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阅读训练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3:53 影响了:

  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但是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的学生虽然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已经开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了,但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缺乏从方法到途径上的去探究性地学习,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被动,课堂里死气沉沉,教与学都显得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就是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脱离“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这样,根本谈不上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积累优秀的诗文80篇。这些要求中既关注了学生古文化的沉淀积累,还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心得要求,即“教师要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关注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那么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做呢?笔者在近20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文言文教学从以下几个环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诵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我在每堂文言文的教学中,必先要读。一是读通:指疏通生字
  新词,字的注音要读正确;二读熟:包括对节奏的停顿、断句等初略把握;三读理解:就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篇文言文一般读三遍以后,语感增强了,课文的内容和意旨就慢慢融入学生大脑了。
  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长句子的朗读指导,可在反复的读中,正确的断句、理解。
  二、点——教师的适当“点拨”
  点拨就是在学生熟读之后,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和学生的
  疑难。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是让学生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的把握大意,并圈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这些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就会激发其学习的激情,就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一定的愿望,就能促进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借助工具书或者问老师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并做好记录;第三是推荐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意思或者疑难点(师生可以互相推荐)。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不宜过多的讲语法特点,只要让学生结合语境掌握该词在本文中怎么样理解就行了。如“之”的用法,有的老师在讲时,就给学生灌输“用在主谓之间,不翻译”,学生就对这个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还有例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这些语法知识就够学生疑乎了,更不用说理解了。
  教师点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不断的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做到举一翻三的能力了。
  三、译——就是翻译课文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关键一环。初中阶段强调的是直译为主,要指导学生方法的运用。我在教学中强调方法的运用,教学生“12字直译法”——“变单为双”(就是变单音节为双音节,采用组词、扩词的方法)、“变古为今”(就是将通假字、古今意义的运用变通)、“变拗为顺”(就是调整语序,如“蒙辞以军务”——“蒙以军务辞”)。 学生在翻译时,教师首先明示应遵循“忠实原文,不违背原意”的原则,学生自译、互译。运用保留、增补、替换、调整删减等方法来翻译。这样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积累以达到提高理解、掌握、分析能力的目的。
  四、议——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
  这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个清晰的梳理,也是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人文上得到培养。
  议一议文章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这个宜采用边读边议的形式进行。当然,也可能有学生会提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毫无意义的问题。此时,教师要把握文章的记叙线索和文章的主旨,不能让学生扯的太远,既要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有要有原则性、有重点的指导,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我在教张岱的《湖心亭赏雪》时,我抓住金陵客一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为突破口,“此人”指什么样的人?学生很轻松地说出“痴迷雪景、志趣相投、闲情雅趣”等词语,教师又问:“舟子有无闲情雅趣?从何处可见?”学生分析“舟子喃喃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两个“痴”字写出了舟子的不解,他认为不可思议,更无法感受到雪景之美。以“舟子喃喃语”结尾更从侧面衬托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写出他偶遇知己的惊喜和欣慰。一堂课学生不但欣赏到古人词章的优美,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意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法。所以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五、引——将知识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引向更高层次。
  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却不能满足,而应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课改后,新编初中的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其中的大意是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最终能感悟到作者透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熏陶和感染。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当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还应该循序渐进地组织系统训练,用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充塞学生的头脑。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参考书目:
  李保初、周靖《文言文教学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
  卢光耀《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