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大中型水库移民补偿
 

[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大中型水库移民补偿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6:57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第三篇:清洋街道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报告第四篇: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报告第五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

落实国发[2014]17号文件精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近日,结合“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县委工作组对我县该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

1、后扶政策体现党委政府的人本理念。调查中,我们发现,政策出台后,广大移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多数非移民群众也表示总体认同。他们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为了尽快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采取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做法。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水库移民所得到的安置补偿标准较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建家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绝大多数移民现在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难。事情过去数十年后,国家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补偿移民及其后代,让广大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次证明了国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

2、后扶政策能够缓解移民的现实困难。走访移民户时,他们这样测算:以一个三口之家的移民户为例,人均每年扶持600元,该家庭年均纯收入便增加1800元,20年累计增收3.6万元。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这笔扶持资金可以供应一个小孩初中毕业,可以为一个残疾人或老年人提供20年的基本生活费,可以购买这个家庭一年的农药、化肥、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可以为这个家庭盖一间120平方米的平房,可以帮助这个家庭足额缴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并分担相当部分医疗费,等等。可见,人均600元的扶持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可以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3、后扶政策有利于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紧缺的是资金投入。此次后扶政策除了按照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直接扶持水库移民20年外,还出台了配套的项目扶持政策,第一期按照每名移民1000元的标准扶持5年,这无疑给移民新村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大笔资金。如果按照省、市下达给我县8座大中型水库的100(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95名移民指标计算,5年内我县将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加上600元扶持资金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整个项目建设资金数目更大,将会彻底改善移民村组的基础设施状况。如果这笔资金中60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可以硬化乡村道路200公里以上。

二、一件复杂的具体工作

1、移民身份难界定。我县9座大中型水库中,除了正在修建的皂市水库外,其他8座都已历经很长时间,最早的首桥水库距今已半个多世纪,最近的三江口水电站、南溪水库距今也有20多年。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文书档案,相当部分移民缺少档案资料,加上年长月久,大部分水库的移民档案已经残存不齐。我县8座老水库中,仅有寺垭水库和东泉水库的部分移民档案保存至今,三江口水电站的移民档案在改制期间不知去向,其它水库的移民档案尽皆销毁。真正有文字依据可核实的移民身份只有1000多人,不到全部移民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超过九成的库区移民只能依靠当地群众公认和村组证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认定的移民身份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质疑。

2、扶持方式难协商。调查发现,由于扶持方式存在“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灵活性,而扶持资金直接关系到移民和安置村原住村民的切身,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老水库移民认为,自己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国家出台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补偿,资金应该发放到移民个人;而安置村原住村民则认为,当时移民安置时大多以“一平二调”的方式进行,他们为移民无偿提供了生产资源,多年来,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他们进行了扶持,目前移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只给移民发钱有失公平。

3、现有指标难满足。[2014]国发17号文件明确规定,对2014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登记的后扶移民数远远超过省市下达的移民指标。省、市核定石门8座老水库(水电站)后期扶持人口指标是10095人,但石门《水利志》上反映的8座老水库的原迁移民人数是9548人,按国家核定各省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千分之1578计算,到2014年底,8座老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应该是13451人,加上2014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增长人数,初步核定的扶持人口近1.5万人,超过扶持人口指标4000多人,尽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政策核实人口挤水分,但人口指标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

4、边缘问题难解决。在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申报登记过程中,以下几种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所反映的困难,从情理上讲应该给予关照,但从此次后扶政策中找不到直接依据。一是政策性农转非。如二都乡的竹园塔村217人和楚江镇的双红居委会138人在三江口水

第二篇: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持工作的调研报告

落实国发[2014]17号文件精神,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是当前的一项重点。近日,结合“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县委组对我县该项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

1、后扶政策体现党委政府的人本理念。调查中,我们发现,政策出台后,广大移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多数非移民群众也表示总体认同。他们认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为了尽快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采取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做法。在当时特定背景下,水库移民所得到的安置补偿标准较低,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建家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绝大多数移民现在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难。事情过去数十年后,国家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补偿移民及其后代,让广大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再次证明了国家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实际行动。

2、后扶政策能够缓解移民的现实困难。走访移民户时,他们这样测算:以一个三口之家的移民户为例,人均每年扶持600元,该家庭年均纯收入便增加1800元,20年累计增收3.6万元。按照现有的物价标准,这笔扶持资金可以供应一个小孩初中毕业,可以为一个残疾人或老年人提供20年的基本生活费,可以购买这个家庭一年的农药、化肥、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可以为这个家庭盖一间120平方米的平房,可以帮助这个家庭足额缴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并分担相当部分医疗费,等等。可见,人均600元的扶持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可以解决许多实际困难。

3、后扶政策有利于推进移民新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紧缺的是资金投入。此次后扶政策除了按照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直接扶持水库移民20年外,还出台了配套的项目扶持政策,第一期按照每名移民1000元的标准扶持5年,这无疑给移民新村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大笔资金。如果按照省、市下达给我县8座大中型水库的10095名移民指标计算,5年内我县将获得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加上600元扶持资金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整个项目建设资金数目更大,将会彻底改善移民村组的基础设施状况。如果这笔资金中60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可以硬化乡村道路200公里以上。

二、一件复杂的具体

1、移民身份难界定。我县9座大中型水库中,除了正在修建的皂市水库外,其他8座都已历经很长时间,最早的首桥水库距今已半个多世纪,最近的三江口水电站、南溪水库距今也有20多年。由于当时没有规范的文书档案,相当部分移民缺少档案资料,加上年长月久,大部分水库的移民档案已经残存不齐。我县8座老水库中,仅有寺垭水库和东泉水库的部分移民档案保存至今,三江口水电站的移民档案在改制期间不知去向,其它水库的移民档案尽皆销毁。真正有文字依据可核实的移民身份只有1000多人,不到全部移民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县超过九成的库区移民只能依靠当地群众公认和村组证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认定的移民身份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质疑。

2、扶持方式难协商。调查发现,由于扶持方式存在“一个尽量,两个可以”的灵活性,而扶持资金直接关系到移民和安置村原住村民的切身,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老水库移民认为,自己为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国家出台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是对他们付出的一种补偿,资金应该发放到移民个人;而安置村原住村民则认为,当时移民安置时大多以“一平二调”的方式进行,他们为移民无偿提供了生产资源,多年来,政府和当地群众对他们进行了扶持,目前移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居民,只给移民发钱有失公平。

3、现有指标难满足。[2014]国发17号文件明确规定,对2014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水库移民现状人口“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登记的后扶移民数远远超过省市下达的移民指标。省、市核定石门8座老水库(水电站)后期扶持人口指标是10095人,但石门《水利志》上反映的8座老水库的原迁移民人数是9548人,按国家核定各省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平均自然增长率千分之1578计算,到2014年底,8座老水库移民现状人口指标应该是13451人,加上2014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增长人数,初步核定的扶持人口近1.5万人,超过扶持人口指标4000多人,尽管人员严格按照政策核实人口挤水分,但人口指标不足的问题仍然严峻。

4、边缘问题难解决。在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申报登记过程中,以下几种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所反映的困难,从情理上讲应该给予关照,但从此次后扶政策中找不到直接依据。一是政策性农转非。如二都乡的竹园塔村217人和楚江镇的双红居委会138人在三江口水

电站修建后,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85年政府统一将他们转为非农户口,而这部分人现在仍然居住在原地,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土地全淹,应该搬迁而没搬迁。如在三江口电站修建时,新关镇安乐村有3个组土地全淹,4个组人均土地面积不到2分。三是原迁移民及其后代结婚后,夫妻一方农专非,其配偶及其子女的要求登记。四是原迁移民及其后代娶进、入赘但户口多年没迁进的要求登记。五是移民的子女没有及时上户的要求登记。六是非政府组织自行搬迁的人员要求登记。七是小型水库搬迁人员要求登记。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切实保障基层经费。后期扶持量大,情况十分复杂,要把做实,县乡要有专门的经费。石门县后扶持启动以后,县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拨付了专门经费,但这只基本保证了县本级。在乡镇,特别是移民大镇,后扶任务繁重,所需费用比较多。例如,蒙泉镇就反映,该项开始以来,镇政府已经支出会议、车辆等费用6万多元。建议上级政府,适当给予乡镇一定经费补贴。

2、要细致做好群众思想。由于事过境迁,后扶政策如天上掉下馅饼,引起各方争议。我们在做群众思想时一定要深入细致。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后扶政策是对曾为国家水库建设“舍小家、顾大家”的库区移民的一种补偿,维护移民利益是政策的核心;另一方面,要从顾大局处引导,集中资金用于公共项目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让移民长远受益,“两个可以”的扶持方式应该给予重视。通过两方面的,尽力争取群众的理解,尽力让部分非移民在移民资金项目建设中与移民共同受益。

3、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倾斜。国发[2014]17号文件虽然对移民身份“一次核定,不再调整”,但又规定“对移民人口的自然变化采取何种具体政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资金筹措“坚持全国统筹、分省(区、市)核算,企业、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合理负担”,可见,省、市政府将可能考虑移民指标过紧的现实矛盾,采取增加部分库区的移民指标等措施妥善解决相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一定要紧盯政策动向,积极争取支持。

4、要注意防止各种身份占用。由于此次后扶以移民人数为基本,移民补贴为每人每年600元、补贴20年,项目补贴为按人每年1000元、补贴5年,整个后扶资金力度大、资金多,而各地移民登记又因档案缺失难以保证真实性。调查中,就有人反映,部分非移民通过各种途径打招呼要求登记。而个别村组、乡镇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也在千方百计争取登记更多移民。为此,建议建立年审排查制度和监督举报制度,严格移民登记。

