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1:34 影响了:

  摘要:深入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工作内容的关联性、理论基础的独立性、工作方法的差异性以及二者作用的共振性,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向度
  
  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它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深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度,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正确处理学习、交往、爱情、求职等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减少心理冲突,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思想行为向着符合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目标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都是帮助大学生排解认知、情感、意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知、情、意等方面的素质,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二者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励志成才方面具有一致性。
  
  二、工作内容的关联性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高校招生、收费、就业等政策的改革均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致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等都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致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随着心理问题的产生而出现问题。
  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心理的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为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完善的心理条件和有效的方法。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妥善处理好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管齐下”,在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行为养成等方面全面展开,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理论基础的独立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包括情感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多学派的理论,结合高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根据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并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有组织、有目的地增强大学生心理防范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依据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侧重于从个人发展的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本身不具有明确的阶级性,价值取向保持中立,立足于对个体的心理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变化、规律的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需要,着重于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属于纯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基础上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四、工作方法的差异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采取引导、倾听、分享等方法,通过心理测验、行为矫正、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自我领悟和自我心理调适,从而达到消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和自愿,以“听”为主,注重倾听与感情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自下而上”的教育,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主动找心理老师,就会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个教导的过程,以灌输、示范为基本手段,通常以课堂讲授、报告、讲座等形式进行,方法多为经验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教师施教,以“说”为主,通过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进行教育和宣传,围绕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开展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有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侧重对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矫正,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协调发展。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侧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转变,目的是引导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殊途同归。
  
  五、二者作用效果的共振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深入理解人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实质及根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方法,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主要是指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作用,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和效果。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引领作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只在心理学范畴内进行的单一性治疗或矫正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涉及对人、人生、社会、理想等的价值判断,亦即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构和认同。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两者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统一体,育人效果具有共振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构建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配合的全新教育理念,最终从更高层次上给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
  
  参考文献:
  [1]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2006,(11).
  [2]李晓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7,(6).责编:路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