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如何分析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追问有效情境的创设
 

如何分析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追问有效情境的创设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7:55 影响了:

  □参与者:顾娟陆涌莉孙晓玲唐颖颖柳小梅      主持人(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吉林老师创立情境教学到现在算来已有30个年头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情境”出现在课堂上越来越普遍。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效现象,如创设情境缺乏目标指向,过分追求形式花哨、牵强附会、脱离生活等,因此很有必要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这一话题进行一番探讨。今天在座的教师来自情境教学的发源地――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你们应该是最有体会的。大家先谈谈自己对有效情境的看法。
  
  情境创设的理想境界
  
  顾娟:情境创设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认为,“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有“情”之境,便使得物质的因素有了情感的色彩。当“情”与“境”相互交融时,“情境”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正是将这种“物质”和“精神”融为一体,形成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以趣激思、以疑获知,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奥妙。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来说,我觉得适时、适度的情境支撑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活力,更显高效。总之,我觉得创设情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承载知识内容、激发问题意识、促进主动探索、牵引思维爬坡、引发学习活动。有了情境,课堂教学就有了活力,有了价值和意义。
  陆涌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境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技能、提升素养的目的。理想的有效情境应该实现情感与认知、再现与表现、知识与能力、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应能有效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孙晓玲:“情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景,境地。在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中,我认为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境”是客观的环境。情境是主客观的统一体。由此可见,这个“情”,不是简单的情景,它可以是强烈的情感,也可以是放飞的情思,涵盖了许多心理因素;同样,这个“境”,可以是“身”处之境,也可以是“心”达之境。随着研究深入,我深切感悟到,情境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根据这样的理解,我想,是不是可以从“情感”“境界”的角度来评判“有效情境”,即能够通过情感的体悟,达到预期境界的,就是有效的情境;反之,则不然。我想打个比方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仿佛行走在采石场中,到处都是可以搭建他们知识城堡的基石,所谓有效情境,就是当他们在搬运知识的石块时,能撑起他们思维杠杆的最合理的那个支点。
  主持人:刚才大家谈了对创设理想、有效情境的理解,我觉得很有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有效的情境在课堂上可以激活许多东西。在优化的情境中,课本上的知识活了,师生的经验活了,智力能力活了,情感活了,精神和生命也活了。那么,你们觉得创设这样一种理想的有效情境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兴趣:催开心田的花朵
  
   顾娟:我觉得评价情境是否得当有效,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内在的学习需求。什么样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兴趣呢?这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确定。低年级学生更多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如童话故事情境是他们感兴趣的,所以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突出故事性。比如在教学二年级“可能性”一课时以故事导入:“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一年的工钱。可贪心又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就想出了一个坏主意,要阿凡提把一箱金币往上抛,要求落下后个个都正面朝上,否则一个子儿也别想拿走。阿凡提把金币倒出来,捣鼓了一会儿,就往上抛了……同学们,这些金币落下后是否都能正面朝上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揭开谜底。”这里用学生喜爱的民间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被迅速激活了。课的末尾可以回到故事中:“阿凡提能解决这个难题吗?”“不能。因为这么多金币落下后不可能每一个都正面朝上。”“阿凡提是不会让财主的阴谋得逞的,联系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要使金币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除非这些金币没有什么?”“没有反面,两面都是正面。”“对,阿凡提将两枚金币的两个反面互相粘住,往上一抛,落下后一定是个个正面朝上。”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全课以解决阿凡提抛金币这一问题为线索,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情境中学生的情绪是愉悦的,探索是主动的,理解是深刻的。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所以应该选择、呈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追求一种“在情境中生成数学,寓数学学习于真实的情境中”的教学境界。例如在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百分数的应用”中的“利率”“折扣”时,我们将知识与生活“链接”,精心设计了“乐陶陶跳蚤市场”购物活动。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生亲力亲为,活学活用。情境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和手脚,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乐于探究,在情境中收获“真知”、收获“能力”、收获“体验”、收获“快乐”。
  唐颖颖:我同意顾老师的说法。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习兴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相比而言,也容易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较为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如教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五》,我们创设了夏天来到乡下外婆家的情境,在学习“瓜”字时,出示一瓣西瓜的简笔画,教师启发学生:“天气真热,外婆切了西瓜让我们尝尝,她还要考考大家,怎样记住西瓜的‘瓜’字呢?”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形象了,字形也容易记忆与辨别,儿童识字的难度在情境中降低了,识字的兴趣在情境中激发,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意境:开启心扉的智慧
  