5、要妥善安抚政策外影响户。虽然我们仍然有争取后扶指标的可能,但可以断定,政策性农转非、应迁而未迁、特殊原因未上户、被政府组织而自迁及小型水库移民等,与水库建设紧密相关的移民中必定有一部分人纳入国发17号文件及省市的配套文件的扶持范围。在今后的中,我们有必要在城镇低保、再就业等方面,优先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妥善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清洋街道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报告

清洋街道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

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清洋街道现有三个库区移民分散安置村,分别是东 关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和东留公居委会。东关居委会现有移民42户,73人;城西居委会现有移民27户,55人;东留公居委会现有移民52人户,96人。目前三个居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般,移民生活水平较低,大多数移民以务农为主,离城市化进程相差甚远。在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三个居委会经过对集体和个人一系列扶持政策,每个居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 政策实施情况。

办事处成立了专业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领导,抽调了农业、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负责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具体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办事处基本上完成了完善配套政策、试点工作、移民人口核定登记、扶持兑现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三、 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扶持政策实施后,三个居委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了一定的改善,三个居委会的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社会进一步和谐稳定,居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各居委会在扶持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实施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使广大居民的居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四、 实施效果及主要工作经验。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居委会的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通过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主要工作经验就是要利用现有的扶持资金引导居委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时,积极引导移民科学致富,早日走上小康之路。

五、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从走访调查情况来看,一是移民政策未能真正体现公正、公平,清洋辖区内许多移民确实为库区建设做出不少贡献和牺牲,但由于上级制定的既有政策限制,没有享受到后期扶持政策。二是有广大移民普遍希望扶持款能一次性给付,移民好利用这笔扶持款作为创业基金,发展一些创业项目。三是现在来看,由于银行等诸多因素,打款时间不统一,打款不及时,给移民领取资金造成诸多不便。四是建议利用资金为广大移民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清洋街道办事处

2014年11月12日

第四篇: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报告

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实施情况报告

一、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

延庆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涉及官厅水库原迁移民23055人,白河堡水库原迁移民2273人。现享受移民后扶政策的人口约3.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64%,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308个村,占全县376个行政村的81.91%。外埠迁入、迁出本县的水库移民涉及全国10省市的57个县市,15座大中型水库,10个民族。后期扶持人口规模在全市9个重点区县中居第二位。

二、人口核定情况

(一)农业户口移民人口核定及资金发放情况

2014年审核核定水库农村移民人口为26238人,其中新增283人,核减728人,发放直补资金1574.28万元。截止9月21日,直补资金已经发放到位。

(二)农转非移民人口核定及资金发放情况

2014年审核核定无固定职业农转非水库移民6504人,恢复登记61人,减少331人,下拨培训补贴364.224万元。现在正在发放中。

(三)农业户口移民和农转非移民人口的动态管理情况做好库区移民后扶人口变更登记工作,是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

后期扶持政策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全面掌握全县后扶人口变化情况,我移民办采取“一查、二问、三核实、四登记”的工作机制,确保准确掌握全县后扶人口增减变化情况。在年初我办提前开展工作,深入相关乡镇、村,对移民负责人员进行政策宣传讲解,逐条分析、分解,及时解决了乡镇、村移民工作者在具体执行政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本年度的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提前有效完成了移民人口核减和新增工作,保障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完成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采取抽查的方式入乡镇、入户调查,有效防止漏报。最后统一建立电子档案,输入移民信息采集数据库,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接收村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

2014年移民接收村年度扶持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75个村89个项目,移民后扶资金4800万元。在年初扶持项目的确定需经村两委会民主程序,结合本村实际及移民意愿,由村民代表大会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编制本年备案书。在施工期间由移民办、乡镇、监理及村负责同志对扶持项目内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监督。今年扶持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产业扶持、环境整治和其他项目建设等。现开工73个项目,占年度扶持项目的82%,涉及资金4068.29万元。其中在建项目7项,完工66项,未开工项目16项。

由于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较快,年度计划项目与“十二五”规划不能匹配,有发生项目变更的现象。

(二)中央结余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管理及实施情况

(1)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

我县中央结余资金项目涉及2014、2014两个年度16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延庆县移民办作为项目法人负责结余资金的实施。分别委托委托北京中外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组织了两个年度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根据招投标有关规定,在北京招投标信息平台发布了招标公告。接受了潜在投标人报名,并对投标人资格要求进行了审查,对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发售了招标文件。开标会上,延庆县监察局徐怀安同志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监督。评标委员会专家本着“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对投标单位申报的资格、资信、业绩等文件和材料进行详细评审,最终确定两个年度施工中标单位是延庆锅炉水电安装队和玉森建筑公司联合体。监理中标单位是北京磐石监理有限公司。移民办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分别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签订了合同。

(2)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

2014年中央结余资金扶持项目涉及7个乡镇21个村10个项目,资金总额2899.34万元。目前全部开工。其中完工4项:东桑园污水处理工程、常里营牡丹园区建设项目、香营葡萄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

新华营设施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在建项目5项:广积屯设施园区工程项目;付于屯等9村排水工程项目;柳沟、胡家营玫瑰园建设项目;香营葡萄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柳沟民俗村污水改造项目。筹备中的项目1项:程家营百亩金银花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2014年中央结余资金扶持项目涉及6个乡镇7个移民村的6个项目,批复资金1882.11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其中完工的有4项.完工的项目是柳沟、王木营千亩矮化果园建设项目、唐家堡生态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三里庄果品采摘园建设项目、左所屯特色蔬菜种植园区建设项目。在建项目2项:西桑园设施园区保鲜库项目;佛峪口村葡萄采摘园建设项目。

2、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1)在合同签订之后,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了设计费,监理费。施工费支付20%预付款,剩余部分资金按照施工进度支付。

(2)移民办未配备专职财务人员,所有账目在水务局财务科代管。

3、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水库移民工作文件资料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县移民办水库移民档案管理进行了安排布置,要求各乡镇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我办对重要文件实行专人管理,并建立档案室。

4、项目建设内容变更及变更审批手续履行情况

中央结余资金项目所有项目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没有变更情况。

接收村扶持项目由于涉及项目多、范围广、情况复杂,故有变更情况发生。但严格按照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程序履行变更手续。

5、项目与“十二五”规划项目匹配情况、规划外项目管理情况

由于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较快,且项目比较多涉及面较广,建设内容有与“十二五”规划不能完全匹配,有发生项目变更的现象。到目前我县没有涉及规划外项目。

四、2014―2014年接收村扶持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2014年—2014年截至到目前已拨付接收村项目资金18330.3万元,全部用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改善生活条件,改变移民生产方式,促进移民增收,促进移民安置地区经济的发展等问题,通过对移民接收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产业扶持等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五、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2014年至2014年,市财政累计拨付我县水库移民接收村扶持资金2.4亿元,共扶持项目523个。领取移民补贴人数每年约3.5万人。该政策的实施,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移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县水库移民人均收入,高于同期我县人均收入。二是通过对农转非就业培训和产业的扶持,从而使移民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移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积极变化,依靠政策扶

持发展生产、就业创业的积极性高涨。三是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安置区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和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六、后期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1、扶持资金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手续复杂,程序执行缓慢,造成后扶项目资金不能及时结算。

2、移民后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突出,连续性强的工作,随着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和管理要求的加强。年资金量大,工作任务繁重,涉及内容广泛,人员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3、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涉及范围大,需要全县很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沟通协调能力不够。

4、办公经费开支渠道不明确,给工作中造成很多困难。

第五篇: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 〔2014〕3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目前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以下简称移民)人数核查登记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14〕17号)精神和我省广大移民的意愿,省政府决定在我省移民人数核查登记工作结束后,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以下简称扶持资金)直接发放到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为切实做好扶持资金发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及时把扶持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

二、搞好试点,分批实施。扶持资金发放工作要先搞试点,再分批实施。2014年4月,由省政府移民办、省财政厅和平顶山市政府指导,鲁山县政府负责,在鲁山县开展全省移民扶持资金发放试点工作。各省辖市在移民扶持资金发放前也要先搞试点,再全面实施。5月,全省开始分批发放。第一批发放范围是省内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和被外省水库淹没的我省农村移民;第二批发放范围是外省兴建大中型水库时迁入我省的移民,这批移民的身份和人数待迁出省确认后,与迁出省同步发放。

发放扶持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发〔2014〕17号文件规定的扶持范围和标准。对2014年6月30日前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自2014年7月1日起发放20年;对2014年7月1日以后搬迁的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从其完成搬迁之日起发放20年。全省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每半年发放1次。今年首次发放的是2014年下半年的扶持资金,人均300元。各省辖市2014年6月30日前已搬迁的移民扶持人数要一次核定,准确无误。

三、完善程序,加强管理。要坚持方便移民、手续简便、服务优质的原则,认真做好移民扶持资金发放工作。省、市财政部门每年要根据省政府核定的后期扶持人数和标准,将扶持资金逐级下达到县(市、区),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将扶持资金直接支付到邮政储蓄部门,由邮政储蓄部门转存入移民个人存款账户。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在邮政储蓄部门开设扶持资金专户和移民个人存款账户,邮政储蓄部门要会同移民、财政部

门把移民个人存折发放到移民户。

发放扶持资金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肃财政纪律,严禁擅自改变移民后期扶持标准、对象和方式,严禁截留挪用,确保扶持资金的安全。各级移民、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扶持资金发放中的问题;对弄虚作假、虚报移民人数的有关责任人,要依规依法严肃查处。

