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议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议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_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4:05 影响了:

  创造性思维并非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不依常规,寻求变异,进行放射性联想的一种思维;聚合思维是对已知信息比较分析,概括出最优方案或共存的根本问题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综合信息的反馈。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平时的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在21世纪人才素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效地发展中学生的创造力,追求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已成为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议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 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开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生命。因此,教师应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1.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
  历史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
  2.教师应精心设计阶梯形和发散性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形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异乎寻常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 发散思维的有效激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思维的流畅性越好。历史现象之间及其内部无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其发生发展也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因而在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应畅通、迅速,另一方面要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应多进行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二特征,它是指面对问题情景时能随机应变,不拘现在某一方面。当解决问题的某一思路受阻时,能迅速地转移到另一思路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培养思维的变通性,首先要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所谓逆向思维,即改变正常思路,遇到问题“倒过来思考”。童年时代的司马光砸缸救小孩,就运用了独特的逆向思维,采取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观流之去向”,而且是“寻流之源头”,从而有效避免了一味正向思维的机械性,活化了思维。其次要注意进行侧向思维训练,即利用知识间的相似或相近部分进行联想与类比,以获得新的启迪。因此,发散思维的有效激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
  三 不断追求聚合、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聚合思维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双方辩证统一。发散思维对问题的探讨和解答,不限于一种方法或结论,而是在现有的知识和史料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向四面八方去辐射,以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常规,从而产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成果,然而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逆向聚合思维,反馈新信息,经过思维的选择、定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最佳思维成果。在这两种思维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在创造性思维中起关键作用,另一方面聚合思维也并非无所作为,不管发散思维的信息如何新颖,离开了聚合思维的作用,发散思维最终将一无所获。由发散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到经过逆向聚合选择最优化的思维成果,一个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整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沿着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轨迹,循环往复,不断地发散与不断地否定非最佳答案,直到获得最佳创造性结果。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虽然也大胆地运用发散思维,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抓住了重点而忽视了两点,只抓住了发散而忽视了聚合思维的返流作用;只注重了培养每一种思维的单项训练,而忽视了聚合与发散思维相互结合的综合训练,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学习历史,应要求学生既要同中求异,在发散中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又要异中求同,在聚合中把握事物的共性,认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创造性思维就是一个不断寻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只有当这两种思维同步共振、协同活动于变融升华中才能解决历史学习中复杂深奥的问题,从而获得新颖、高品位的思维成果,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坚持民主、平等和实事求是两项原则,要按新课改的要求因人施教,激发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责任编辑:王以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