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北京最美乡村排行榜【2009年度“北京最美乡村”】
 

北京最美乡村排行榜【2009年度“北京最美乡村”】

发布时间:2018-12-28 04:14:01 影响了:

  身边的美景天天有,且无处不在,免去了长途跋涉的辛苦,让我们来到北京周边,将美景收在眼里,印在心中。走进2009年度“北京最美乡村”,欣赏美景之余,吃上一回农家饭,享受一次农家乐,感受乡间最淳朴的自然风情。
  
  花的世界,果的天堂
  大兴区 梨花村
  
  春赏梨花秋摘梨。时至秋季,想亲自感受一下丰收的喜悦就去位于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东岸的梨花村,村里有北京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万亩梨园。这里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3万棵,形成了全国罕见的平原古梨林群落。其中,拥有417岁树龄的贡梨树曾被明朝万历皇帝御封为“金把黄”。走进万亩梨园,场面蔚为壮观。
  “吃瓜要吃脆沙瓤,吃梨要吃金把黄”,这是流传在庞各庄镇的一句俗语,能与庞各庄的西瓜齐名的,梨花村的金把黄鸭梨可称得上是梨中精品。熟透了的鸭梨通体金黄,甜蜜汁液令人口齿生津,每到秋天总能吸引很多游人前来观光采摘。
  梨花村自1994年开始举办第一届赏花会、采摘节,至今已举办了16届。目前,梨花村已发展成为市级民俗旅游村,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11747.3元,还是北京市唯一的果树专业村。
  梨花村的村民心灵手巧,葫芦烫画成为当地一绝。用烙铁在浅色的葫芦上烙上深色纹理,纹理浓淡不一,从而呈现出种种景色,尤其是用细笔勾勒的山水,极具古画神韵。
  梨花村还是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中18条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形成了“一路六街通南北,九道二巷穿东西”的格局,并在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按照“一街一品”栽种了石榴树、柿子树、枣树、山楂树等果树。梨花村正如其名,是一个花的世界,果的天堂。
  
  京南满族文化明珠
  大兴区 巴园子村
  
  想体验一回满族风情,就来巴园子村。巴园子村是远近驰名的满族文化特色村,被誉为“京南满族文化明珠”。巴园子村位于北臧村镇中部,北邻大兴新城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这里95%以上的村民都姓巴,皆为满族镶黄旗后裔,整个村子是大兴区唯一突出满族文化建设的村庄,祖祖辈辈的村民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村内保存有“巴氏宗之谱系”,历史文化悠久。巴园子村民以满族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满族建筑、宗教、民俗等文化内涵,综合考虑满族八旗制、萨满教信仰、语言文字和服装文化特色,以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满族民居建筑文化为核心,完成满族风格文化大院、文化长廊等改造项目。
  村里的文化长廊堪称“一绝”。文化长廊里不仅有双龙戏珠、双凤还巢的花灯,干净整洁的甬道旁还布满伸手可触的藤蔓。226米的文化墙,东面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为主,讲述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60位“圣、贤、仙”的故事;西面以满族文化为主,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介绍清朝十二帝及满族的发展历程、风俗习惯。
  全村以特色种植和观光采摘旅游为主导,农产品种类涉及西、甜瓜、蔬菜、樱桃、草莓、枣、杏等,在采摘之余到村内“花蹊竹韵”小憩片刻,感受浓郁的满家人风情。“花蹊竹韵”寓意“曲径通幽”,六个竹亭分别命名“幽兰亭”、“爱莲亭”、“赏菊亭”、“咏梅亭”、“醉翁亭”和“陶然亭”。各竹亭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与绿化树木浑然一体,突出了满族文化特色。
  来到村里,戴旗头穿旗袍的满族姑娘万福待客,上百年历史的巴氏宗谱古墨犹香,民俗户门口悬着的镶黄旗子迎风招展,处处都能领略满族的文化特色。吃上一桌八碗八碟的“二八满汉宴”,喝上一杯滋补豪爽的满族鹿酒,定让您觉得不虚此行。
  