四、扎实工作,确保稳定。要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全面展开之前,要通过适当形式明确扶持资金发放时间、范围、标准和办法,认真做好扶持资金发放宣传解释工作,使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家喻户晓,防止一些敏感群体相互攀比,切实解决扶持资金发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连带问题。要采取综合措施,妥善解决库区、移民安置区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非农业安置移民困难家庭,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对有特殊困难的移民家庭,要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要拓宽移民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置各种苗头性问题。要积极做好移民的思想工作,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扶持资金发放工作顺利实施。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要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都要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认真部署;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好落实。特别是对移民核定登记结果,各级政府要层层审核把关,主要领导签字负责。二要落实移民工作机构责任制。各级移民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扶持资金发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要落实扶持资金发放责任制。各级移民、财政部门要及时提供移民资料和支付扶持资金,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各级邮政储蓄部门作为移民扶持资金发放的代理单位,既要和同级财政、移民部门签订责任书,又要积极制定配套方案,抓好本系统保障措施的落实,确保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个人。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四月十八日

psz小编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关于下达2014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审核工作的任务的通知

县扶持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工作会议主持词

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责任书

县扶持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工作会议主持词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第二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环境的调研思考第三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第四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村经济,而努力解决好当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机构内部因素

从金融部门的主观而言,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应值得肯定,但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急待改善和解决的体制或管理问题,致使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相对弱化。

1.金融机构网点收缩,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14年底该县金融机构网点共有44个,其中:工行2个、农行2个、建行1个、农发行1个、农村信用社21个、邮政储蓄17个,比90年代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减少47个,比2014年末减少5个,其中农行2014年撤消2个,农信社2014年撤消3个,而且目前中国银行已经撤消,工行、建行前几年就降格为分理处,今年建行恢复县支行。撤消的机构存款有的并给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目前大部分存款上存,由于当前金融组织体系撤并,造成了大量的发展县域经济资金流失。截止2014年6月末,我县各项存款为160573万元,各项贷款为80136万元,贷存比不到50%,剔除各类存款备付金后,尚有8000多万元资金上存,形成资金外流。另外,农信社“一农”难支三农,农村资金需求满足率低。长期以来农信社产权主体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员工素质不高,电子化建设水平低,结算手段落后,服务品种单一,独自面对庞大的农村市场需求,其规模与实力显得十分弱小。目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服务产品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受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政策取向的制约,使县域中小企业、种养业加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2.金融机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县基层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基本上只有吸收存款和收贷收息的任务,对法人客户没有自主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对于存单质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基层虽然有权自主营销,在发放贷款时均需逐笔上报,基层行的信贷功能逐渐“萎缩”。如2014年末,工行、农行只发放了部分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建行也只发放了1笔工业贷款120万元。由于贷款权限的收缩,一方面,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工、农、建三行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自主地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工、农、建三行在贷款管理不适应个性化的融资需要,其贷款准入门槛高、条件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个体私营者很难成为三行的信贷客户。

3.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不活,制度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对信贷业务考核重量化指标、轻定性分析。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对基层行信贷考核方面,普遍以数字指标进行考核,没有分析特定的主客观原因,特别对于不良贷款率、收贷收息率等指标近乎指令性,对没有完成的予以严厉处罚。如此严厉的考核办法很容易人为造成该收的贷款不收,不该收的贷款要收的现象。二是奖惩办法重责任追究、轻激励措施。各行社在制定信贷内控制度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怎样追究责任人,有的明确规定要追究终身责任,而对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一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涉及较少,信贷员拓展信贷业务所担负的责任与应享受的权利极不对称,信贷员开展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的这种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不利县域经济发展。

(二)外部环境因素

从外部环境客观而言,金溪县经济欠发达,担保体系尚未形成,社会信用基础较差,使得银行、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社会信用环境欠佳,贷款安全系数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借承包、租赁、出让等企业改制形式逃废金融债务,悬空银行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关部门单纯从地方短期经济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关照银行利益少,考虑社会稳定多,考虑银行损失少,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放宽条件,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企业逃废债务情况严重。 金融机构为了维护金融债权,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以前的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大部分逃废债案件几乎都采用诉讼方式解决,由于起诉费、申请执行费过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成本,另一方面、依法执行不到位,银行向法院起诉往往的结果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甚至由于借款人资产的流失导致“颗粒无收”,给“诚信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各商业银行虽然把这些不良贷款划转到资产管理公司,但其“后遗症”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原则,支持县域经济的信心受挫。

2.银、政、企缺乏有效沟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发放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溪县传统的产业或改制或处于停产状态,个私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新型产业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当前的新型产业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来招商引资企业,外地来金溪投资办企业的较多,银行业对

这部分企业的信誉度不了解,贷款风险掌握难。加之我县社会各界储蓄倾向高于消费倾向。因此,不论是从启动生产的角度还是从启动消费的角度看,银行都很难找到有效的信贷增长点。 另一方面,近几年各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贷款较为审慎,而个体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差、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在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能起担保作用的担保公司又没有成立,制约了贷款的发放。

3.不良贷款清收难,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有效投入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14年6月末全县不良贷款为3647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44.93%,从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和分布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基本上已经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贷款基本集中在农垦企业、供销企业和工商企业,所涉及的欠款企业多数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这部分贷款实际已成为损失。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沉淀,严重地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4.金融机构受当前经营理念的影响,对经济投入偏少,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496万元,比年初增加1583万元,同比少增6397万元。一是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往往偏重于有市场、效益好的“黄金客户”而一些急需资金的外来个体或私营业主由于资信程度不够,又缺乏足够的财产抵押和担保条件,所以很难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二是商业银行基于贷款问责制和不良贷款负增长的规定,信贷行为偏好“风险最小化”,特别是一些引进的民营企业存在“贷款难”问题,银行贷款槛高,条件严,融资困难大。

5.企业自身发展不理想,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外向型经济人才和熟练技工匮乏,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从目前全县现有招商企业总体来看,都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意识薄弱等等问题;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过于集中,招商结构趋于相似,出口或销售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企业发展能力受到制约。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了金融信贷的投入。

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构筑信用金溪新形象,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县人民银行在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全县个人征信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和个人逃废债信息和贷款欠息信息在有关媒体公布,构建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逐步健全企业及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发挥好示范作用。三是健全有关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让维护债权人利益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是银政加强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建立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大对违约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债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联合制裁,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公开“曝光”, 促进诚信制度建设,带动本县的信用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建议政府将整治信用环境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打造“信用金溪”工程建设,以推动全县信用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我县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创造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2.实行金融服务优惠政策,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各行、社在对县域经济环境、诚信环境、市场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向上级行(社)及时推荐项目,做好对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对已承诺贷款项目的后续服务。并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打造好本地诚信环境同时,及时全面向各行、社推荐优质信贷项目,与银行业共担推荐项目风险,并承担5—10%的风险损失;出台有关行政规费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议政府督促物价部门组织对全县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查处一些乱收费的违规事项;制订《降低抵押物评估、登记有关税费及抵押登记时限与银行信贷合同相衔接一致的指导意见》,对银行在清收处置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行政手续、规费标准给予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再次办理登记手续免收土地权属调查费、地籍测绘费、房屋他项权利登记费;指导中介机构减半收取资产评估费,对再次评估的项目按照收费标准的30%收取评估费,在正常情况下同一资产进行二次抵押不强制要求重新评估;抵押登记机关保持抵押登记合同中的抵押时间与银行信贷合同中的贷款时间相吻合;抵押物过户到银行免收有关税费。

3.出台中小企业评级办法、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和中小企业授信快通道等符合县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办法。中小企业评级办法对评级时企业应当提供的各种资料予以了细化,对评级对象的企业性质、信用等级予以了统一,对评级指标中所涉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等均给予了详细设定,为各银行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对银行在开展企业授信时,授信企业必须符合的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诚信和纳税记录,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担保措施等予以全面细化,为银行开展授信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引。

4.企业需要深化改革重塑诚信形象。企业是否建立明晰的产权和规范的经营管理体制,能否以真实的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公司运营的实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外部形象和信用。做为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的另一重要参与方,企业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

第二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优化环境的调研思考

为创造有利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进行探索。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湖北省鹤峰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缩小与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发展工业。这就要求我县必须有一个比沿海、比外地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保障。近年来,由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治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服务全县发展大局的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依然存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有所抬头;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行为屡禁不止;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干扰、破坏、侵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经营者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是有发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对外开放的形象,破坏了投资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丧失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各级各部门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开放、抓机遇、抓发展的思想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县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意。

二、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几项措施思考

(一)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各执法执纪部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在发展工业征用土地、办理各种证件手续、征缴税费、供电供水、治安环境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服务措施,作出服务承诺,印制承诺书,直接发放到企业,利用广播电视和永久性承诺标示牌,公开承诺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制。进一步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入驻中心的各有关部门都要印制《办证指南》和《服务告知单》,将各类行政审批、注册登记等所需材料和有关前置审批手续及有关政策法规张贴在醒目位置,并印制成手册,发放给企业和个人,增加办事透明度。三是实行服务限期制。对各种具体行政行为要制定出具体的时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提高行政效率。四是实行首问负责制。最先受理企业或个人行政申请的部门或人员要提供全程服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明确主管部门,其他部门积极配合。五是实行热线电话预约制,打破时空界限,无论是(请你关注:www.hAoWoRD.COM)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有约,立即安排人员按约办理。六是实行引进企业引进单位全程跟踪服务制。对引进的东西合作招商引资企业,由引办单位负责,全程办理各类手续,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二)严格禁止“四乱”行为,严肃查处“四乱”案件。一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对企业进行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除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有明确规定的检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企业进行检查。对符合规定的检查,检查单位要写出书面报告,经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审核后,由县长审批。同时,任何单位不准以任何名义和借口,随意向企业摊派和集资。二要扩大实行企业挂牌保护和定费制度范围。对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常年用工在1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每年年初由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统一核定应交费基数,由企业主动到指定窗口交纳。除此之外,任何部门不准到这些企业检查收费。三要对收费、罚款项目进行再清理。能合并的坚决予以合并,该降低标准的要降低标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各职能部门要将保留的收费项目报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核准备案,印发到企业,接受社会监督。纪委、监察局、民营经济发展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犯法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凡违反规定的,发现一起,对单位要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对当事人调离执法岗位,影响恶劣的坚决开除公职。

