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指导本科生学科竞赛的一点体会|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浅谈指导本科生学科竞赛的一点体会|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5:39 影响了:

  摘要:本科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是评估一所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本科生学科竞赛,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本文作者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赛,从选题和课题的科学课题规划两方面简述了指导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体会,提出了选题是竞赛能否获奖的关键,而科学的课题规划则能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调动指导教师参与的热情。
  关键词:本科生;学科竞赛;选题;课题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41-02
  本科生学科竞赛是指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具体学科开展的科技、文体竞赛活动,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平台及载体,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学术氛围,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学科竞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科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是评估一所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本科生学科竞赛,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及指导老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竞赛氛围,保障竞赛有序进行,以期产出更多的创新性结果。我所在的福州大学材料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在这些学科中,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省重点学科,除此之外,还有2个省级技术创新基地,实验装备先进,拥有先进的各类大型研究设施,科研及学术气氛浓厚,具有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的良好环境和条件,但与学院完备的硬件设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本科生的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并不理想,与国内“211”以上兄弟高校甚至是校内其他院系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针对性地调研和总结本科生学科竞赛的特点和经验并加以推广,充分利用我院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的实验教学设施,是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2011年,我指导的2组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和第四届“哈电杯”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的成绩,虽然这个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在我院的历史上已是最高获奖记录,下面我就自己指导学生参赛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所启发,使我院的本科生学科竞赛能更上一层楼。
  一、选题是关键,起点要高
  参加竞赛的学生以二三年级为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仍旧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创新非常困难,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课题的创新程度是最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竞赛的选题工作很大程度上由指导教师把关,选题也是对指导教师科研和学识水平的一次考察和衡量。指导教师的科研平台和研究方向从起点上决定了竞赛的前瞻性和最终结果。如果指导教师能将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国家级或者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分解成相应的子课题,给本科生参与高水平前沿课题的机会,则等于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起点,为最后的胜出提供了保障。2011年我指导参加“挑战杯”大赛的课题是“免烧法制备的牡蛎壳质废水除磷材料的研究”。这个课题首次用废弃的牡蛎壳为主要原料,经过科学处理,研制一种可反复回收使用的废水除磷净化材料,由于牡蛎壳具有丰富天然的多级孔状结构,孔径分布从1~10μm不等,奠定其具备吸附能力、交换能力和催化分解能力的基础。将牡蛎壳经过科学处理,可生成具有三维立体的网络状结构的硅酸钙水合物吸附剂,在保持吸附剂高吸附特性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强度,这种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作为高效的废水除磷及重金属等的材料。该课题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我将这个课题的一部分,采用“免烧法制备牡蛎壳质废水除磷材料”作为本科生参加竞赛的题目,我把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前景跟学生讲解了之后,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为能参与这样较高水平的研究,并且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而感到自豪。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进取心很强,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预期研究计划,顺利通过了学校及省级挑战杯大赛的逐级选拔并最终获得了国家赛的参赛资格。我指导的另一个课题“可再生功能陶炭”也是来源于省级科研课题,项目的主体思路是用多孔陶瓷为基体,通过浸渍、炭化、活化制备一种具备活性炭功效的复合功能陶瓷,产品可反复回收使用,克服了传统活性炭成型困难、强度低、无法回收使用的缺点,具备显著的创新性和低碳环保等特点,属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选题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从源头上保证了研究课题的高质量。由于项目已获发明专利,且都已获科研部门的支持,研究基础较好,本科生参与后,很快就以他们为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论文,并最终顺利进入了国家赛并获二等奖。当然,选题时还应咨询和征求学生的意见,要选择双方都感兴趣的课题,学生是完成课题的主体,因此他们的兴趣是前提,在课题开始前,我一般把我手头的几个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研究前景都给他们做简要介绍,让他们从中选择。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本科生有很好的创意和研究设想,而且指导教师也具备研究基础和相关条件,但是这种几率比较低。研究课题的选定一般都是指导教师完成的。
  二、科学规划,提高指导效率
  从对科研几乎没有认识到比较系统地完成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并能用规范的科技用语和图表生动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是个漫长、艰辛而且痛苦的过程,对指导老师和本科生双方面都是严峻的考验。由于指导教师本身就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很难保证时间和精力的充分投入,而对本科生来说,参加竞赛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牺牲课内时间,要做到不影响学业成绩,需要加倍努力,加上科研的过程是枯燥的,而竞赛本身是残酷的,竞赛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是成比例的,在经历了最初的激动和热情后,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是对本科生们的考验之一。面对着常见的种种困难,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非常关键,目前各高校及我所在的高校都已经从政策上出台了种种激励和奖励措施,对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各种奖励都是以竞赛最终获奖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的辛苦也许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虽然本科生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接受了科研训练,但指导教师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指导老师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作为指导教师,我认为应科学规划,提高指导效率,保证课题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减少工作量。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是:结合从大二本科生就开始实施的导师制,将我自己的学生组成一组,组织他们开始申请本科生SRTP(课外科研实践训练),课题的选题就依从前面所述的原则,从文献查阅开始,然后安排他们进入实验室,指定具体研究生帮助他们,一般本科生SRTP项目的研究期限为一年,一年以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经验,如果研究结果比较理想,再组织他们继续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或者有针对性地申报竞赛项目,这样一年多的研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整理参加竞赛所需的资料,而参赛时各种文字、数据、图表资料及竞赛的成绩同时可以作为各类项目的结题资料。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对所做课题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像刚进实验室时那样需要手把手从头教起,一般有了研究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四年级下学期的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就显得很轻松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减轻了很多,即使竞赛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指导教师和本科生所付出的辛苦也没有白费,而学生从接受科研训练开始到本科毕业环节,甚至是研究生攻读环节,一直有稳定连贯的研究方向,既有助于他们取得高水平的研究结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指导效率,有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本科生各类学科竞赛直接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锻炼和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和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既能丰富、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因此,通过本科生学科竞赛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大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上我所说的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薄的经验,与我校或者其他高校老师相比,我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愿和学生们一起继续努力,继往开来,争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绩。
  作者简介:于岩(1972-),女,教授,博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