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5届九上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汇编答案]
 

[2015届九上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汇编答案]

发布时间:2019-07-16 21:07:21 影响了:

理解性默写答案

1.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的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

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2. 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反用了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3.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达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

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4. 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表现作者高瞻远瞩,坚韧无畏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

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5. 在《登飞来峰中》中表达作者不怕邪恶势力阻挠、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迈乐观情怀的

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6. 《登飞来峰》中能体现“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诗句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7.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巧妙地化用典故,表

达了作者渴望得以重用,为国效力的殷切心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理想实现情景的美好想象。

8.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深切地表达出将士们怀乡思亲却战事不顺、归家无期的矛盾

心理的诗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9.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10.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诗句

是: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

11.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写战马飞驰,万箭齐发的激战场面的语句是: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

12.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最能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

13. 苏轼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把酒问月,感月之阴晴圆缺,悟人之悲

欢离合,从而发出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14.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15. “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表达了寂寞的情

怀,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传递出

对亲友的美好祝愿。

16. 苏轼《水调歌头》中“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三句启发我们:世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应坦然面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

17.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把酒问青天”,问的内容是: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18. 《岳阳楼记》中体现人们因恶劣天气出行不便的语句是: 商旅不行 , 樯倾楫摧

19. 《岳阳楼记》中既赞美滕子京政绩,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 政通人

和 , 百废具兴 。

20. 《岳阳楼记》中,表达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21.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是对前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两句话的一个小结。

22. 《岳阳楼记》中突出表现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23. 《岳阳楼记》中,“ 衔远山 , 吞长江 ”运用拟人手法,从空间上极写

洞庭湖广阔浩淼。

25. 《岳阳楼记》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静影沉璧 。

26.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感情,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

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 。 27.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晚间湖面美好景色的句子是: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28.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飞鸟游鱼的句子是: 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 。

29.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的心态。(请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30.

《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

31.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在朝野之中都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32.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早晚景象变化无穷的语句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3. 《岳阳楼记》中“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一句动静结合,写出了

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美景。

选择题练习答案

【2013燕山一模】1.B 2.A 3.C 4.C 5.D 6.A 【2013怀柔一模】1.B 2.C 3.C 4.D 5.A 6.B

【2013密云一模】1.C 2.B 3.D 4.C 5.B 6.A 【2013房山一模】1.C 2.D 3.B 4.C 5.B 6.A

【2014西城一模】1.D 2.B 3.B 4.A 5.D 6.C 7.C

【2014海淀一模】1.D 2.C 3.A 4.B 5.C 6.C 7.C

【2014朝阳一模】1.A 2.D 3.C 4.D 5.B 6.D 7.A

【2014丰台一模】1.B 2.C 3.D 4.B 5.D 6.C 7.A

文常与名著练习答案

1.《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编写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这篇文章写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经黄泥冈时被扮成栆贩子的晁盖、吴用、 刘唐、公孙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装作卖酒汉子的白胜巧妙夺取的经过。

2.《杨修之死》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人吴承恩。这部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3.《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本文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4.《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5.《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以陈胜和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的浩大声势。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帝王传纪)12篇,世家(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十表,八书。

6.《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7.《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是晋朝著名的史学家。

8.《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9.《望江南》的作者是唐代的温庭筠;《渔家傲》的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江城子》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武陵春》的作者是宋代的李清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

10.《水浒传》中,作者给人物所起的绰号,往往让读者过目难忘,这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有的以人物形体特征为绰号,杨志因为脸上长了一大块青色胎记,所以名为青面兽;有的以人物品行为绰号,宋江因为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所以被唤作及时雨;一个郑姓屠夫绰号“镇关西”,喻示他欺行霸市、为非作歹,这为后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发展服务,从而突出了鲁达嫉恶如仇的品质;吴用绰号“智多星”,喻示他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事件)就足以表现他的这一特点;张顺绰号浪里白条,喻示他水性非常好,他也因此成为梁山水寨的水军副都督。

11.此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陷入了奸人设计的圈套,持刀误入白虎节堂(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吃了官司。发配沧州的途中,在野猪林(地名)险些遭奸人指使的解差杀害,危急之时,一条铁禅杖飞将过来,打掉了解差的水火棍救了他,这个救他的人就是鲁达。故事中的“此人”是林冲(名字)。

【2014东城一模】《槐花》

13.要点:①看惯了,习以为常。 1分②印度朋友的惊奇和赞美,引起作者对槐花的注意。 1分③仿佛第一次见到,陌生又似曾相识,发现了新的东西。 1分④努力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尽情欣赏。 1分

14.要点:①我看惯了槐花,就习以为常了。2分 ②印度朋友习惯了看木棉花,就不感到神奇了。2分

15.示例: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抒发了深挚的情感。第○1段运用了描写和联想,写出了槐花的清香、美丽和壮观,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熟悉和赞美。第○17段,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洋槐以情感,写出了与作者的情感交流;用描写表现山石树木,用展现色彩的词语写水写花,写出万物的生机和欢畅,抒发了作者用心感受,发现美的喜悦心情。 第○1段分析3分,第○17段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共7分。