(三)大力整治企业治安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要着力协调解决因征地、用工、污染等诱发的企地纠纷,对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害一方的地痞、无赖、村霸、流氓恶势力,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对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以及威胁、伤害企业经营者或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市场中心等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恶意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纪委、政法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名、行敛财谋私之实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出执法队伍,影响特别恶劣的,坚决开除公职,决不姑

息迁就。对涉企“四乱”案件以及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刑事案件不重视、有案不查、查而不结或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给予党政纪处分。县政府将对外来投资者颁发“绿卡”,不经县长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持有“绿卡”的外商进行检查和处罚。

(四)营造文明诚信的信用环境。一是加强全民诚实守信

教育。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各级各部门要信守承诺,以诚招商,以信服人。各级干部和执法执纪人员要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类企业和经营者要认真对待合同的订立和履行,重合同,守信用,合法经营,坚决反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二是开展信用创建。工商部门每年开展一次“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信守合同,遵守借贷信用。金融部门每年对贷款企业进行一次信用资质评价,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严格失信惩戒。开展以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商业欺诈等为重点的市场经济秩序整顿,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对诚信度高的企业要予以保护,对诚信度差的企业要公开曝光。

(五)认真组织开展公众评议行风活动。县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要会同县纠风办;对全县执法执纪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性经营行业,每季度组织一次公众评议活动,评议有无“四乱”现象,有无吃拿卡要行为;有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扯皮推诿现象。要吸收各类企业、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邀请县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其中企业代表要占每次参评人员的80%以上。评议活动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公开评议、专项检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排出评议名次,评议结果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一次评议不满意率超过30%且排序在后3名的单位通报批评;对连续两次评议不满意率超过3 0%且排序在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给予组织调整,属条管部门的,由县委、县政府书面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宣布其为不受平舆欢迎的人,并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调整。

三、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领导、转变作风是保证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法执纪部门,要把提供优质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充实和调整全县治理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成立公众评议行风领导小组,加强办公室力量,统一组织协调全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风评议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组织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专责、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县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发挥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对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 报,及时处理,确保全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县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各执法执纪部门要结合机关干部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加强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要组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制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政法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个案事件,要及时组织力量调查处理,要依法办理经济案件,保护企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扣大力整治企业治安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要着力协调解决因征地、用工、污染等诱发的企地纠纷,对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害一方的地痞、无赖、村霸、流氓恶势力,从快、从严、从重打击;对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盗窃哄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以及威胁、伤害企业经营者或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市场中心等部门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恶意竞争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纪委、政法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对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名、行敛财谋私之实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清除出执法队伍,影响特别恶劣的,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宣传部门要把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在电视、广播等媒介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县委、县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和进一步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要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出一批为企业服务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要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到底是谁养话了谁”、“企业至上、企业是我们衣食父母”、“思想再解放、谋求经济社会新发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开放、抓发展”和“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平舆形象”的观念,营造社会亲商、爱商、敬商、助商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除了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这方面,需要善于做到四点。

一是发掘资源。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志抱怨本地基础薄弱、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诚然,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自然资源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其他资源的缺乏;某种资源一时的缺乏也不意味着将永远缺乏。是不是真的缺乏资源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资源和有效地开发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开发资源。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发掘和利用。

二是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寻找市场。资源只有投入市场转化为产品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实中,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内陆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次,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后,要厉行节约,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实践证明,整合不仅能出生产力,而且能够出效益。就一个县域来看,其内部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整体优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

四是保护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统筹兼顾,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双赢”:既能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要加强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种竞争力。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利用好文化遗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乎每个县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这种县域所独有的特色资源富含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祖先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其垄断性、独特性及可持续性是其他类型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就会带动一个地区的旅游、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要打造好特色品牌。县域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拼特色。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有了特色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纵观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们要竭力提倡“一县一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为了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特色产业,我们还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和创新产品,力争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经济的代名词。

三是要做好宣传和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县域影响力、提高县域知名度,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认真在各种产品的包装、推介和造势上下工夫,采取与众不同、创意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眼球。任何一种新产品和新项目,在初级阶段都需要通过造势为其鸣锣开道,以势提高知名度。善不善于造势效果大不相同。没有势外界可能视而不见,有了势就会因先声夺人而产生强大轰动效应。

四是要优化各种环境。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三、要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高。诚然,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小企业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两者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小并重、多业并举的原则,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将它们培育成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财政支撑作用大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火车头”,财政收入的“台柱子”。但与此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着力培育中小企业梯队,促使它们由“小”向“大”进行转变。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当前,尤其要紧紧抓住目前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好时机,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

大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大公司、大财团和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本地落户。另一方面,也要努力调动县域内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力。

四是 “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认真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着眼长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把目光仅仅局限于gdp的多少、基础设施规模的大小上,而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基础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伴随着国内外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持续关注,低碳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我国于2014下半年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刚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突出强调了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但由于我国低碳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推进我国低碳发展,须重视并借鉴国际有效经验,建立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加强低碳科研的支持力度,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创新低碳理念、制度和标准。

国际经验助推我国低碳发展

立法先行

部分发达国家在低碳领域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先后出台了《气候变化法》、《2014能源法案》和《2014能源法》,美国通过了《清洁空气法》和《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德国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法》和《德国能源法案》等。低碳立法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尽管已制定颁布了一些旨在促进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出台气候变化相关法律,具有能源领域母法作用的《中国能源法》也仍在制定中,低碳领域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应加快能源法和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写制定工作,将低碳发展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以保障低碳政策的顺利执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低碳领域的辅助性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构建一套完整且有利于持续、稳定、健康推进我国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以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已经颁布的低碳领域法律法规,应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对社会反馈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影响评估,并结合我国低碳发展的现实状况及时对其修订和更新。

市场机制主导

发达国家始终坚持市场机制在低碳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放眼全球,欧盟实施了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英国开启了碳标签和碳认证的大门,德国率先针对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征收航空税,芬兰、瑞典、丹麦、荷兰开征了碳税,日本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期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金融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仍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推手。尽管行政命令在短期内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有背于市场基本原则的非常规手段,这显然会增加节能减排的社会成本。

我国应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对行政手段的依赖。在国家层面,应认真研究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气候变化税、碳税的施行经验,筹建全国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市场,适时引入碳税等政策工具,建立健全适应我国低碳发展需要的碳金融制度,并积极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实现对接。地区或行业层面,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节能减排目标交易机制,以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的有效结合来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减碳目标。企业层面,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在企业中推广节能管理系统,培养能源服务人才和节能减排管理人才。科研支持

发达国家的低碳科技研发起步早、投入大,有效地推动了其低碳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例如,德国2014年可再生能源产业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4万人;201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营业额为161亿欧元,比2014年增加约43亿欧元。我国对低碳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仍显不足。此外,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主要被美、德、日等国少数企业垄断,它们掌握晶硅制造技术,其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我国应拓宽低碳科技研发资助渠道并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促进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低碳科研支持体系,同时注重培养低碳科技人才,以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设立专职行政部门

发达国家大多设置了专门负责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有效地加强了低碳政策措施的执行效力。英国2014年成立了气候变化委员会和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随后颁布了《2014气候变化法》和《2014能源法》,并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国家战略、行政条例的低碳政策框架;美国2014年成立了“气候变化科技整合内阁委员会”,随后与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合作制定了“气候变化技术方案”等10多项低碳计划;欧盟2014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临时委员会”,2014年即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措施。我国尽管已于2014年成立了国家能源局,但其行政职能与已有部门存在交叉及冲突,难以独立开展能源全面管理工作。2014年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虽然有利于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政策统筹规划,但具体管理职能的履行仍要依靠近20个部级单位的合作支持,容易因行政程序过多、相互配合不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国家审计署在2014年节能减排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企业及财政主管部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的合理集中有利于强化低碳政策的执行效力。要明确划分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能范围,使得不同部门在管理节能减排工作上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全面提高政府部门在低碳领域的行政管理效率,确保有关政策和数据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通无阻。政府部门须构建科学合理、硬件齐全、反应迅速的低碳政策落实机制,包括对低碳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审计、对高效节能设备方案的推广及对先进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表彰宣传等。

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

发达国家一贯很重视低碳理念与制度创新。英国2014年率先提出“低碳经济”,2014年又推出“碳标签”、“碳认证”等新概念;美国是最早制定实施严格能效标准的国家, 其“能源之星”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在能效管理方面已颁布实施了系列能效标准,但大多是针对家用电器而推行的;在低碳认证制度方面,我国政府2014年下半年才正式启动其框架体系的研究;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于2014年10月才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制度。低碳发展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有助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及抢占低碳发展的国际制高点。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在低碳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碳理念、制定碳标准的经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低碳发展新理念、新制度、新标准,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

