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体育课程与健康第一的探讨_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与健康第一的探讨_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发布时间:2019-02-02 03:58:59 影响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为根本宗旨的新生教育课程,它生动而明确地把体育和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与健康品质的提高联系起来,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本质意义.在此意义上,体育课程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个国家,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的。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体育锻炼对人各个不同时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健康放在首位。
  长期以来,在体育课程中体育观点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需要、社会生活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对心理、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关注不够。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自尊心、自信心难以培养,情绪和人际关系难以调控,克服困难和坚强意志品质难以形成。总之,学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的需要。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健康第一”成为新体育课程的核心思想。
  
  一、“健康第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1、现代科技发展急剧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益处,另一方面又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人体的生物结构和机能退化;现代文明病的蔓延。
  2、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考试成为学校教育的目的,这就是应试教育。近年来,在中央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号召下,应试教育仍然猖獗,个别地方愈演愈烈,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主要表现为:
  (1)课业负担沉重,学生体质急剧下降
  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让师生拼命加班加点,大搞题海训练,考试、练习繁杂,学生整天忙学习,身体得不到锻炼,这些导致学生体质明显下降;睡眠严重不足,患近视眼、肥胖症、佝偻症等身体疾病人数增加。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很不理想。
  (2)学习压力增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乐观
  现在,学生在学习中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家长、学校和社会),并且这些压力随着下岗和就业问题越来越大。许多家长置其子女的实际情况而不顾,要求过高、过严;一些学校教师为了自身利益溺爱优生,岐视困难生。这些使得一些学生脆嫩的心灵遭受到无情的摧残,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重。
  鉴于上述背景,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题,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强体育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决定》不仅要求我们学校体育把“健康”作为第一思想,而且要求整个学校教育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情况下,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国民素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健康新概念
  
  关于健康的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换言之,健康包括三层含义,无躯体疾患、无心理疾患、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人的生命这个三维立方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面积越大,在自然和社会中所占的位置也越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大,显示出该个体的生命质量也越高。许多健康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越高,则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个体如果心理压抑和自我封闭,则极易产生疾病,缩短寿命。这也说明,一个人只有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保证其健康幸福的生活,并提高生命的质量。
  
  三、发挥体育课程的健康功能,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位
  
  1、充分认识体育课程的健康功能
  现代体育课程五大功能中,健康功能是第一位的。体育是科学,体育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发展自己身心的教育事业,体育更是人类灿烂文化群体中的一份子。无论哪个国家,当他们经济发展后,第一想到的是制定国民健身计划和加强体育教育。无论哪个伟人都不否认体育对他们伟业的贡献,正是健康的身体保证了他们的事业和辉煌。
  2、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三管齐下,而不能偏颇其一:
  (1)在生理方面运动参与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强,为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体质健康基础,不仅是他们在学生阶段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他们终身健康的需要。尽管这个基础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其优劣对未来的体质健康直接相关。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与自觉锻炼的意识;学会向他人展示自我动作并学会欣赏他人或自己的动作;更好的参加到全民健身的计划当中来。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决定的,也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但又不能理解成“惟体质论”。
  (2) 在心理方面
  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曾指出:学校体育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意志、团结互助的精神等许多方面也同样具有独特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学校体育肩负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时代重任。 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他们已经脱离了儿童性,又被排斥在成人行列之外,生理上的急剧发育,其心理上正经历着急风暴雨般的变化,会产生许多自我矛盾,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甚至发生“心理事故”。让学生在参加锻炼时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所以,学校体育应有步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的必然措施。
  (3) 在社会适应方面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即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其实这就是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延发展状况,主要是指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体育课堂是一个“活”的课堂,不管是身体还是思维随时都处于动态,尤其是具有竞争性质时,完全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所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体育课程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以学生体质健康为根本和主体,以学生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为辅,使其两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因此,我们体育工作者应主动、全面、深入的钻研体育这个最活跃、最具有能力性的因素。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功能作用,加强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挖潜和开发,寻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