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师生和谐相处,主导在老师】 师生和谐相处英语作文
 

【师生和谐相处,主导在老师】 师生和谐相处英语作文

发布时间:2019-01-14 04:27:22 影响了:

   [摘要] 师生和谐相处,主导在老师,为师者应先从自我做起,做起来很难,不做更难,努力去做了,赢得了学生也赢得了自己,这是一个双赢的话题。   [关键词] 师生 和谐相处 自尊
  
  一次德育实践案例:
  刚接班时,××同学上课说话,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却激起了他的叛逆心,引起了课堂上的冲突,师生都很不愉悦。我与他的谈话是从他轻车驾熟、信手拈来的检查开始的。
  学生在检查中说:“因为我的一时冲动,伤了老师的自尊”。
  我反问他:“什么是自尊?”学生迟疑,回答不上来。
  “自尊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能把它挂在嘴边,以反击对方。什么是自尊?让我来告诉你。自尊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高贵的体验。”
  学生的神情很专注,显然没人跟他专门探讨过自尊问题。
  “你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老师这种内心的高贵体验得不到满足,所以你的确伤了老师的自尊。那你呢?你的自尊是不是也受到伤害了?”
  学生的第一反映是摇头否认,但他的表情充满疑惑,而且神情更加专注:老师怎么能主动说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呢?这肯定与他以前的经验不相吻合。
  “肯定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你,你觉得在同学中丢了面子,换句话说你内心的高贵体验得不到满足,所以你的第一反映就是顶撞老师,去毫无顾及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不对?”
  学生听得很认真,显然我这番话触动了他。
  “你如果真要维护你的自尊,能不能从一开始就做好?不要让老师批评你?”
  学生心悦诚服地点点头,看来这番谈话真正说到他心里去了。我为自己这次成功地德育实践而骄傲。
  结果:
  这是一次很平等的关于尊严的对话,不是站在师与生的立场上,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在用心交流这个话题,没有任何的说教成分,但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总是很注意维护师生间相互的“尊严”,学习状态很好,在高考中取得了美术专业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
  引发的思考:
  这件事长时间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与课堂上严厉的批评相比,显然心平气和的心灵对话更能彰显出教育的实效,让学生感觉老师作为朋友的真诚,而不是在枯燥、呆板的说教。
  同时,这件事也对我原来所固守的师道尊严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不得不承认高高在上迂腐的去固守师道尊严是失败的。师生关系的和谐需要师与生的共同维系,更需要老师多一分宽容与理解去面对时代的变化,面对个性太过张扬,在我们看来越来越难教的学生。有些事实是永远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须去正视它。
  一、审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变,为师之道亦应改变
  1.师生间代沟呈扩大趋势
  在学生当中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20年形成一个代沟,七八十年代是10年形成一个代沟,八九十年代则是5年左右形成一个代沟,现在则是差两三年就说不到一块儿去了。代沟时间间隔呈逐渐缩短的趋势。学生的话很形象地揭示出了我们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急剧发生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按照这个衡量标准早已不是一、两个代沟的问题了,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个性太过张扬、独立、自主、叛逆、耐挫性差,容不得半点批评(即使是他做错了)的学生。因此,如果老师继续抱守着几十年前的残缺观念,板着面孔而不俯身倾听交流,抱守着师道尊严的原则不放,只会使师生间的隔阂更深,交流更困难,关系更难融洽。
  2.学生获得知识呈多元化趋势。这是一个知识信息急剧爆炸的时代,知识淘汰的速度加快,学生接受信息知识的渠道增多,学校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老师也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赢得学生的信服与爱戴很难,这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而今,时代在变,为师之道亦应改变。正视事实,正视我们的教育群体,正视无可更改的教育现状,作为老师的我们惟有加强自身涵养,以饱满的学识和丰厚的人格去赢得师道尊严,而不能再机械地再以几十年前的标准来迂腐地衡量学生,要求学生。
  二、审视现代的师生关系:少一点训话,多一点对话