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现代大学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高校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不但培养了人才,还构建了科技创新平台,这是企业提高创新研发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高校如何与自治区经济建设相结合,直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有哪些途径与方式?笔者在自治区高等院校巡视工作中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基地是高校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和条件,也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在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时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在培养人才和传承学术价值的同时,还要承担起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中,高校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直接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服务

实践证明,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一是联合科研。结合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依托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第一线,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合作者和智囊团。

二是转化科研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让给地方企业进入生产,也可以以科技股份的形式联合开拓市场,既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为高校赢得了资金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是创办科技公司。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构建技术吸纳平台,可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典型实例。当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三、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地区经济发展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同时,高校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聚集地。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和高素质人才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科技型实用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所在地区的智力源和人才库。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高校学科建设既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又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恰恰是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知识经济、创新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高等院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学科门类齐全,技术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可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有助其明确发展定位,履行自身使命,凸显自身价值,而且可以获得大量办学资源,拓展办学方向,增强办学能力。

第四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如何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进行了思考。总的感到: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除了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思路,一以贯之

思路是行动的纲领,是一定时期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总

纲。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还必须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不断地引导县域经济向正确的方向推进,并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发达省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二、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县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这方面,需要善于做到四点。

一是发掘资源。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同志抱怨本地基础薄弱、条件落后、资源匮乏。诚然,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自然资源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其他资源的缺乏;某种资源一时的缺乏也不意味着将永远缺乏。是不是真的缺

乏资源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资源和有效地开发资源。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认识和开发资源。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劣势”资源,换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势资源,关键是发掘和利用。二是利用资源。善于利用资源,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善于寻找市场。资源只有投入市场转化为产品才能带来经济效益。现实中,那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内陆地区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与市场联系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其次,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后,要厉行节约,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整合资源。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和潜在的各种资源能够相互配合与协调运用,使之达到整体最优和效用最大化。实践证明,整合不仅能出生产力,而且能够出效益。就一个县域来看,其内部总是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这些资源的整体优势,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资源整合意识和能力。

四是保护资源。从长远利益出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从表面上看,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要统筹兼顾,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做到“双赢”:既能不断地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又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质量。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要加强县域软实力的培育和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为重要的一种竞争力。提升县域软实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利用好文化遗产。我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这种县域所独有的特色资源富含浓厚的文化底蕴,是祖先和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其垄断性、独特性及可持续性是其他类型的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要打造好特色品牌。县域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拼特色。特色出精品、特色出效益。有了特色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纵观那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几乎没有一个地区不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们要竭力提倡“一县一色、一镇(乡)一业,一村一品”,不仅如此,为了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特色产业,我们还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和创新产品,力争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经济的代名词。三是要做好宣传和推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县域

影响力、提高县域知名度,必须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认真在各种产品的包装、推介和造势上下工夫,采取与众不同、创意新奇的方式吸引外界眼球。

四是要优化各种环境。环境既是软实力,也是竞争力。有了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可以产生三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这种效应可以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汇流和聚集,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爆发力,促使县域经济跃上新台阶。二是“亲和效应”。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安居乐业,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连锁效应”。好的环境还能使受益者成为宣传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生活和创业,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四、要加强经济发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和协调

县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商贸经济、财政税收、生态保护等方方面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质”与“量”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既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高。诚然,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如果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不会有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

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增长的背后常常伴随着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大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小企业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两者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小并重、多业并举的原则,努力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三是“内”与“外”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一方面,我们要跳出县域、放眼全球,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的突破口。

四是 “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认真解决目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作为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层次和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它与农业、农村、农

民紧密相连。其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活力。因而,如何按照“突出特色、市场导向、项目牵引、龙反⒚裼鳌钡脑颍俳赜蚓煤侠聿季趾徒】捣⒄梗殉晌母锖头⒄沟囊幌钫铰匀挝瘛?/agt;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工业驱动

工业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具有强烈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和主要增长点。没有工业的支撑,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考察的山东省梁山县、湖南省宁乡县都是农业县,但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间,综合经济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不懈地实施了兴工富县战略,使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72%以上。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走工业兴县之路,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实施工业化的问题上,谁认识早,行动快,谁就能把握先机,争取主动。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是因为有发达的工业经济作支撑;山东的梁山和湖南的宁乡之所以发展较快,也是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所带动。我县虽是典型的农业县,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性产业转移向内地延伸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一切难得的机遇,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壮大工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撑。

二、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农业促动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县是农业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发展。发展农业,必须调整思路,转换观念,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方式,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让工业与农业结合、与农民结合,要花大力气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对于我县来说,要坚持“一优双高”,以科技为先导,放手调整种植结构,适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高效经济作物面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立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烤烟、蔬菜、亚麻生产和仔猪养殖,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尽快培强腐乳加工、畜产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和亚麻初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讲:一是继续抓好烤烟这一支柱产业,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打好烤烟生产翻身仗,进一步培强巩固这一精心培植起来的产业;二是围绕宏羚公司速冻乳猪生产线,大力发展仔猪养殖,拉长畜产品加工链条;三是围绕油腐乳、喜鹊窝酒的生产加工带动黄豆、油料、辣椒、粮食等的生产,拉长粮食、油料等的加工链条;四是围绕宏森公司蔬菜脱水生产线,大力发展火葱、莲花白、黄萝卜等的生产,拉长蔬菜加工链条;五是围绕南塔集团亚麻初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亚麻种植,象烤烟发展初期一样给予扶持,平稳收购,培植亚麻产业,拉长亚麻初加工链条。对于xx来说,乡内工业经济薄弱,基本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离城太近,城镇发展不起来,非公经济发展缺少载体。因此,针对乡情实际,重点就是抓好优质烟基地建设,搞好仔猪养殖,扩大亚麻种植和蔬菜生产。通过打造基地、拉长链条,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城镇拉动好范文版权所有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城镇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对区域经济优势化整合和集聚辐射的功能,可以为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启动消费、繁荣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有利的载体,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我县城市建设中,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用战略眼光搞好规划。按照“立足长远、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功能齐全、节约耕地、美化环境、滚动开发”的原则,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档次;二是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畜产品交易市场、建材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等的建设与管理,抓好中心镇建设,把市场建设同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完善城镇功能,发展社会化服务,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实现城乡对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城镇化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四、县域经济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对通渭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从近三年县乡村三级妇联信访接待状况看,以婚姻家庭类案件为主。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469件,婚姻家庭类案件398件,占85;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312件,婚姻家庭类案件255件,占82;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240件

,婚姻家庭类案件为190件,占总数79.2。而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尤其以夫妻关系为首,这和我县近年来开展“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有关。其他各类案件,部分分布在劳动仲裁、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公检法司等司法执法部门。不过随着我县妇女维权工作的提议社会化,多机构干预体系的日趋完善,案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近三年婚姻家庭案件之外的案件数量分别为15、18、21,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劳动权益、政治权益等领域,案件比例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日益增强。从我县为全队伍建设方面,自我县2014年承接“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之后,依托这一项目,妇联立足调解家庭矛盾,消除家庭暴力,打出了我县妇女维权工作品牌,在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力度逐步增强,社会认同度也随之增强。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县侧重构建“党政支持、妇联牵头、公检法司等多机构共同干预的社会化反对家庭暴力网络”,并逐步向妇女儿童维权的各个领域延伸,目前,多机构干预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网络,从县到乡镇局公司到村到社区,层层成立妇女维权领导小组,广泛吸纳妇女维权工作志愿者,组建“姐妹爱心互助队”、“巾帼文艺普法队”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间组织。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2、趋势:首先,综上所述,随着妇联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访案件多元化的趋势仍会日趋明显,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其次,再婚后再次丧偶的老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日趋严重。我县某村65岁妇女郭某,前夫去世后,从河北省嫁到我县,和老伴关系一直不错,后老伴患病,其间百般呵护照顾,比儿女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当老伴去世后,因郭某和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和赡养关系,为此,即子女百般刁难。县镇村三级妇联、镇村干部、公安、司法、法院甚至于广电中心先后介入到此个案之中,虽少有阶段性的缓解,但始终由于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缺,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统观这一方面的问题,由于中老年人再婚继父母与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赡养)关系,同时由于男性普遍短于女性寿命,为此再次丧偶后的老龄妇女居所、生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保护方面都趋于弱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这一问题将成为妇女维权领域一大突现问题。

二、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状。目前,延庆县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共计833人。分布状况-行政机关61人,占7.32;事业单位131人,占15.73;民间组织134人,占16.09;城乡社区妇女组织507人,占60.86。结构状况为-性别:男性112人,占13.45,女性721人,占86.55;学历:本科以上222人,占26.65,大专118人,占14.17,高中中专及以下493人,占59.18;专业:社会工作专业2人,占0.24、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21人,占2.52,其他专业810人,占97.24;年龄:40岁以下242人,占29.05,41岁至50岁433人,占51.98,51岁至60岁158人,占18.97;除没参加过工作的志愿者以外,工作年限:5年以下86人,占12.00,5年以上15年以下261人,占36.40,15年及以上370人,占51.60;妇女工作年限:5年以下182人,占25.38,5年以上15年以下437人,占60.95,15年及以上98人,占13.67;工作职能:管理岗位660人,占79.23,专业技术岗位51人,占6.12,工勤技能岗位6人,占0.72,其他为无工作;职业评价等级:高级社会工作师2人,占0.24,社会工作师1人,占0.12,助理社会工作师0人,未获等级人数占99.64。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分布状况看,喜人的是我县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及社会等应设妇联组织的单位按要求建立了妇联组织,全县相当12个企业单位也建立了妇联组织,为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除此以外,借助“双学双比”主体活动建立起一批种养殖协会、民俗旅游协会组织,为各级妇联组织提高妇女经济地位,进而提高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了组织保障。更为喜人的是我县建立一批以康庄镇大营村“姐妹互助队”、旧县镇耿家营村“爱心姐姐服务队”等为典型的基层民间,有效的延伸了妇联工作触角,拓展了妇联工作覆盖面。存在问题

