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谁提出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谁提出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8:24 影响了: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因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29―0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其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即人们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当面对新的任务时,是把它当做挑战加以迎接还是当做困难予以回避的生活态度。
  一、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结为努力的不足。心理学家Kent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焦虑、苦恼的主要原因是面对困难时所产生的无力或无能感,而不是不利的条件或困难本身。成功的体验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的失败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在实施具体行为的初期,其间缺乏反映努力不足的因素,易使人归因于能力不够。身心状态的好坏也会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不断下降。
  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既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监控的能力,又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1. 案例分析。小华是一名中学生,其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体型偏胖,不擅长各项体育运动,经常向老师反映班里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不良表现;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具有独立思想,会对老师提出的有关历史问题刨根问底;初一、初二时各科成绩中等偏差,英语成绩最差,做作业喜欢投机取巧,对自己犯的错误常进行狡辩。导致小华学习成绩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我效能感的缺失。要帮助该生进步,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实践也证明,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在初三时,小华的总体学习成绩呈上升趋势,最终顺利考入了理想的高中。
  2. 解决方式。(1)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百家讲坛”之三国。当代的中学生喜欢张扬个性,表现自我,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其会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继而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虽然小华的各科成绩都不佳,但是他对历史情有独钟,喜欢读《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对三国历史尤其感兴趣,课后总是会和其他几个同样喜欢三国历史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且深受这几个同学的推崇。这表明了他具有一些其他同学不具备的优点――课外历史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此,我组织学生开展“百家讲坛”活动,主要是提供机会让小华为同学们讲讲三国史,以此唤起他的学习热情,调动他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他的语文学习能力。(2)保证其化学成绩提高――教师与家长同心协力,制定目标,解决疑难。 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一些学者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会随着成功体验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且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多次的成功可以使自我效能感变得更为稳定。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获得与高中生相比更多地依赖于学习成绩,一门新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初三时,小华接触到一门新课程――化学,为了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首先,我与家长为其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其次,及时解决他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保证其作业质量、学习效果。然后,及时给予其评价和帮助,在学习方法上予以指导,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最后,引导他正确归因,帮助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其化学学习成绩。(3)自我效能感的迁移。一些心理学者指出,迁移不仅发生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时也发生在态度的形成中。某学科学习产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一些外在或者内在的干预迁移到相似的学科学习中去。在小华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强 ,而其他学科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弱时,笔者通过外在干预使其将化学学习中具有的自我效能感迁移到相近的学科学习中,尤其是物理和数学学习,这样不但减轻了“习得性无力感”的负面影响,而且提高了其综合学习成绩。 编辑:孟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