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老师教育润物细无声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老师教育润物细无声 [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2:31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023-01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造成幼小衔接工作脱节主要是因观念的转变和未深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可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非智力因素
  一、问题综述
  当前在我们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是社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待都曾经出现过两种误区。一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幼儿教育提前进行小学各科文化知识的教学,想让孩子提早起跑。结果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早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适得其反。二是过度忽视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的客观事实,在幼儿教育阶段只重视游戏和幼儿的自由发展,忽视良好学习心习惯的培养准备,导致幼儿到小学阶段后完全无法适应,造成厌学、怕学现象。
  二、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不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幼儿阶段教学活动是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游戏。小学阶段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单一、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及必要的考试制度,使学习成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
  2.幼儿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教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的照顾比较周到和细致。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捷、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幼儿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窄。
  4.幼儿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进行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5.社会及家长都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幼儿的学习压力小、自由多,没有非完成不可的社会任务;相对来说家长对小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很高。
  (二)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渐进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以思维的发展为例: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主。而上小学之后则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过渡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认识不清,两个机构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二是对过渡阶段的儿童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造成了许多幼儿入学后适应不良的问题。
  三、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无缝对接的实施策略
  我们在认识了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后,从德、智、体、美等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这一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幼儿园应当进行多种教育活动,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的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是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方面主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培养独立性方面,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影响,独立性与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这方面的教育与主动性的培养是一致的,可以在统一活动中培养。在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和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后有利于缩短入学后不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在幼儿园和家庭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能给幼儿创造很多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同时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4.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幼儿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注意力集中的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要求,习惯才能建立。(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地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性的情感体验。(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幼儿园应当坚决反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让幼儿在小学学好教学,并能在今后保持学习的后劲。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为幼儿写字作准备。
  总之,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使全社会对此都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学前教育研究,1995,(3)
  [2]韩迎春.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智力因素问题研究述评.求实,2007,(1)
  [3]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4]朱碧莲.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J] .福建阅研,2006,(3).
  [5]谢晓华.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N] .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10-24(12)
  [6]杨明明.幼小衔接.习惯很重要[N] .浙江经济报,2003-11-7(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