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焕发数学教学活力】 焕发活力
 

【将生活融入数学课堂,焕发数学教学活力】 焕发活力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5:42 影响了: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新形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提高当代中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新课标改革。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初中数学新课标内容为基准,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法,为学生们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学情景,从而在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性;个体差异性;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3-02
  一、引言
  打造“高效、优质、精品”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催发数学课堂焕发活力的催化剂。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选取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案例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在引导学生们探索新知的同时,以“旧知”促“新识”,进而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生活实践“脱轨”,缺乏“活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而言,其系统性、抽象性、理论性数学知识的比重明显增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大初中生的记忆难度、课余负担。因此,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是提高学生们学习效率的第一步。然而,在中考“以分数论英雄”的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常常将数学课堂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点的讲解、练习、巩固和复习上,而沿袭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地追求知识点的精准、牢固、全面。教师的这种片面追求学生数学考试高分数的课堂授课方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们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进而阻碍了学生们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忽视个体化差异,课堂陷入“落潮”期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采用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优质初中数学课堂,增强数学课堂吸引力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任务、科研压力、班级管理等多重重压下,很多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点时,常常落入了只重“面上的进度”,而忽视了“点上的差异”这一怪圈中。这也致使了学生们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检查、抽查等活动,从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自我总结和回顾。这种缺乏自我“消化”、“吸收”的数学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将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数学课堂活力的策略
  (一)增添生活元素,让课堂“动起来”
  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正如沈从文所说:“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新课标的有关内容,适当地增添数学课堂的生活元素。从而在开启学生们数学思维之门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课堂动起来”,进而促进学生们学习主人翁地位的转变。
  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和灵活度。从而在增大学生们“学用结合”频率的同时,提高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准。例如:在讲解方程式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以下例子:“学校准备添置一批桌椅,原定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店方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求每套课桌椅的成本”。这样的题目,不仅避免了平铺直述式的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反而从学生们身边的小事为切入点增强了知识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课堂弹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增大课堂上师生间、同学间互动的频率,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正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由以往“唱独角戏”的知识灌输者的角色,积极演变为学生知识的辅助者和引导者。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诸如数学智力竞猜、数学辩论赛、数学课件展示、数学游戏闯关等活动,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互动、游戏的过程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此外,在这种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活动方式,也促进了学生们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们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知识接受主体。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从而提升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讲解样本方差、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测量班级内某几位运动健将的体育成绩,而后针对实践数据进行改数学知识点的编排、总结、讲解。具体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负责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具体数据的测量,而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数学题的编写、知识点的总结等工作。在这种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不仅保证了学生们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全面性,也促进了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结语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重难点,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积极探索的同时,增强自身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准。
  参考文献:
  [1]杨艳红.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Z2).
  [2]庄玉婷.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