  中国自古隆礼尊师,“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蕴含着丰厚的学识底蕴和厚重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教师是权威,是中心,以长者身份自居。但不可否认古为师者在要求学生尊卑有序唯唯诺诺绝对服从的同时,也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关于师道尊严的最早出处来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师尊,师尊然后知敬学”,讲究的是师严――师尊――知学。然而,在讲究民主、平等的今天,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唯一的信息来源,其绝对权威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命令式、粗暴式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几乎是无效的,他们会义无返顾变着花样地叛逆、对抗,长此以往,师生关系恶性循环。训话只能导致师生间的关系更加紧张,走进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心灵深处脆弱敏感的所在,进行民主的平等的交流对话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不能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权威。
  三、审视“师道尊严”:为师者要以“师道”赢“师尊”
  要不要“师道尊严”是当今讨论的热烈话题之一。时代的发展在拷问我们这些为人师者,谁能禁得起师道尊严的挑战,现在的学生早已不是过去的学生,盲目而机械地让学生服从教师的权威,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一个人的尊严来自于他的行为,“师尊”建立在“师学”、“师道”的基础之上,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人品好,讲课好,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过如此,“亲其师,信其道”,折人以心而非折人以威,一位老师如果能禁得起“师道”的考验,也就无愧于“师尊”了。如果只会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时时出错、口碑极差,为师者不能以师道服人,何谈师尊呢?因此我们在抱怨学生难教的同时,一定要把盲目的面子与尊严稍微一放,在内心深处拷问自己,是否符合师道尊严的要求?
  师尊并不意味着老师抛弃尊严,跪着教书,向学生乞求讨好什么,恰恰相反,而是以一颗尊贵的心灵与学生进行一场民主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因势利导,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相互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前提。
  四、审视我们的教育观:你曾为随时面对的德育精心备课吗
  教师肩负着“教学”与“教育”的双重使命,因此教师要突破狭隘的备课观念,树立大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为专业课的教学而备课,而更要为育人备课,认认真真地上好随时都要面对的德育课。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总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听惯了千篇一律的说教,对老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诲充耳不闻,试举一例就很形象地说明问题:
  周六上课讲卷子,提问××,答:没带。正说着,手表链不知怎么就脱落了,很戏剧化。我避免了正面冲突,暂且搁下。
  周一,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帮忙修一下手链。男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捣鼓好了,满脸疑惑恭恭敬敬地递给我。我问他:“你知道这快表链为什么突然断了吗?”我的本意是想进行一番形象的比喻:“表看起来是突然断的,但其实有一个长时间松懈的过程,学习亦如此,不能有任何松懈,你学习的链子今天掉一点,明天掉一点,最后高考的时候就会掉一个大链子。”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哑然失笑:“让我气的”。这句话是脱口而出的,没有一个大脑思考的过程。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联想?我唯一的答案就是:我们僵化教条的德育模式教给孩子的思维定式!少一些尊严,多一些宽容理解吧,认真去思考面对我们的学生,备课无处不在。
  五、审视我们的教育过程:能否多一点艺术
  学生习惯了我们这样的训导方式:叫过来即批,狠狠的批,叫来家长接着批,直到他承认错误。然而,学生是否真的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错误了呢?不尽然。教育学生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精心准备一次德育课很难,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准备不同的教案,不要老生常谈,找到谈话的切入点,讲究一下谈话的艺术,丝丝入扣,环环相接,这样方能在学生面前游刃有余。学生会佩服老师的睿智与内涵,更会打心底里心悦诚服,因为你的谈话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本文中举例的两次教育实践我都做了精心准备,注意了谈话技巧,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最后,我想到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厚重,我们面对的教育群体无法改变,改变的只有自己。师生和谐相处,主导在老师,为师者应先从自我做起。做起来很难,不做更难。努力去做了,赢得了学生也赢得了自己,这是一个双赢的话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