是相当一部分私企单位未设妇联组织,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一些“妇”字号协会组织在经济引领上较权益保护方面作用明显的多,意识不够强。而基层民间组织这一领域大有拓展空间,这方面我们显得力量还相对薄弱,还没有根本思想组织覆盖、领导覆盖、工作覆盖。从结构状况看,首先从男女性别比例方面,我县近年来随着妇女维权组织的不断强化

,公检法司及民政、广电等多机构的层层介入,男性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领域的比例逐年递增,还有相当数量的男性志愿者无偿参与到维权队伍中,形势着实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从男女比例仍然呈现极大悬殊的现状,又显而易见的看到妇女维权在不断推荐社会化工作进程的过程中,注重吸收男性参与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纠其原因从观念上很大程度尚且跳不出妇女来管妇女的使得狭隘的小圈子。从学历方面,低学历人群尚且占大多数,很大程度影响工作的创新开展特别是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我认为首要原因在于我县为农业大县,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妇代会,包括农村一些民间的和基层民间妇女组织中中低学历人群占绝大多数,其中还包括年龄结构中,年岁大的占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缘于此。特别是在农村妇代会干部这一重要人群中,选举法对年龄、学历、专业等都没有丝毫规定。前不久,我县对全县368个农村妇代会干部基本情况进行一次调研,40岁以下占22.01、40-50岁占54.89、50岁以上占23.10,且有12名妇代会主任年龄在60岁以上,最高达68岁;小学文化程度占7.43、初中文化程度占45.11、高中以上占47.55,且绝大多数属于在职学历。农村妇代会干部是基层妇联中重要的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我县广大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为此尽快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应该是妇联维权干部队伍面临的迫切问题。此次调查年龄显示高龄化,以及工作年限显示数据中存在问题,我县认为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妇联干部队伍人员流动相对较慢造成的。在妇联这一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现状一方面严重挫伤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严重制约工作的开拓创新。令人稍加行为的是,近年来,党政日益重视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相当一部分年轻的较高素质的同志充实到妇联干部队伍之中,有效的为妇联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从专业和职业评价等级方面,引发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以及社会工作师等级两项比例极低的原因,我们认为仍然是任职条件没作规定的原因,其次,没有将此类培训纳入到对妇联干部培训的日程安排中,从上到下根本忽略了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根本素质。

三、对设置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1、严格准入制度:在热爱妇女工作的前提下,对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有相关限制,从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走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工作岗位

2、提高相关待遇:从实际出发,按工作业绩和群众口碑,对贡献突出的工作者要予以褒奖,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吸纳或推荐到更重要岗位的方式营造方方面面对此类岗位的重视,一是留得住优秀人才,二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这一队伍之中。

3、广泛吸纳人才:打破性别界限,从各个领域吸纳优秀人才,包括在岗、离退等人员。

4、注重专业培训:创造机会,让上岗的同志又机会多接触妇联工作,尽可能多的了解妇联工作性质,多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确实能从社会性别视角去开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

5、科学人员配置:尽可能避免只有理论研究的“高层人员”而缺少走入时间的“工作人员”,力求能够从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考虑人员的配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落在实处、收到实效。

四、妇女群众工作如何与社会工作相结合

1、该融入的工作有必要毫不犹豫的融入到社会工作之中去。一些能整体推进的工作,就应该学会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妇联协调优势,举全社会之力是妇女群众工作得以推进。能够跳出妇女工作看妇女工作。

2、该单独提出的工作也一定能要态度坚定的提出来。而面对陈规陋俗等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带来的一些对妇女群体的偏见、歧视、不平等等现象,妇联则必须作为一个推进妇女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组织,应该气正辞严的为男女平等而不遗余力。

五、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1、解析概念是前提:“社会工作人才”这一提法和妇联干部的异同、两者之间的涵盖关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等相关问题,我觉得,要想推进此项工作,首先应对现有妇联干部进行培训,解析概念,让大家“想明白了才能够做明白”,这应该是将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首要任务。

2、基础延伸与提升是关键:我县认为从妇联工作角度讲,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否应该注重在妇联各层面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与提升。对原有队伍中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实现从一名普通妇联干部到一名社会工作人员的的过渡,是这一部分人员成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从人员构成方面吸纳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补充进来,建立相应的综合类的、专业类的社会工作机构,补充妇联组织的不足,延伸妇联工作触角,扩大组织覆盖面、工作覆盖面、服务人员覆盖面,从而去不断建构、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3、新老事物有机结合是基础:一些新鲜事物出现后,总不免会出现新老两张皮的现象,虽然社会工作人才这一提法较比原来的妇联干部、妇女工作者等说法不同,但尤其诸多的合辙之处我们觉得,去推进此项工作时,扎扎实实研究好区别异同实现好一个过渡、延伸、提升将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

4、最后就是始终以妇联组织为核心是保障.

《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从近三年县乡村三级妇联信访接待状况看,以婚姻家庭类案件为主。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469件,婚姻家庭类案件398件,占85;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312件,婚姻家庭类案件255件,占82;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240件,婚姻家庭类案件为190件,占总数79.2。而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尤其以夫妻关系为首,这和我县近年来开展“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有关。其他各类案件,部分分布在劳动仲裁、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公检法司等司法执法部门。不过随着我县妇女维权工作的提议社会化,多机构干预体系的日趋完善,案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近三年婚姻家庭案件之外的案件数量分别为15、18、21,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劳动权益、政治权益等领域,案件比例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日益增强。从我县为全队伍建设方面,自我县2014年承接“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之后,依托这一项目,妇联立足调解家庭矛盾,消除家庭暴力,打出了我县妇女维权工作品牌,在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力度逐步增强,社会认同度也随之增强。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县侧重构建“党政支持、妇联牵头、公检法司等多机构共同干预的社会化反对家庭暴力网络”,并逐步向妇女儿童维权的各个领域延伸,目前,多机构干预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网络,从县到乡镇局公司到村到社区,层层成立妇女维权领导小组,广泛吸纳妇女维权工作志愿者,组建“姐妹爱心互助队”、“巾帼文艺普法队”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间组织。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2、趋势:首先,综上所述,随着妇联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访案件多元化的趋势仍会日趋明显,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其次,再婚后再次丧偶的老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日趋严重。我县某村65岁妇女郭某,前夫去世后,从河北省嫁到我县,和老伴关系一直不错,后老伴患病,其间百般呵护照顾,比儿女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当老伴去世后,因郭某和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和赡养关系,为此,即子女百般刁难。县镇村三级妇联、镇村干部、公安、司法、法院甚至于广电中心先后介入到此个案之中,虽少有阶段性的缓解,但始终由于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缺,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统观这一方面的问题,由于中老年人再婚继父母与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赡养)关系,同时由于男性普遍短于女性寿命,为此再次丧偶后的老龄妇女居所、生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保护方面都趋于弱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这一问题将成为妇女维权领域一大突现问题。

二、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状。目前,延庆县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共计833人。分布状况-行政机关61人,占7.32;事业单位131人,占15.73;民间组织134人,占16.09;城乡社区妇女组织507人,占60.86。结构状况为-性别:男性112人,占13.45,女性721人,占86.55;学历:本科以上222人,占26.65,大专118人,占14.17,高中中专及以下493人,占59.18;专业:社会工作专业2人,占0.24、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21人,占2.52,其他专业810人,占97.24;年龄:40岁以下242人,占29.05,41岁至50岁433人,占51.98,51岁至60岁158人,占18.97;除没参加过工作的志愿者以外,工作年限:5年以下86人,占12.00,5年以上15年以下261人,占36.40,15年及以上370人,占51.60;妇女工作年限:5年以下182人,占25.38,5年以上15年以下437人,占60.95,15年及以上98人,占13.67;工作职能:管理岗位660人,占79.23,专业技术岗位51人,占6.12,工勤技能岗位6人,占0.72,其他为无工作;职业评价等级:高级社会工作师2人,占0.24,社会工作师1人,占0.12,助理社会工作师0人,未获等级人数占99.64。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分布状况看,喜人的是我县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及社会等应设妇联组织的单位按要求建立了妇联组织,全县相当12个企业单位也建立了妇联组织,为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除此以外,借助“双学双比”主体活动建立起一批种养殖协会、民俗旅游协会组织,为各级妇联组织提高妇女经济地位,进而提高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了组织保障。更为喜人的是我县建立一批以康庄镇大营村“姐妹互助队”、旧县镇耿家营村“爱心姐姐服务队”等为典型的基层民间,有效的延伸了妇联工作触角,拓展了妇联工作覆盖面。存在问

第三篇:县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妇女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现状和发展趋势

