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高中所有文言文目录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高中所有文言文目录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4:10 影响了:

  一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现状  大多数高中生对文言文的意义都有较明确的认识,虽然客观上觉得有必要学习文言文,但主观上还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真正喜欢起来很难。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里的“浅易”一般地指思想内容不太复杂,凭借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水平可以理解,表达方法也较合乎常规、不太怪僻,语言文字较合乎规范,是古代典范语言,其中的名物、典故较常见,故属阅读难度不大的文言文。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仅要求“了解”,且强调“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意味着要调整过去将文言文教学异化为文言词法、句法教学的倾向,将文言词法、句法与具体的阅读实践结合起来,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并运用词法和句法,重视阅读实践,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可以说新课标为文言文阅读教学指出了教学重点和明确了方向。
  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索
  1.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读文言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修订前的大纲所规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都已不做要求。故现在初中毕业生少学了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言知识,积累的词汇也有限,因而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注意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完成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
  在讲授过程中,特别是特殊语法现象,学生一时很难理解,应尽量举初中所学内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举出很多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内容,特别是他们曾经背诵过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容易。如我在讲《劝学》中的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时,我列举了初中课文《马说》中的一句话“马之千里者”,学生们都知道这是“千里马”的意思,“千里”是修饰“马”的,放在了“马”的后面,就是定语后置了,由此我又引申了一系列的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之……”、“……之……者”等等。此时学生感到高中文言文语法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其实在初中早已学过,只是在高中阶段把它们规律化,总结出来而已。
  总之,当前的高一文言文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内容的变化和方法的改革,搞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恰当安排量和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往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诵读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诵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
  我们知道,培养语感对学好一门语言非常重要。语感从语言环境中来,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在语言环境上相对处于劣势,因为我们现在学习古文,不可能回到古代,不可能像古人那样说话或写文章,特别是对涉足文言文还不深的高中生来说,培养文言文语感,诵读就是关键。诵读的过程,是最基本的感知过程,诵读得越流畅,感知得就越好。文言是一种“死语言”,不可能有交谈的环境,诵读代替了交谈,对建立语感格外有效。语感建立的程度,是与诵读材料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的高低成正比的。语感就是在对语言多次重复的诵读训练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因此,诵读是提高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3.结合教学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完成这种活动的效率。相反,如果他们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学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语言大多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艰涩难懂,因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谈“文言”色变的现象。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数篇幅短小,故事性强,针对这种情况,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鸿门宴》《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学到了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品尝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系统地补充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文言文,还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这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知本探源都有好处。历史文化知识细分起来很多,基本的如天文地理、岁时节日、礼仪制度、职官改革、学校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及其他等等。老师在平时讲课中,应有意识地、系统地介绍一些相关文化常识。例如,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文的主人公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调迁都要涉及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这类词语在考题中出现的几率很高,掌握这类词语对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这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集中强化记忆很有必要,如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进、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出;(4)表辞去的:辞、致仕、乞骸骨、归故里。
  又如,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2)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3)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4)主簿: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5)侍郎:中央机构中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总之,对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这类高频词语归类整理,益于高中生快速阅读文言文,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可以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四 结论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高中文言文教学要走出困境,既需要学生观念的转变,也离不开教师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业务水平,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从对文言文陈旧的观念中转变过来,由苦恼变为喜爱。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衷心希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周振甫.怎样学习古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2
  [4]黄立芹.文言文教法略探[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1)
  〔责任编辑:王以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