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会计实训报告1500字
 

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改革探析 会计实训报告1500字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7:52 影响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的理财活动在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各类人员的财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在高职高专非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会计类课程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备受学生关注。但长期以来,在非会计专业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讲解,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单一等因素,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类课程的积极性,不能实现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的目标。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非会计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为此其课程体系中为会计类课程留有一席之地。 具体分别开设有基础会计或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甚至同时开设基础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这些会计类课程要么开设单一, 没有后续课程作为支撑; 要么过于理论化、专业化,跨度很大, 学生学习难度大, 教师教学难度也大,因此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合理 首先,各专业在确定会计教育子目标时,大多从会计学科角度出发,强调其系统性,而忽略了会计课程教育为各专业服务的相关性,有的直接把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稍加改动,课时稍加删减即拼凑成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承担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未认真思考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要求,仅凭自己的主观理解,随意构造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机融合。
  (三)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根据目前各非会计专业制定的会计类课程的授课计划,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会计与财务知识和技能点涵盖不全。做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在开设会计类课程时,将会计类课程进行了适度的整合,涵盖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企业主要业务核算、财务报告的形成与分析等内容;而有些高职院校则直接根据所开设的会计课程对照会计专业同类课程讲授相同的内容。同时,几乎所有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失,没有体现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以及在不同专业中学习的侧重点,缺乏异质性和相关性。以基础会计为例,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时比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课时少,大多数教师则直接删减了一部分过于专业化的知识,保留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核算实务,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由于受课时、实验实训场地所限,只有理论教学内容,而几乎没有设计相应的实训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合理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合理是保证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在对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能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合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但在对非会计专业进行会计教学时,则忽略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和难度,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虽然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主要体现在课件载体上,且课件内容大多呈现的是理论知识点,缺乏以图、表及反映业务运行的动画等直观的感性认知学习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也多采取先基本理论,再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传统顺序,且偏重于对会计要素核算的讲解,特别是会计分录的编制,不注重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理解。在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时,讲解的方法过多,重点不突出。总之,大多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没有找到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切入点,使得本来缺乏会计思维的学生学习茫然、枯燥乏味,兴趣缺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五)课程教材针对性不强 目前,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用的教材不多,且大多内容陈旧,体系不完整。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和体系上,主要分为三大块: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财务管理知识。在此类教材中,往往都是直接把三门会计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在一起,形成此类书籍和教材的基本体系,对非会计专业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来看,不是非常适宜;二是在案例的选择、语言的表述等方面,同类教材显深奥和专业,不够通俗易懂;三是没有配套的实操训练,学生和相关人员仍然无法真正掌握基本的会计技能和专业知识。而目前各高校使用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类课程教材,则具有普适性,与会计专业教材相比,几乎相同,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差异,兼容面过大,通用性过强,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多样化和创业的需要。如有的将教材界定为“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之用,也可作为企业财会人员、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书。”有的标明既“适用于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经营管理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的参考书。”上述情况的存在,客观上为教师选用合适的教材增加了难度,常常使征订的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和针对性。由此可见,应对非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会计学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学课程重新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用符合非会计专业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会计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达到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要求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目标,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要求,并为各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改革对策
  (一)根据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 在课程建设体系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对象。对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管理等经济与管理范畴的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不是成为掌握熟练的记账、算账与报账技能的会计人才,而是学会如何利用企业会计人员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为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活动服务。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突出异质性。即非会计专业会计类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财务素质,让学生通过学习会计类课程,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熟悉国家相关财经税收法规及政策,能正确解读会计加工出来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数据,为其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服务,并能设身处地站在会计人员的立场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与会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这也就意味着这门课程在各非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相关专业基础性课程的地位。根据各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所确立的会计课程教育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所开设的会计类课程,笔者认为应进行整合与重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