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一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卷子_精选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分析范文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卷子_精选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分析范文5篇

发布时间:2019-06-22 09:24:02 影响了:
文章摘要: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

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大题,我会填.其中包括了3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第三大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第四大题,△和○个数的多少的比较,这要求学生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第五大题,我会算.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因此正确率较高.

第六大题,认识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很好,所以错误的学生也比较少.

第七大题,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图意,会写出四道算式.

第八大题,从大到小排列数字.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按算式的得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列”训练很好,因此本题相比而言比较简单.

第九、十这两个大题,考查的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考查了学生的统计能力,这两个题出错的学生极多,也是此次考试中失分原因.究其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重点注意.

第十一大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这与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学生的认知也比较清晰,正确率较高.

第十二大题,用数学.包含2 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平时训练少有一定的关系.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5、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查习惯.

四、一点小建议:

对于“第九题、先涂色,再填数.”此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渗透了简单的统计思想.但图形和表格却设计在试卷的正、反两面,一年级的学生数了之后容易遗忘,所以出错的学生较多.以后这类题目是否可以考虑设计在一个版面上,以便降低学生的错误率.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将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精心钻研,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争取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

一、试卷特点:

本试卷为水平性测试卷,统一由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测试的内容为苏教国标版本数学教材第二册全册内容,其中还穿插了上册的知识,形式有直接写出得数、用竖式计算、填空、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解决实际问题五类题型.

二、试卷特点:

试题难易适中、涵盖全面.试题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核,大多数题目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答题情况能看出,多数学生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会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试卷上的最后一题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还考核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题:直接写出得数.

主要考查学生的口算技能.共有19道,包含了15道百以内的加减法和4道加减混合运算.全对人数占82%,学生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不错,主要错误出现在较大数的加减法上.学生总体完成情况不错,这与老师平时注重口算能力培养,利用不同形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离不开的.

第二题:用竖式计算.

本题共4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百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技能.在测试中,学生已经掌握相应的笔算技能,但发现仍有个别学生比较粗心:抄错数据、加号写成减号.全对人数占94%,平时比较注重对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和进行细致地方法指导.

第三题:填空.

本题共有7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于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图形知识以及含有大括号和表格式解决问题完成不错,正确率较高.第4题:一个足球48元,小明买一个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他付了张.个别学困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题意理解出现了偏差,只想到了48里面有4个十,没有考虑到剩下的8元也要用一张10元来付.这向我们学生提了个醒认真读题和细心审题很重要.

第四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估算、单数双数、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图形知识.这几题是比较基础的的几个知识点,学生完成情况不错,全对人数均超过了92%.

第五题: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共有4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1题有两个问题:求一个数另一个数多(少)几.全对人数占70%,第一问主要失分在计算上,有个别学生没有列竖式,口算30-25的得数时错算成了15.第二问主要失分是选择的信息错误,学生对足球、篮球、皮球三种图片没搞清.第2小题是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全对的占88%,主要失分是学生的计算失误.第3题,这一题失分最严重.原题:小东前面称体重的有18个男生和20个女生.小东第几个称体重?这一题还包含了上学期学过的“第几”的知识点,全对的人数只占到了12%.多数错的学生只想到了把小东前面的男生和女生加起来,但没想到小东是在这38个同学的后面,数到他应该是第39个.第4题呈现的信息是表格式的,第一问:小红两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和第二问:小明第二次跳了多少下?学生完成不错,全对人数都在90%以上.第三问:请你提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的数学问题.全队人数占62%.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现在数学课从新授到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自己喜欢并能解决的问题,“问”在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在这个方面还是有所欠缺:1、提的问题从语言方面讲属于语病,如小红第一次和小明第一次多跳几下?小红第一次比第二次几下?2、问不对题,题目明明是提减法问题,却提出的是加法问题.3、乱提,如小红第一次跳了几下?这个问题没有特定的条件是不成立的.4、根本不会提,主要是个别几个后进生,根本无从着手.

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字迹工整,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但少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试卷中仍有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漏题,在笔算中还有抄错数据等现象.

四、今后教学工作要改进的地方

1、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写、表达上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做题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教质量,并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2、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题”,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要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渗透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不给学生创造质疑问疑的机会,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会促使学生靠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来学习数学.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学生的问题一一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学会模仿,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提问题.

3、计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要想算得准、算得快,理解算理是关键,不论什么类型的计算教学,教师首先要把算理讲透,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其次,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二年级表内乘法口诀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两部分必须保证人人过关,既要有速度,又要提高准确率.口算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拿出几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使口算教学常规化,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4、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