。危机发生以来的国际合作并没有真正消除导致危机的原因,形成预防危机的机制。相反,主权债务危机的日益严重,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风险源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主权债务危机失控并导致金融系统的损失与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带来又一场崩溃式的全面冲击。目前的全球金融改革不足以抑制系统性风险。国际社会已经采取措施,引入新的金融监管,但这些措施大多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被逐步引入,对当前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影响还没有显现,应对金融风险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