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美”与“术”共舞】 和雪花共舞 美
 

【“美”与“术”共舞】 和雪花共舞 美

发布时间:2019-06-12 04:24:34 影响了: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审美教育”与“发展技能”两个基本特性,并有机融合在教学环节中。
  一、欣赏:感受“美”,探究“术”
  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教与学活动中都会有“欣赏”这一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前都会收集一些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素材,还会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作为上课欣赏活动的材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的视觉材料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是直观感受“美”、感受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的重要环节。
  如在《线条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媒体播放艺术体操运动员舞动彩带的片段,让学生欣赏体育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同时,引入“线条的魅力”。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或者展示生活中藤椅的条纹、斑马的斑纹、蜘蛛网格、通向远方的电线等各种各样美丽的线条,与此同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为线条分分类,说说见到的直线、曲线,谈谈这些线条给人的感受,让学生走进“线条”世界,激发探究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欣赏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铅笔速写《大象》、美国画家凯文·偶森的钢笔画《演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敦煌壁画《飞天》、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立体画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等名作,感受不同疏密、粗细、走向、长短、轻重的线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真切感受到有的短促激烈,有的流畅飘逸、有的粗犷有力、有的沉静迟缓、有的看似缭乱却画出了酣畅的情绪……让学生探究出用不同工具画不同线条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教师的示范也是感受“美”、探究“术”的良好契机。在《线条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欣赏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秀石树林图》(局部),演示用柔软的毛笔画出轻重、粗细、浓淡、枯润、虚实不同的线条,感受到中国画用线与墨色技巧,感受中国画特有的意境美。
  二、实践:表现“美”,训练“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主编常锐伦教授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教学科目,必然有其系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训练体系来支撑。”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术”——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美术表现的基本技能,这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
  美术是一门具有明显实践性、技术性的课程,让学生掌握一些技术性的基本技能技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是要扎实训练学生运用“点、线、面”来表现事物的形状,学会平涂、渐变等涂色知识和方法,学会用夸张、对比、装饰等手法来突出表现事物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把心中“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持久的兴趣。
  作为一名基层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能回到老路——依样画葫芦式地、机械式地传授给学生一些美术的表现技能,而要采取多种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美”的知识与技能。如在学习表现《大树的故事》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大树”,再让几位学生把自己的“大树”展示、比较,引导学生探索出“顶天立地”式的构图、参照物“小”的对比等方式来表现树的“大”。这样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直观地、主动地探索、学习一些美术的技能技法,而且减少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其自豪感,更能兴趣盎然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绘画、制作的时间是有长有短的。我们应该保证学生创作的时间,特别是需要学生完成一些“精美”的作品时,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的束缚,用两课时来完成。有些技能需要多次练习,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多安排几次学生练习。如在色彩训练中,让学生亲自实践均匀地涂色(平涂)和有变化地涂色(渐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色彩美”。
  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把教学内容适当分成“单一式训练”和“综合式运用”两种形式。“单一式训练”是指侧重某一技能技法的训练的课堂教学,如“速写”“写生”等,这一类课堂教学,便于教师指导技能技法;“综合式运用”是指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表现某一“主题”,或者某一件作品用多种表现方法来绘制,综合表现“美”的事物或情景。如表现《我们一起来运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表现才能,选择线描、泥工、纸版画、色彩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这一类课堂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展评:分享“美”,评议“术”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语)。学生展示美术作品,是和大家分享快乐、凸显表现能力的好时机,也是根据学生创作实际加以技能指导的契机。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要善于激励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评议和分享作品。可以把一些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小作者说说创作的想法与感受,让其他同学谈谈自己觉得作品美的地方或欣赏后的感受,以此来鼓励和推广;也可以把一直“默默无闻”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表扬其闪光点,肯定值得大家学习的某一技能技法。而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应婉转地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如“要是你运用渐变的方式涂色,这幅作品的效果会更好!”“这里几条长线条能够流畅一些,你就是一位高水平的小画家了!”或者“谁能改进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这样带有指导性、激励性的评议,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转化成一种持久的情感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内驱力。
  四、延伸:发现“美”,运用“术”
  美术活动不能随着课堂教学结束而结束,它应该延伸在美术课堂教学之前和之后。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运用美术课堂上学到的“美”的知识、“美”的眼光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当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家里的房间……可以发现许多“美”的元素,从而丰富自己感受“美”的经验,也可以运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来设计、创造“美”,充分享受、改造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如在完成《便笺盒的设计》《台历、挂历的设计》后,就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身边的一些废弃材料,运用美术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更多、更实用的生活用品,以美化、方便我们的生活。
  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小学美术课程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现代社会各种媒体、场馆等有利条件,拓展课堂内容。如在学习了《铸造永恒》一课后,应该鼓励学生在欣赏与理解中国青铜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饕餮纹样基础上,可以上网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图片,观察其图案,了解其用途;也可以到博物馆观看青铜器,感受青铜文化;还可以拓展到欣赏、了解其他古代器皿(如玉器等),感受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金林海,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2151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