【2014西城一模】《饺子啊饺子》

14.①总能吃到母亲包的美味饺子 ②不想老吃③和儿子因吃饺子闹不愉快 ④吃着高兴(4分。每空1分)

15.示例:①这“味道”指的是母爱的味道。文中写“我”小时候,母亲想尽办法给“我”做肉味饺子,见“我”吃得香就会眯着眼笑,这饺子承载的就是母爱的味道。

②这“味道”指的是家人和睦团聚的味道。文中最后写全家人一起慢慢包出来一个个周正又美丽的饺子,这饺子承载的就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的味道。

③这“味道”指的是儿子孝顺的味道。文中写“我”每周末都携妻带儿回家陪父母吃饺子,这饺子承载的就是儿子孝心的味道。

④这“味道”指的是“我”内心感到愧疚的味道。文中写母亲已变得衰老,“我”却没有注意到,母亲说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我”才猛然醒悟,这时饺子承载的就是“我”内心愧疚的味道。

(共4分。答出两种“味道”即可,每个“味道”解释1分,结合原文分析1分。)

16.示例:歌词与上文的相同点是,都强调了老人希望子女回家,只是为了全家人能其乐融融地团圆在一起,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由此我更深地感悟到子女要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要懂得珍惜亲情,要一家人团圆和睦„„)。(共7分。相同点4分,其中老人希望团圆2分,子女要常回家看看2分;谈感悟2分,语言1分)

【2014海淀二模】《春雪·梅花》

14.答案示例:情景二:在杭州刘伯伯赏梅吟诗作画 情景四:在台北我品读梅花图 (共4分。共4小题,每空2分)

15.答案示例:交代写梅记事的时令背景,衬托梅花凌寒傲雪精神,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共3分)

16.答案示例:外公的教导、抗战后犹见绿梅兀立绽放的画面,以及任老师所画梅花图,写出了中国人心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小而言之,她是不畏艰难的奋斗勇气;大而言之,她是历经忧患而傲然独立、坚贞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刘伯伯、父亲对梅花欣赏与推崇,表明了中国人对高洁、雅致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共7分。象征意义,4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一、“中国大运河”

17.便于南北物资运输;满足军事需要(共2分)

18.答案示例:盘山公路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从而解决车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直接翻越山丘的问题。(共2分)

19.(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共2分)

(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共2分)

20.历史悠久,沟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共3分)

二、《殷和殷墟》

16.①作为商朝都城的时间 ②此前多次迁都的原因 ③盘根迁殷的经过 ④价值 (4分。每个要点1分)

17.盘庚迁都到殷,这里的自然条件比以前的旧都好,社会秩序安定了下来,盘庚能够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所以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3分。“新都条件好”“社会安定”“整顿政治”每个要点1分)

18.(1)殷墟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商朝迁都到殷以后的社会状况,尤其是青铜器制造业得到了发展,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3分)

(2)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可以为研究殷商的历史提供确凿的证据。(2分)

三、《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

1.(2分)要点:用生活中人们“恐酸”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说明。(评分说明:交代现象1分,引出酸碱度说明1分。)

2.(5分)要点:因为小李的血液和尿液的pH都在正常范围值之内,所以不用补碱。因为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人类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并且人正常的尿液的pH多呈酸性,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所以补碱也没用。(评分说明:分析“不用补”2分,分析“补了也没用”3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议论文阅读练习答案

一、《 坐得住才立得起》

20.(3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吸引读者。

21.(2分)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坐得住。

22.甲② 乙③ 丙①(3分)

二、《非宁静无以致远》

20.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应该追求内心的静。评分:共2分

21.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用诸葛亮训子的话提出“夫学须静也。”并阐释读书需要安静的环境这个道理,又引用张恨水的话和陆游的诗句证明坏境安静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接着从战争年代社会环境动荡致使没有好的读书环境与和平年代大学读书环境被商业化破坏两个反面角度强调环境对于读书的重要性。

评分:本题4分,借诸葛亮的话阐释环境重要1分,正面引张恨水话、陆游诗为证1分,反面战争年代,和平年代各1分。

22.用《论语》所说的知者、仁者尚且都有静的品性,告诉人们要追求静的品性。从总结号召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评分:本题2分,找到联系1分,作用1分。

三、《知耻》

20. 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共2分)

21. 答案示例: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共3分)

22.答案示例:

首先提出“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观点。然后举出德国知耻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事例,从正面进行论证;又举出个别国家由于不知耻而让国家背负正义谴责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知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共3分。“首先”1分;“然后”1分;“又”1分)

四、《说说“质疑读书法”》

20.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又要有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或我们要运用“质疑读书法”去读书。)(2分)

21.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善于质疑,不被书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一事例充分证明利用“质疑读书法”,就能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

促进新的发明和创造。(3分。事例概括2分,证明观点1分)

22.首先指出“质疑读书法”,需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接着引用阿拉伯尔的话做进一步阐释,指出具体的方法;然后用李时珍的例子来证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3分。每个要点1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