1、现状:从近三年县乡村三级妇联信访接待状况看,以婚姻家庭类案件为主。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469件,婚姻家庭类案件398件,占85;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312件,婚姻家庭类案件255件,占82;2014年信访接待总数为240件,婚姻家庭类案件为190件,占总数79.2。而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尤其以夫妻关系为首,这和我县近年来开展“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有关。其他各类案件,部分分布在劳动仲裁、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公检法司等司法执法部门。不过随着我县妇女维权的提议社会化,多机构干预体系的日趋完善,案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近三年婚姻家庭案件之外的案件数量分别为15、18、21,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劳动权益、政治权益等领域,案件比例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妇女依法维权的意识在日益增强。从我县为全队伍建设方面,自我县2014年承接“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之后,依托这一项目,妇联立足调解家庭矛盾,消除家庭暴力,打出了我县妇女维权品牌,在维护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力度逐步增强,社会认同度也随之增强。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我县侧重构建“党政支持、妇联牵头、公检法司等多机构共同干预的社会化反对家庭暴力网络”,并逐步向妇女儿童维权的各个领域延伸(来自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目前,多机构干预妇女维权的社会化网络,从县到乡镇局公司到村到社区,层层成立妇女维权领导小组,广泛吸纳妇女维权志愿者,组建“姐妹爱心互助队”、“巾帼文艺普法队”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间组织。为妇女儿童维权落在实处、取得实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组织保障。

2、趋势:首先,综上所述,随着妇联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访案件多元化的趋势仍会日趋明显,妇女儿童维权任务更加艰巨;其次,再婚后再次丧偶的老龄妇女权益保护问题日趋严重。我县某村65岁妇女郭某,前夫去世后,从河北省嫁到我县,和老伴关系一直不错,后老伴患病,其间百般呵护照顾,比儿女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当老伴去世后,因郭某和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和赡养关系,为此,即子女百般刁难。县镇村三级妇联、镇村干部、公安、司法、法院甚至于广电中心先后介入到此个案之中,虽少有阶段性的缓解,但始终由于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缺,无法解决根本上的问题。统观这一方面的问题,由于中老年人再婚继父母与继子女没有形成扶养(赡养)关系,同时由于男性普遍短于女性寿命,为此再次丧偶后的老龄妇女居所、生计等一系列问题在法律保护方面都趋于弱势。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这一问题将成为妇女维权领域一大突现问题。

二、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人员队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状。目前,延庆县实际从事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人员数量共计833人。分布状况-行政机关61人,占7.32;事业单位131人,占15.73;民间组织134人,占16.09;城乡社区妇女组织507人,占60.86。结构状况为-性别:男性112人,占13.45,女性721人,占86.55;学历:本科以上222人,占26.65,大专118人,占14.17,高中中专及以下493人,占59.18;专业:社会专业2人,占0.24、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21人,占2.52,其他专业810人,占97.24;年龄:40岁以下242人,占29.05,41岁至50岁433人,占51.98,51岁至60岁158人,占18.97;除没参加过的志愿者以外,年限:5年以下86人,占12.00,5年以上15年以下261人,占36.40,15年及以上370人,占51.60;妇女年限:5年以下182人,占25.38,5年以上15年以下437人,占60.95,15年及以上98人,占13.67;职能:管理岗位660人,占79.23,专业技术岗位51人,占6.12,工勤技能岗位6人,占0.72,其他为无;职业评价等级:高级社会师2人,占0.24,社会师1人,占0.12,助理社会师0人,未获等级人数占99.64。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分布状况看,喜人的是我县除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村及社会等应设妇联组织的单位按要求建立了妇联组织,全县相当12个企业单位也建立了妇联组织,为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除此以外,借助“双学双比”主体活动建立起一批种养殖协会、民俗旅游协会组织,为各级妇联组织提高妇女经济地位,进而提高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了组织保障。更为喜人的是我县建立一批以康庄镇大营村“姐妹互助队”、旧县镇耿家营村“爱心姐姐服务队”等为典型的基层民间,有效的延伸了妇联触角,拓展了妇联覆盖面。存在问

题是相当一部分私企单位未设妇联组织,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一些“妇”字号协会组织在经济引领上较权益保护方面作用明显的多,意识不够强。而基层民间组织这一领域大有拓展空间,这方面我们显得力量还相对薄弱,还没有根本思想组织覆盖、领导覆盖、覆盖。从结构状况看,首先从男女性别比例方面,我县近年来随着妇女维权组织的不断强化,公检法司及民政、广电等多机构的层层介入,男性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领域的比例逐年递增,还有相当数量的男性志愿者无偿参与到维权队伍中,形势着实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从男女比例仍然呈现极大悬殊的现状,又显而易见的看到妇女维权在不断推荐社会化进程的过程中,注重吸收男性参与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纠其原因从观念上很大程度尚且跳不出妇女来管妇女的使得狭隘的小圈子。从学历方面,低学历人群尚且占大多数,很大程度影响的创新开展特别是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我认为首要原因在于我县为农业大县,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妇代会,包括农村一些民间的和基层民间妇女组织中中低学历人群占绝大多数,其中还包括年龄结构中,年岁大的占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缘于此。特别是在农村妇代会干部这一重要人群中,选举法对年龄、学历、专业等都没有丝毫规定。前不久,我县对全县368个农村妇代会干部基本情况进行一次调研,40岁以下占22.01、40-50岁占54.89、50岁以上占23.10,且有12名妇代会主任年龄在60岁以上,最高达68岁;小学文化程度占7.43、初中文化程度占45.11、高中以上占47.55,且绝大多数属于在职学历。农村妇代会干部是基层妇联中重要的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我县广大农村妇女的开展,为此尽快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应该是妇联维权干部队伍面临的迫切问题。此次调查年龄显示高龄化,以及年限显示数据中存在问题,我县认为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妇联干部队伍人员流动相对较慢造成的。在妇联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现状一方面严重挫伤妇联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严重制约的开拓创新。令人稍加行为的是,近年来,党政日益重视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相当一部分年轻的较高素质的同志充实到妇联干部队伍之中,有效的为妇联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从专业和职业评价等级方面,引发获得社会专业、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以及社会师等级两项比例极低的原因,我们认为仍然是任职条件没作规定的原因,其次,没有将此类培训纳入到对妇联干部培训的日程安排中,从上到下根本忽略了一名社会者应具备的根本素质。

三、对设置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岗位、吸纳社会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1、严格准入制度:在热爱妇女的前提下,对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有相关限制,从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走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岗位

2、提高相关待遇:从实际出发,按业绩和群众口碑,对贡献突出的者要予以褒奖,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吸纳或推荐到更重要岗位的方式营造方方面面对此类岗位的重视,一是留得住优秀人才,二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这一队伍之中。

3、广泛吸纳人才:打破性别界限,从各个领域吸纳优秀人才,包括在岗、离退等人员。

4、注重专业培训:创造机会,让上岗的同志又机会多接触妇联,尽可能多的了解妇联性质,多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确实能从社会性别视角去开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

5、科学人员配置:尽可能避免只有理论研究的“高层人员”而缺少走入时间的“人员”,力求能够从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考虑人员的配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落在实处、收到实效。

四、妇女群众如何与社会相结合

1、该融入的有必要毫不犹豫的融入到社会之中去。一些能整体推进的,就应该学会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妇联协调优势,举全社会之力是妇女群众得以推进。能够跳出妇女看妇女。

2、该单独提出的也一定能要态度坚定的提出来。而面对陈规陋俗等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带来的一些对妇女群体的偏见、歧视、不平等等现象,妇联则必须作为一个推进妇女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组织,应该气正辞严的为男女平等而不遗余力。

五、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1、解析概念是前提:“社会人才”这一提法和妇联干部的异同、两者之间的涵盖关系、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等相关问题,我觉得,要想推进此项,首先应对现有妇联干部进行培训,解析概念,让大家“想明白了才能够做明白”,这应该是将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首要任务。

2、基础延伸与提升是关键:我县认为从妇联角度讲,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是否应该注重在妇联各层面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与提升。对原有队伍中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实现从一名普通妇联干部到一名社会人员的的过渡,是这一部分人员成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从人员构成方面吸纳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补充进来,建立相应的综合类的、专业类的社会机构,补充妇联组织的不足,延伸妇联触角,扩大组织覆盖面、覆盖面、服务人员覆盖面,从而去不断建构、完善社会人才队伍。

3、新老事物有机结合是基础:一些新鲜事物出现后,总不免会出现新老两张皮的现象,虽然社会人才这一提法较比原来的妇联干部、妇女者等说法不同,但尤其诸多的合辙之处我们觉得,去推进此项时,扎扎实实研究好区别异同实现好一个过渡、延伸、提升将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

4、最后就是始终以妇联组织为核心是保障.

