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提高乡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几点认识_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提高乡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几点认识_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2:43 影响了:

  1德育,要从“心灵感动”悄然开始      在德育认知转化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原有的认知将会无动于衷,甚至会越加牢固深厚。因此,实施德育要从受教育者的心灵感动开始,以求逐步形成道德的认同,从而产生德育效果。
  心灵感动如何来实现呢?关键在于要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思想品德课是常见的德育途径,但与学生生活缺乏联系的课堂,学生们司空见惯,以至对它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只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各类课堂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让学生为之心动的场景无所不在。比如,在六年级语文《船长》课堂上,学生们认识了一个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英雄船长哈尔威危急中沉着指挥、殉职与轮船共存亡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学生。如果老师在讲到此时接着说,“我们走近英雄,是为了认识英雄,呼唤英雄,因为我们需要船长这样的英雄。尤其是灾难来临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看看10年前那场发生在我国新疆克拉玛依的大火吧。”(此时出示克拉玛依火灾的文字材料)“然而断电后不久,原本开着的卷帘门突然掉落下来,而此时其他几个供人逃生的安全门全都死死关闭着,掌管钥匙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去向。”、“几百人在内的友谊馆变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大火炉。 剩下的人们则成了火炉中肆意烘烤的人肉燃料,仅仅过了二十几分钟,一切都结束了。”、“在许多孩子弱小的身体上,有成年男子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子的细若尖刀的鞋跟采下的血洞。”这些文字巨大而无声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心灵。教室安静极了,学生们何尝不想一起去扛起那扇落下的卷帘门,他们又何尝不想去做一次维持逃生秩序的真正英雄!……大道无痕,道德的认知在无声无息中得到形成巩固,这种心灵感动才是最深刻的。
  发现的眼光会让我们巧借“他山之石”,还会让我们得以寻见时代事件中生动精彩的德育内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活动中,久远的长征怎样才能让学生心灵感动呢?有这样的一组文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km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km;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0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km,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红军长征,几乎每天都有战斗,每天都有牺牲,鲜血与生命、坟茔和墓碑延伸的长征路,走一步就有枪炮回响,踩一脚就有烈焰升腾。”此外,“神六飞天”,让我们与祖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而感动心灵;“赛场风云”,让我们因体育健儿雄姿英发而感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让我们共他们平凡的伟大而心灵感动……观察思考,情至深处,震撼认同,美好的道德情感得以升华,德育效果得以体现。
  
  2德育,要有“乡土气息”一路相随
  
  德育要取得实效,德育的教材至关重要。“看不见,摸不着”、“高大偏远”的德育教材让学生如同嚼蜡,兴味索然。富有乡土气息的德育教材,学生倍感亲切,易于认同,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水乡兴化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德育的资源举不胜举。耳熟能详的市歌《梦水乡》,“笑望海光月,轻扣板桥霜”、“微风摇曳竹影,我的梦里水乡”、“万亩荷塘绿,千岛菜花黄,荟萃江南秀色,我的甜美故乡”, 完美地体现了兴化水美景美,体现了兴化的淳朴民风;四牌楼、古城墙遗址、李家花园船厅、郑板桥故居、施耐庵陵园、刘载熙故居等文物古迹达119处,文博中心丰富的收藏见证了其深远的灿烂文化;古典文学巨著《水浒》作者施耐庵,明代三任宰辅高谷、李春芳、吴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后七子”之一文学家宗臣,著名文艺理论家、“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等,更是让水乡兴化熠熠生辉;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板桥故里,水浒摇篮,梦里水乡,绿色兴化”又何尝不是兴化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写照?
  这些能触摸能感受的优秀教育资源不应被我们忽视,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发掘开发并加以利用。如此,爱家乡、爱人民、爱文学、爱科学、爱自然的教育言论又何要被我们反复高谈!当然,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还要把学生们熟悉的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纳入到我们的教育视线,以此来推动学生德育的进步和开展。如此,情感、事理、知行统一又何要被我们反复惦念!
  
  3德育,要与“实践体验”形影不离
  
  道德的养成是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德育应把道德实践体验作为终极目标,并付诸行动,实践体验是其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见,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养成道德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曾经设计了一个个实践体验主题活动。
  在“下田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爱惜粮食,尊重农民,尊重劳动。学生们于放假期间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种菜、种麦、摘棉花等。在种菜过程中,学生参与栽菜秧、浇水、挖沟等活动;种麦的过程,学生知道了面粉由从耕地、播种到施肥、浇灌、除草除虫、收割、磨面的过程;摘棉花的过程,学生们了解到了棉花的生长期。虽然习惯了享受的孩子们参加劳动很苦很累,但是学生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真正体验到了农民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同样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伸出援助之手,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中,我们倡导“用心资助贫困生”,以求助人为本、富有爱心的道德养成。为响应全校的号召,我班提前作出部署,我反复向学生讲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且提出要求:一周内人人不用一分钱,节约最光荣,以此来体验贫困生之困苦。从一周的反映看,这次活动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德育效果明显。家长说看到了孩子的本色,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希望;学生说这种日子真难过,贫困生真值得同情,真应该得到帮助,我们真是不知福;从活动情况看,此次捐助金额超出以往,全校第一,爱心最浓。勤俭节约、爱心教育等等,一切都在实践体验中开展,在行动中成长。实践体验,磨练了学生,塑造了品质,德育实效得以彰显。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得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然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在德育的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用心感受德育深广丰厚的内涵,坚持不懈地寻觅德育的真经,我们的德育实效就会不断提高,德育的天空也就会永放和谐的灿烂阳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