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课堂管理中师生冲突的文献综述: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课堂管理中师生冲突的文献综述: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9-01-27 04:20:03 影响了: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课堂管理轻松、自然、和谐。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活动应该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导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其间必然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本研究主要是对课堂管理中师生冲突的研究角度、原因、功能及策略进行综述,集各家之所长,反思总结,为今后更进一步研究课堂管理中的师生冲突做好理论准备。
  关键词:课堂管理 师生关系 冲突
  
  1.国内外关于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外对课堂管理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有50年的研究历史。课堂管理主要是以哲学、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秩序和纪律以及学生问题行为,但是,人们对待课堂纪律和问题行为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从借助教师的权威与控制转而采取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其中绝大部分的方法及模式都表现出了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尊重和理解,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其行为的利弊,鼓励他们与教师合作,形成良好的行为。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使得课堂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方法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要有果断的坚持,明确果断的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以及要求,并且确切的告知学生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而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通过群体强化提供一套规划完整的步骤,进而实现对问题行为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具有崭新理念的课堂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始运用,学术界把它们统称为教师有效法。这些方法主要强调教师如何预防及化解学生的问题行为,以预防为主而不失时机地控制和处理。
  在我国,课堂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过去的教学论著作中很少涉及到课堂管理的内容,最近几年在一些教学论著作中逐渐开始关注课堂管理,如田慧生等著的《教学论》、傅道春的《教师技术行为》等著作中均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对课堂管理也给予了关注,如陈琦等著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等著作中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课堂管理。这一时期的研究一方面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课堂管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研究尚未对课堂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提升,大部分是从某一个侧面或者层次入手,其中的很多课堂管理的相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当前的各类教师培训中相关的课堂管理课程少之又少;再次,我国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课堂管理的模式和方法,缺乏符合本国教育实际情况的课堂管理模式和手段。近些年来,以西南大学为代表,在课堂管理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关于师生冲突的研究。
  2.1师生冲突的研究角度不同。
  国内学者们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开展研究的,如白明亮的《批评与反思:师生冲突的社会学分析》、陈振中的《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朱桂琴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师生冲突》;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的,如房风荣的《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兼论教师的心理素质》、邢金萍的《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王群、吕富彪的《师生冲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有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的,如时盛荣、杨和平的《论课堂师生冲突的成因及对策》、丁进英的《教师的自控能力是避免课堂内师生冲突的关键》;有从文化学角度分析的,如丁敏的《师生冲突的文化因素探析》、叶为和韦耀阳的《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等。
  2.2师生冲突的研究内容丰富。
  2.21关于师生冲突类型的研究。
  按师生冲突的表现形式,王群、吕富彪将其分为三种,即语言冲突、行为冲突和心理冲突;王萍和吴洪富则按照师生之间行为的对立或对抗程度,将其分为两类,即一般性行为冲突和对抗性行为冲突;田国秀将师生冲突根据冲突行为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手段性师生冲突与目的性师生冲突、根据冲突的性质分为良性师生冲突与恶性师生冲突、按照冲突对组织的影响分为建设性师生冲突与破坏性师生冲突;姜歇将师生冲突分为隐性的冲突和显性的冲突;陈祥春则将师生冲突分为师生关系的传统型与现代型的冲突、学生内心的需要与现实的冲突、角色的真实与虚假的冲突。
  2.22关于师生冲突的功能认识。
  (l)对师生冲突负向功能的认识。
  合作教育学派的学者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师生冲突持否定态度,认为师生冲突是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破坏性因素。在我国,教育界特别是教育实践界对师生冲突有一种“惧怕”和“排斥”心理。周兴国等学者认为师生间的对抗性冲突有四大危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会造成教师自己终身的遗憾;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他学者也分别从师生冲突对教师职业怠倦、学生身心受损以及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师生冲突的消极影响。
  (2)对师生冲突正向功能的认识。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冲突理论不像功能主义那样强调和谐,它认为在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分歧和冲突,社会冲突时普遍存在的,是社会生活中一种自然不可避免的现象。同时,冲突和统一都是正常的形式,是互动形式的不同方面。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决定冲突是功能的还是反功能的,最重要的是作为冲突对象的“问题”类型。如果冲突并不涉及他们关系的基础,冲突就有积极功能,如果冲突冲击到核心价值,那么这种冲突就会有消极功能。对于师生冲突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解放师生内心的压力和不满,维持师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增强课堂内聚力;有利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2.23关于师生冲突原因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拥有的资源、持有的社会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及所追求的目标间的差异性所导致的;钟志农、时盛荣则认为师生冲突是教师教育失策,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整体教育的冲突等原因所导致的;刑金萍、王群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师生冲突是由于师生间缺乏沟通,学生错误的观念与行为导致学生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丁敏则从文化学的角度,提出师生冲突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代际冲突,它来源于两种不同质的文化的冲突,即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2.24关于师生冲突的策略研究。
  研究者们对师生冲突的化解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处理师生冲突时应该做到合作――求同存异,双赢育人;妥协――互相让步,中和育人;规避――避开锋芒,距离育人;竞争――果断抉择,威望育人。在对师生冲突的管理策略上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不足,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师生冲突发生后如何处理化解冲突,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师生冲突特别是破坏性师生冲突的预防策略。最有效的管理是采取先入为主,预防在先,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行为,或使得破坏性的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并且在处理完师生冲突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破坏性冲突的矫正。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雪梅.《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丁静.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4(5).
  [4]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2).
  [5]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6]田国秀.接纳冲突:当代教师面对师生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7]田国秀.师生冲突:基于福柯的微观权力视角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8).
  [8]田国秀.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9]王群,吕富彪.师生冲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理论界,2005(11).
  [10]刑金萍.论师生冲突及解决思路[J].教学与管理,2005(11).
  [11]白明亮.批评与反思:师生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12]朱桂琴.社会学视野中的师生冲突[J].教育与职业,2003(11).
  [13]李莹.课堂上的师生冲突当议[J].教学与管理,2006(4).
  [14]欧阳学茹,吴良根.“师生冲突”的正向功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5).
  [15]时盛荣,杨和平.论课堂师生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师专学报,1999(12).
  
  张亚茹,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