《县妇女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妇女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zpt

题是相当一部分私企单位未设妇联组织,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一些“妇”字号协会组织在经济引领上较权益保护方面作用明显的多,意识不够强。而基层民间组织这一领域大有拓展空间,这方面我们显得力量还相对薄弱,还没有根本思想组织覆盖、领导覆盖、覆盖。从结构状况看,首先从男女性别比例方面,我县近年来随着妇女维权组织的不断强化,公检法司及民政、广电等多机构的层层介入,男性参与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领域的比例逐年递增,还有相当数量的男性志愿者无偿参与到维权队伍中,形势着实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从男女比例仍然呈现极大悬殊的现状,又显而易见的看到妇女维权在不断推荐社会化进程的过程中,注重吸收男性参与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纠其原因从观念上很大程度尚且跳不出妇女来管妇女的使得狭隘的小圈子。从学历方面,低学历人群尚且占大多数,很大程度影响的创新开展特别是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我认为首要原因在于我县为农业大县,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妇代会,包括农村一些民间的和基层民间妇女组织中中低学历人群占绝大多数,其中还包括年龄结构中,年岁大的占大多数一定程度上也缘于此。特别是在农村妇代会干部这一重要人群中,选举法对年龄、学历、专业等都没有丝毫规定。前不久,我县对全县368个农村妇代会干部基本情况进行一次调研,40岁以下占22.01、40-50岁占54.89、50岁以上占23.10,且有12名妇代会主任年龄在60岁以上,最高达68岁;小学文化程度占7.43、初中文化程度占45.11、高中以上占47.55,且绝大多数属于在职学历。农村妇代会干部是基层妇联中重要的力量,这支队伍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我县广大农村妇女的开展,为此尽快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应该是妇联维权干部队伍面临的迫切问题。此次调查年龄显示高龄化,以及年限显示数据中存在问题,我县认为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妇联干部队伍人员流动相对较慢造成的。在妇联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现状一方面严重挫伤妇联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严重制约的开拓创新。令人稍加行为的是,近年来,党政日益重视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相当一部分年轻的较高素质的同志充实到妇联干部队伍之中,有效的为妇联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从专业和职业评价等级方面,引发获得社会专业、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以及社会师等级两项比例极低的原因,我们认为仍然是任职条件没作规定的原因,其次,没有将此类培训纳入到对妇联干部培训的日程安排中,从上到下根本忽略了一名社会者应具备的根本素质。

三、对设置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岗位、吸纳社会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1、严格准入制度:在热爱妇女的前提下,对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有相关限制,从而吸纳社会优秀人才走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岗位

2、提高相关待遇:从实际出发,按业绩和群众口碑,对贡献突出的者要予以褒奖,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吸纳或推荐到更重要岗位的方式营造方方面面对此类岗位的重视,一是留得住优秀人才,二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这一队伍之中。

3、广泛吸纳人才:打破性别界限,从各个领域吸纳优秀人才,包括在岗、离退等人员。

4、注重专业培训:创造机会,让上岗的同志又机会多接触妇联,尽可能多的了解妇联性质,多进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确实能从社会性别视角去开展妇女儿童权益维护。

5、科学人员配置:尽可能避免只有理论研究的“高层人员”而缺少走入时间的“人员”,力求能够从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考虑人员的配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落在实处、收到实效。

四、妇女群众如何与社会相结合

1、该融入的有必要毫不犹豫的融入到社会之中去。一些能整体推进的,就应该学会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妇联协调优势,举全社会之力是妇女群众得以推进。能够跳出妇女看妇女。

2、该单独提出的也一定能要态度坚定的提出来。而面对陈规陋俗等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所带来的一些对妇女群体的偏见、歧视、不平等等现象,妇联则必须作为一个推进妇女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组织,应该气正辞严的为男女平等而不遗余力。

五、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1、解析概念是前提:“社会人才”这一提法和妇联干部的异同、两者之间的涵盖关系、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等相关问题,我觉得,要想推进此项,首先应对现有妇联干部进行培训,解析概念,让大家“想明白了才能够做明白”,这应该是将妇联组织建设如何与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的首要任务。

2、基础延伸与提升是关键:我县认为从妇联角度讲,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是否应该注重在妇联各层面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与提升。对原有队伍中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素质和能力,实现从一名普通妇联干部到一名社会人员的的过渡,是这一部分人员成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的社会人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从人员构成方面吸纳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人员补充进来,建立相应的综合类的、专业类的社会机构,补充妇联组织的不足,延伸妇联触角,扩大组织覆盖面、覆盖面、服务人员覆盖面,从而去不断建构、完善社会人才队伍。

3、新老事物有机结合是基础:一些新鲜事物出现后,总不免会出现新老两张皮的现象,虽然社会人才这一提法较比原来的妇联干部、妇女者等说法不同,但尤其诸多的合辙之处我们觉得,去推进此项时,扎扎实实研究好区别异同实现好一个过渡、延伸、提升将不失为事半功倍之举。

4、最后就是始终以妇联组织为核心是保障.

《县妇女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妇女社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调研报告。zpt

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传递者,是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维护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传播者,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的重要使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体制转轨、社会转型需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切入点;是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能的重要措施;是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关系重大,影响深远。民政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民政领域和民政范围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信访、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14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4、建立优先晋升(录用)制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社会工作。凡到城乡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评高级社会工作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业资格;参加全州各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报考州、县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可适当加分;报考乡镇办机关公务员的,优先予以录用。工作满1年,且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省高校研究生时,考试总分可加10分。

(六)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社会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篇:关于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是指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不仅充分表明中央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社会工作人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今年7月至8月份,我县围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并就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我县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收养服网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人员;二是在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中工作的人员,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法律援助中心等群团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三是在城市社区中专职专门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社会工作人才117人,其中有14人在行政机关工作,63人在事业单位工作,40人在城镇社区工作。按年龄层次分,30岁以下18人,30-39岁45人,40-50岁28人,51岁以上26人。按学历分,初中以下6人,中专(高中)37人,大专以上74人。近年来,我县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注重培训,提升社会工作人才整体素质。我县将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菜单式”培训,根据相关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针对性地设置包括和谐社区建设、岗位业务知识、社区建设和管理等内容课程,为社会工作者提供适合自身岗位工作特点的培训班。近年来已多次举办社会工作者专题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座谈交流、专家讲座、外出实地考察,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他们服务中心工作的本领。

2、依托载体,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作用。通过各种载体把社会工作者服务不断向社区、向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延伸,解决广大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专职社会工作者,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对普通社会工作者,尤其是社会工作者中的党员,更多的以志愿者服务形式从事工作。一些乡镇、村和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如沙铺、大湾等乡镇建立异地劳务服务中心,为本乡镇外出村民提供职业介绍、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全程代理、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沙铺乡建立村民援助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留在村中的老、弱、病、残人员解决危、难、急、险、困等问题。

3、健全制度,强化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和领导各级党组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别是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各相关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围绕各自分工,逐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健全了服务网络。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工作人才总量明显偏少。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人数不过百人左右,除去行政管理人员外,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只有40人左右,仅占全县人口的0.04%。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2、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当前,我县的社会工作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也不具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也仅限于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就业介绍等事务性工作,根本谈不上应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如我县社会工作的40名社会工作专职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的仅占37.5%,大多数只有中专或高中文化,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正规培训和教育。

3、社会工作人员分布不均。当前我县的社会工作专职人员主要分布城区中山、新华、解放等六个社区,而在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司法矫正以及留守儿童、大龄未婚青年等特殊群体迫切需要等特殊领域却鲜有社会工作人员。

4、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我县社会工作人员除了在社区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外,在其他社会领域,特别是在社会救助管理、收养服务、婚姻介绍、劳务中介等领域作用发挥仍不明显。而且,目前在社区服务领域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也只是停留在计划生育、人口普查等常规性工作。

5、社会认知度不高。由于我县对社会工作缺乏宣传,在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缺乏实践,导致全县上下对社会工作性质了解不足,对社会

工作概念理解模糊。

三、原因分析

1、缺乏统一领导。无论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还是社区,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各自独立。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缺乏统一的领导和专门的规划,还没有真正纳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中。

2、资金

投入明显不足。我县财力薄弱,对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在岗从业人员很难走出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社会人才潜能的发挥。

3、岗位设置不明晰。当前,全国从上至下还未就社会工作岗位进行统一的规范,对于具体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致使社会工作人才“入口”不畅,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各个方面的社会工作人才,去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提供明确的岗位,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岗位。

4、培训力量不足。就我县而言,目前只有党校、电大等有限的几个培训机构,而这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各类培训又主要以政治理论、手工操作等常规业务培训为主,没有专门开设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工作者对知识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的需求。

5、工作力量单一。从目前来看,社会工作主要还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工作,无论是投入还是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参与力量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社会工作者地位和待遇低下,民间对社会工作的参与热情不高。

四、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强化三个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力度。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在县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劳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当前,人们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广泛运用一切媒体,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三是强化典型挖掘力度。加强对在社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或深得群众信赖和喜爱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逐步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做到“三个一批”,加快人才开发。要建设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多管齐下,加大开发力度。一是尽快过渡一批。针对现已在职在岗、年龄及文化结构均为适宜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有计划的安排到具有社会工作培训资质或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进行学习深造,让这批社会工作人才完成向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的过渡。二是抓紧引进一批。针对目前行政部门或社会团体中较为紧缺的社会工作人才,利用每年引进人才的有利时机,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中引进一批,或利用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外引进一批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人员到我县创办社会工作实体或到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三是定向培养一批。对于目前在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从业人员,采取个人自愿、政府扶持的办法从中遴选一批,实行定向培养。同时,还必须注意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注意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在继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的同时,通过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来增强志愿者的稳定性和专业素质,并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3、健全三项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社会工作及其人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全县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引进、奖励等方面。同时,敦促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逐步保障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经费,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评选表彰力度,通过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表彰促进社会工作机制在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培养引进、岗位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推动整个社会工作行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将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纳入全县优秀人才和特别贡献人才的评选奖励范围,促进社会工作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健全聘用管理机制。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加快党政机关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责的群团组织,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医院、学校等单位,通过岗位调整、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探索并完善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畴的新办法,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聘用、晋升和评价体系。

4、实行三措并举,推进职业进程。一是放开社会工作的开办范围。遵循“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逐步淡出社会工作的行政范围,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精力用于制定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开展社会工作的监管、规范社会工作的秩序等方面,促进社会工作不断向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社会工作机构或组织的管理办法。从规范从业资质,强化注册认证,促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化入手加强对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管理,防止部分社会工作机构(组织)背离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宗旨,促进社会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三是规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运行机制。对于涉及面大的社会工作类别,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办法,实行“以钱养事”,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组织)和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文章:

关于农村社会工作开展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1111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