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如何做好物理课的有效过渡 物理课堂过渡语
 

如何做好物理课的有效过渡 物理课堂过渡语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8:05 影响了: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何在?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一 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教学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不知从何用起,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4.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数学知识:(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多个,每个公式涉及4个物理量,其中3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感到无所适从。(2)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二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含义。
  4.重视学生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仅凭直觉。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三是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熟练驾驭教材,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自学阅读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样,才能让教和学变得轻松、自如。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