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帝霸【漫话端午节】
 

帝霸【漫话端午节】

发布时间:2018-12-27 04:46:29 影响了: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浴兰令节、女儿节、端阳节、蒲节、千秋节、地胜节、午节、重午、端五、重五等等。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名称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每个名称都有它的来历。
  天中节 在吴自牧写的《梦梁录》里说道“五月五日天中节”。
  浴兰令节 在《梦梁录》中曾记述:“仲夏一日,禁中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
  女儿节 相传汉朝时有位著名的孝女名叫曹娥,在她14岁时,因父溺死于今日浙江省境内的一条江中,尸体沉没于江底,她沿江号哭七日,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而死,其尸负父尸而出。当地人为了永远纪念她,教育人们尊老爱幼,继承和发扬这一美德,便把此江命名为曹娥江,并立碑纪之,把曹娥死的这天,定为女儿节。
  端阳节 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故名为“端阳”。
  蒲节 《幼学句解》称“端午是为蒲节”。昔日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辟毒,故云蒲节。
  千秋节 在洪迈《容斋随笔》卷一述:“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另据宋�《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午节 按照农历以地支纪月的方式: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因为节日是处在五月,故称“午节”。
  重五、重午 端午节这天,正逢月日均为五,“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以称“重五”或“重午”。
  端午、端五 “端”是开始,也可以说是初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五”与“午”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也就是初五。《风土记》有云:“仲夏端午,初也。”
  在我国民俗中,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总习惯吃粽子、饮黄酒、佩戴香包,用艾叶熏房子、插柳、插艾;临河傍水的地方,还举行龙舟竞渡等活动。在这每项活动中,又都有它的含义。
  吃粽子、饮黄酒、赛龙舟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他为了挽救国家,多次向楚王提出改革内政外交的意见,楚王不但不听,反撤了他的职,并赶他出京城。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城,屈原觉得自己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于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今日湖南省境内的汨罗江,以身报国。当地人闻讯后,争先恐后划着船去抢救,但迟了一步。人们敬仰和怀念他,便把他投江这天,定为端午节。2 000多年来年年纪念,代代相传,绵绵不息。据传,屈原投江以后,沿江群众把米、粽子和黄酒投洒在江里,一方面祭祀他,一方面喂鱼和蛟龙,希望他们吃米或粽子,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端午节赛龙舟,也是屈原投江后沿袭下来的,意在表达和重现当时人们抢救屈原的情景。
  端午节的清晨人们习惯拿上镰刀到野外割艾、割柳条,回来插在自己房檐下或门窗上,有人说,此风俗是为了蒙蔽天官,让他们误认为凡间疾病横行,门上和窗口都长满了野树,便不再打发病魔下凡。
  端午节除纪念屈原、曹娥外,还有几种说法。第一说,认为端午节是庆祝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第二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生日,来源于吴越一带人民原来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第四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第五说,认为端午节南、北方意义不同,南方纪念屈原,北方则是踏青春游的节日。第六说,认为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第七说,认为端午节是在纪念沔阳的四位劫富济贫的豪杰。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过端午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在陇东,这一天孩子们早早起床,把五彩花线绑在脚踝、手腕上,头上戴上用杨柳树条拧成的环状帽子等,这是为了避灾驱邪,乞求吉利。对于许配给他人的姑娘来说,这天还要等待郎君上门背来的锅盔,用以与父母同享,以示庆贺佳节。这一天,穿戴一新的妇女们,佩带上自己用硬纸、细竹棍、彩线精心制作的香包,举行一项重要活动――踏青,他们三五成群地到野外狂欢,尽情游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