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及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及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7:43 影响了:

  在日常教学中,有一种教学叫无效教学,就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效教学的原因很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下一些教学活动方式容易造成无效教学。�
  1.教学活动形式化
  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但是都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合作讨论不深入,在实践活动中不能透过数学现象认识数学的本质等。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两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 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2.学习方式单一,学生没有兴趣
  有极少数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还很单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学生跟着练习,也有部分老师认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讲授性的方式转变为探索性的方式,其实不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单一被动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索、实践、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总之,学习方式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把学生引导到课堂上来。�
  3.教学中随意偏离目标
  教学目标是可以生成的,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以偏离太远,忘记了本节课的原定目标,完不成目标,当然达不到有效教学目的。�
  4.浅层次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思考和容量,数学知识的容量,数学能力的要求,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
  知道了无效教学的原因,如何让教学变为有效教学呢?一般地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可以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4.2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上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有的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 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当然比无意学习效果要好。明确学习目标,有时不仅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上什么,还要知道这一阶段学什么,有关这些,新教材在每章开始前都有引言,它们的目的也正是如此。教师要利用好它。把教学目标通过导言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计划。�
  4.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劳、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讲解;凡能由学生表达的,不要由教师写出。�
  4.4 学习的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无问题”教学可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便会“依葫芦画瓢”,不知“所以然”,当然就难以有应变思维了。况且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生困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课堂中学生没有任何困难,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没有益处的,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出现困难后,教师怎么处理,怎么引导,这里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时候。�
  4.5 提高有效学习的时间;什么是有效学习时间?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投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非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存在的。比如说:学生已经懂了,教师还要照章讲一遍,有的问题太难,学生听不懂,它也是非有效学习时间。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4.6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层教育,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只重视个别层次的学生,都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有违新课标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初衷了。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以下情形;老师只和个别学生对话。老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就认为全班同学都懂了,其实不是,老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可能这个学生的速度比较快,而下面有一些学生还没有做好,老师就认为学生都会了。以上都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在运用时要适当改进。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让全班同学先思考一段时间。提问的时候先让中下等生先回答,不会后再提优生,板演也是这样,这样就不会让优等生掩盖了中下等生不会的情况,教师也好对教学作些补充,而不是按部就班。�
  4.7 教学过程要合理,富于思考;数学离不开思考,更离不开深层次的思考。在教学中要避免表面化,浅层次的现象。一般地,思考的层次有三个方面:①练习性的,也是一种操作;②理解性的学习;③探索性的学习。教材中经常安排一些富于思考,探索性的问题。教师要好好利用,把学生引入深层次的思考,再总结,而不可轻轻带过,或干脆置之不理。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持之以恒,我们的学生就是富于思考的学生。�
  4.8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有效教学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有效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反馈与评价,及时调整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多观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改进。
  无效教学的原因很多,我们要尽量避免;同时,有效教学的策略很多,它需要教师的积累与思考。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收稿日期:2011-07-1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