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原生态 [让写作教学在原生态中起飞]
 

原生态 [让写作教学在原生态中起飞]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9:57 影响了:

  【摘要】 作文教学,从现状而言,主要是一个两维的发展空间,一维来自教师,一维来自学生,教师方面的影响在于提供了技法指导(更多的是应试性的)、范例参考、兴趣培养、系统的训练过程等,概括的说在于培养出“眼高”,促其热爱写作,引导和规范其写作,而学生自身方面影响写作的因素主要是自身身心的感受力的增长、经历的丰富、主动求索写作技巧的热情和积极的训练揣摩,同时也不能不正视天赋的存在。
  【关键词】 观察生活 原生态写作 二维统一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27-01
  新课程标准中,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精神”。
  目标一:主要阐述的是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条件。
  从客观方面来说,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源于生活,故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目标强调观察的“多角度”,是因为外部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观察生活不能只用一副眼光,可以时而宏观,时而微观;时而仰视,时而俯瞰;时而需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时而需要庖丁解牛——对外部世界作多角度的观察,可以发现生活的各个侧面,事物的各种特征,从而提炼出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对生活的理解当然不会是纯客观的,不是置身其外,而是安在其中,这就要“丰富的生活经历”,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生,就是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可能更多的来自阅读,所以可以说书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价值观。
  “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这句名言说出了语言的丰富性、可变性和可塑性。作为文学性语言,应该具有极大的文学张力,我们面对着生活阅历不丰富,鉴赏水平有待提高的中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领悟、学会吸收,无论如何,多元解读必须有理有据,一千个哈姆雷特终究还是一个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一个哈姆雷特,决不是贾宝玉或李刚。
  从主观方面来说,表达与交流的动因应该来自于学生的内心需求,故必须“丰富的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本身只是手段,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独有的感受和思考,并有与人交流的迫切愿望,才是目的。总之,作文的生命力来自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能看清楚自己在作文教学中起到作用的地方,既不夸大效果,仅从写作程度高的同学成功的创作中就得出自己成功的做法,也不要从训练总是失败的学生身上完全否定一些常规性的做法,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几次文学比赛,参与了编辑校刊《育慧》,当学生们自由表达愿意表达的思想时,我感觉他们的写作和新概念作文上那些作品在质量和写作视野方面几乎一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02年的江苏考生费滢,她在贾平凹任主编的《美文》杂志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中获得金奖,赢得10万元奖金,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只得了25分,我不想评价高考阅卷标准和大赛阅卷标准的问题,我只是不想看到文学创作和课堂作文培养之间形成悖论,我们是在培养学生们写作的能力还是扼杀了他们创作的天赋?就我们语文老师而言,实事求是的自我界定,你还在写吗?你在为何而写?你写的都是你想写的吗?
  我想无论如何,在花儿一般美妙的年龄段上,写作不应以严肃的面貌出现,让人沉闷,让人畏惧,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一笔的文字真正以庄重面目出现的能有多少呢?写作主题上,不一定非要追求个个深刻,在我们阅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名典中,你到底被深刻了多少次?我们很多的时候难道不是被真情真性、真实无华打动吗?所以,我想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我更推荐原生态的创作,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作要回归原生态,应该追求无华之境。这样,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不应套用技巧之类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为学生缔造一个把眼中所见与自己心灵感悟融为一体的自由创作空间。学生要抛开以往作文的“清规戒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正如目标二所阐述的是表达与交流的情感要求,这里十分重视的是负责的态度,真情实感,其本质是科学理性精神,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也是高中生心理成熟与否在课程学习中的一个标志。联系现今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因在应试教育而形成的虚假作文的种种表现,“表达真情实感”当然是十分重要的目标要求。具体来说,就是“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负责的态度也好,真情实感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反映。
  在这儿,之所以要重提新课标,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个高度,不是仅仅为了教会学生某些知识,某项技能。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中,老师要从对生命感悟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学生才有可能把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去,不仅是对学生的高中生活,更对他的大学生活,工作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才是表达与交流教学的最终教育目的。我想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作文教学求变是件好事,我曾在学生们面前放言,在未来的二十到三十年内,中国定会出大师级的作家,我想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