  花绿荫花、和谐满村
  顺义区 庙卷村
  
  庙卷村位于顺义区西北部,距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驱车5分钟车程,紧临顺义新城核心区,先后荣获“首都生态文明村”、“首都卫生村”、“北京市先进体育村”、“顺义区文明富裕村”、“顺义区五好标兵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生产美。村党支部通过“定责任、严把关、巧引导”的方式,先后引进企业13家。这些企业的进驻极大地繁荣了村集体经济,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实现了企业入驻与劳动力就业的双赢。生活美。近几年,村党支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围绕“新顺义、新庙卷,新体育”这一主题,以高起点、高品位、高规划为目标,先后投入550余万元,不断完善新农村文体设施。建成了1200平米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内设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房、洗浴中心等室内健身配套设施。环境美。庙卷村围绕“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建设花园式村庄。全村共铺设柏油路总面积1.4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42%以上,村内建起了多处村中花园,主要道路两侧、村边种植了桧柏、黄杨、合欢、金叶榆等常绿树种和婀娜多姿的金丝柳或挺拔郁葱的白杨,实现了村庄三季花开、四季常青。
  
  社会主义新农村
  顺义区 石家营村
  
  石家营村位于马坡镇西北部,陈衙路纵穿村境。石家营村作为北京市80个“整理推进型”新农村试点之一,抢抓筹办奥运和顺义新城建设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整治,切实完善村政设施建设。经不懈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完成了村委会办公综合楼、厕所升级改造、改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建设工程,建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商业便利店。完善封闭设施建设,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了农村社区化管理。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建起了大众图书室、室内外健身场所、集文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广场、百米文化墙壁等文体设施。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村民安装了有限电视,实现了宽带上网。积极开展劳动技能、文明礼仪教育等各类培训和“九争当”评比活动,村域文明程度和村民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村”、“北京市卫生村”、“北京市生态文明村”、“顺义区首批文明富裕村”、“顺义区文明小康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画家村
  通州区 小堡村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地处宋庄镇政府西北侧1公里,南临102国道,西临外六环疃里出口。交通方便,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现在的小堡村是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稳定、发展、和谐的新农村形象。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连续四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并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北京市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而自1993年以来,大批国内外艺术家先后入住小堡村,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至今已完成艺术家资源的聚集,早有“小堡画家村”之称。发展至今,村内有各类艺术家500多名,文化机构组织25家,美术馆4家,已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聚集区。艺术领域涉及到13个门类,包括油画、国画、雕塑、装饰、新媒体、行为、文学、诗歌、音乐、影视、原生态民歌、策展、学术评论等。这些艺术家的聚集,使小堡画家村声名远播,影响波及到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现在,小堡村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小堡村已成功地协办两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如今这里有农民自己的艺术品画廊,如韩燕画廊,字画装裱店等等,更有值得一看的美术馆、画廊包括索卡艺术馆、雅圣美术馆、由由画廊等。值得一提的是,小堡村将建设50亩的工艺品基地,传承并发扬北京古老的文化传统。
  
  京郊板栗第一村
  怀柔区 六渡河村
  
  六渡河村坐落在怀柔区渤海镇的南边,全村共有229户、总人口529人,有劳动力333人。拥有6000亩山场,4000亩板栗树,平均年产 板栗50万斤,人均近1000斤,2007年被誉为怀柔区“京郊板栗第一村”。2008年获得了北京市卫生村、旅游行业先进集体、区级文明村等称号。结合“京郊板栗第一村”的建设,六渡河村以产业发展为基础,旅游拉动为龙头,板栗文化为纽带,打造品牌为效应,重点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挖新意,推出了古色古香的“糖炒栗子”及其它手工艺品。今年六渡河村还办理了采摘认养园,市民可以认养栗树,来农村体验生活,秋天亦可采摘板栗,并能够现场炒制糖炒栗子。
  六渡河村的民俗旅游起源于原始部落游乐园的建设,在1997年达到顶峰。原始部落游乐园始建于1994年,游览项目有狩猎、钓鱼、插鱼、划船、板栗采摘等,2006年因经营不善停业至2008年。去年9月安旺房地产公司承租,使游乐园重新启动。
  2008年怀柔区重点打造的栗花沟横跨六渡河村,整治了河道,绿化美化了村边公路,建设了板栗市场、湿地公园、亲水平台、特色一条街等。板栗市场建有风格独特的木屋6栋,用以炒制、销售板栗、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品等。2008年栗花沟开沟及虹鳟鱼美食节、怀柔区板栗文化节就在板栗市场举办。
  
