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之浅见]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之浅见]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4:45 影响了:

  "课改","课改",这两个字红遍了中国各中、小学校,一时间,各学校掀起一片改革浪潮,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已卷入这个浪潮中。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不仅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就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局部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观念缺乏更新
  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接受新课改,不相信新课改,也没有在新课改中尝到甜头;有的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身信心不足,说到家是害怕新课改,不敢尝试;他们完全远离新课改,所以无论是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仍然沿袭自己过去的那一套,讲课满堂灌,练习满天飞。
  二、学生自主预习还没有形成气候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也是改变课堂结构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差班来说,大部分学生独立性差,提前一天发给的预习任务,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导致第二天的小组讨论就无法开展。
  三、只求"表面热闹"的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实施了课改,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 可是学生一节课上下来,讨论的就是那么几个同学,发言的更只是班级的佼佼者,其它同学成了旁观者,看起来积极配合教师与其它同学,其实一节课上完了,还不知道学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四、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要忘了有时课本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看书的好习惯。
  五、让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老师害怕达不到自已想要的目的,就把答案说了,这样,新课标就难以实施,也就谈不上新的课堂模式了。这也就为我们数学老师提供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讨论与不讨论,讨论的时间要多长?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和考纲比较熟悉,对于又初教数学又没有经验我来说,简值是一种挑战。
  六、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鉴于此,我认为新课改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6.1 正确对待教材。传统的教材是教学中的"范本",是教学中的依据,教师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而且每堂课的内容也已固定,任务明确,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也一目了然.而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教材只是"蓝本",而不是"范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增删,甚至例题练习,还包括进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自由度"增大了,当然这个"自由度"不是由教师的随意性所决定,而是由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决定.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难了。
  6.3 实行分层教学教案设计
  6.3.1 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要求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6.3.2 教法学法的制定。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3.3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内容C层学生是重难点,而对AB层学生而言,又较简单,因此要注意区别对待五、练习与作业的设计
  6.3.4 分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分层练习和作业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我们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