  孙晓玲:教学中,许多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但我觉得,使课堂生动有趣只是情境设计的初级层面,这种兴趣往往是一种短暂的新鲜和好奇,而应将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前段日子我听了一堂二年级的语文课《快乐的泼水节》,教师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欢度泼水节的情境。在学习“泼水”这一内容时,教师播放了某旅行网上游客过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当然,录像的播放给了学生直观鲜明的印象,但简单的影像资料却抑制了学生的思考,没能帮助他们体会课文的意境。虽然教师一直强调大家一起参加泼水节,但课堂上学生却无法真正参与进去,始终只是旁观者。这样的情境创设劳心劳力,效果却不佳。我想,如果不是最贴切的演示,那么不妨用一段欢快的民乐来渲染情境,也许要比看录像效果更好些,因为音乐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构建画面要比单纯欣赏画面有意义。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能仅仅为了课堂的别出心裁或者热闹,而应该为发展学生思维搭建平台。讨论情境是否有效,就要思考这个情境是不是必需的,能否发挥作用。
  柳小梅:是的,能否创设有价值的学习情境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创设数学情境要有明确指向,但不少教师把数学情境的创设简单等同于“生活”或“生动有趣”,而不考虑数学情境的创设能否承载数学学科的任务。“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博弈”成为2007年小学数学界讨论的一大热点。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应提防“去数学化”带来的种种危害。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更要达到开启学生心扉、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在课堂上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创设充满数学味的情境、富有探究性的情境。如我在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玩魔盒的游戏:从左边输进一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可以吐出另一个数。魔盒的神奇点燃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们在玩的同时对探寻魔盒的奥秘充满了向往,思考、猜测、讨论、验证都成为自觉的需要,学生在游戏中触摸着数学的本质,经历了数学建模的过程。有价值的情境创设还要看是否能很快切入主题。李吉林老师曾经多次强调情境创设的“低耗高效”,要计算成本。我想这个成本既有制作成本――朴实生动,也包括时间成本――简约经济,是否能很快切入主题。我觉得这是我们创设情境的一把“金钥匙”。
  陆涌莉: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我们应该以“美”为突破口,创设充满美感的情境,并使之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契合而产生共鸣。我听过李吉林老师上《桂林山水》一课,李老师用挂图配以教师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到如诗如画的漓江上。在学习桂林的山一段时,李老师以简笔画勾勒桂林的山多样的形态,使学生充分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在学习漓江的水一段时,李老师则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边想象荡舟漓江时的美妙感受,体会漓江水的“静、清、绿”,并在其间安排学生充分诵读体会。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领略了其中蕴涵的美的意境,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主持人: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角度、学习的角度出发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我们创设的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巧妙的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惊讶、有趣和美好的体验,这种体验会逐渐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当然,我们创设的情境也应该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他们的智慧。智慧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打磨,这就要求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既有“魅力”,又有“张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认知冲突:拓展心灵的疆域
  
  顾娟:创设情境还要注意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要利用这一点,诱发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出主动反应,当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要促使学生产生不和谐的心理状态和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认知冲突会激发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有位教师这样创设情境:“王大伯家有一块水田要与别人调换,他想请人帮忙丈量面积,可这块田还真不容易丈量,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帮忙,想办法丈量一下这块水田的面积。”(出示水田的平面图――平行四边形形状)这个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一方面丈量土地面积是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这块田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丈量这块地的面积就涉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怎样丈量这块地的面积,也就是探究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形成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是比较合理的。那些不需要经过学生思考或思考价值极低的问题,哪怕用再绚丽的画面来点缀装饰,也无法激发学生心中的探究欲望,自然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所以情境是否有效关键要看能不能拓展学生心灵的疆域,引起学生的主动反应,并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主持人:大家结合教学实际谈了有效情境创设中的相关问题,我听了很受启发。我觉得有效情境应该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形神兼备,做到既有形又有神。情境中的“形”主要是指富有真切感,神韵相似。而“神”则是指情境要有主旨,含思想。二是情智兼容。要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在认知教材的过程中触动情感、体验情感、领悟情感,始终保持一种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感状态。三是实与活兼顾。强调学习要既实又活,着眼发展,着力基础,提倡将知识置于情境之中。总体说来,我觉得有效情境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去创设、去组织、去构建。有效情境应该整体和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应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点亮他们的心灯,点燃乐学的火种,使学习成为美妙的精神之旅;应该将知识“镶嵌”其中,体现鲜明的学科特点;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建构,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支撑点,引爆思维的火花,丰富学生的内在心智,成为智慧的加工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应该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不断创生新的生长点,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在学生的心中活起来,与生活接轨,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真正做到让“我”回归……(参与者均为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师)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