  民俗旅游专业村
  平谷区 雕窝村
  
  雕窝村坐落在黄松峪乡深山,是一个仅有40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内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花香四溢。举目眺望一派山水好风光,连绵巍峨的山脉,苍翠峻秀,让人心旷神怡。雕窝村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是一个自然山水与人类文明和谐统一,相生相融,完美结合的神奇小山村。因此它吸引了诸多文化名人到此居住,远离喧嚣的尘世,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家户户的直拨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上网,又可以让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尽享现代人生的快乐。
  雕窝村是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全村仅40户人家,130人。其中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农户3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劳动力8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85%。2003年被评为市级民俗村,有市级民俗户38户。该村以民俗旅游为主,不断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雕窝特色的民俗旅游:除了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菜,远近闻名的烤全羊外,最值得一提的是独具特色的利用果树木炭烤制出的“烤全羊”,羊肉色泽金黄,外焦里嫩,令人垂涎欲滴。现雕窝村一次能满足2000人同时就餐,并保证600人同时入住。
  农家院的门脸上醒目地悬挂着著名作家浩然题写的牌匾――水灵山居。村里还有著名画家陈克勇创办的“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名人王蒙先生、版画家叶有良先生等文化界人士的加入,更提高了雕窝村的知名度。
  
  北京第一缕阳光诞生地
  密云县 花园村
  
  花园村坐落于密云新城子镇东北部,距密云县城70公里,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燕山主峰雾灵山北麓,安达木河上游,与河北省兴隆、滦平、承德接壤,是鸡鸣闻四县之地,古老的长城巍然耸立,山间溪水缓缓流淌,北京第一缕阳光在这里诞生,东极仙谷自然风景区坐落在这里。
  因在雾灵山脚下,地处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逢有险峻山峰之处,均可见到长城、烽火台、古城墙。现该村东部与河北省交界处仍有保存完好烽火台和黑谷关城池一座,南部有五虎门长城水关一座目前保存完好、新开发的东极仙谷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里面。在该村周围方园十公里的面积里,是建立高档宾馆、民俗度假村、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个人投资置业,休养生息的"世外桃园".花园村自批准为民俗旅游村以来,至今发展民俗户以有44户,5家度假村,日接待住宿、就餐能力800人次,并配备电视、卡拉OK、篝火、村建安达木河观光休闲路一条,精品采摘园一处,流水养殖小区一个,供游人观光、散步、采摘,垂钓,娱乐,其乐无穷。
  登五虎水关奇长城,迎北京第一缕阳光,驾游东极仙谷到四县交界,视长城古敌楼忆圣火采集。
  
  民俗户里结禅缘
  房山区 水头村
  
  水头村因南泉水河发源源头而得名,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北部山区,全村共186户,有490口人,“千年古刹”云居寺坐落村内。自古南有少林,北有云居,“北方古刹”云居寺为水头村增加了特有的人文美。云居寺内珍藏着的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6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水头村特有的幽静秀丽环境,奇特迷人风光,吸引了八方游客来此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一游。
  依托云居寺佛教文化,该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做强“与佛结缘、听佛故事”,“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摘果品”等集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通过民俗旅游、沟域休闲观光产业、农产品加工、菱枣采摘四大产业,使村劳动力100%实现就业“千年古刹”云居寺坐落村内,文化底蕴厚重,是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周边景点还有十渡、古战道等。
  通过新农村建设,水头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他们利用素斋区和农家特色区全力打造民俗接待餐饮精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游、购、娱等与石经文化相关的特色项目。
  爨底下村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小村海拔650米,属清水河流域,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悦耳的鸟鸣,常打破山村的寂静,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
  
  世外桃源,古迹山庄
  门头沟区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是门头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座北朝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古镇小村的几十套四合院,主次分明,青砖灰瓦,玉阶雕梁,古香古色。全村统一构思,各成单元,并配有防汛、照明、防盗设施。四合院内,设计独具匠心,门楼等级严格,影壁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刀法朴拙;颂辞、壁画、楹联俊秀典雅。村中一条东西走向、完全用彩色石板铺成的小巷,曲径通幽。
  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和口外的要道,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自然景观。墙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标语,以及互助合作、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中,犹如走进历史长廊。
  这里是拍摄电视剧、电影的天然基地。最近几年有“侠女十三妹”、“华容道”、“迎春花”、“追杀袁世凯”等几十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