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科技创新的人性困境|科技创新项目
 

科技创新的人性困境|科技创新项目

发布时间:2019-02-27 03:56:23 影响了:

  摘 要 科技是人类实现文明的必要手段,本文以人作为科技原始创造者的背景出发,阐述了科技困境的产生原因,解析了创新幕后的真正危机,审视了创新过程的人性底线。其中,人性意识的淡漠、科技创新的属人化程度、人性化科技以及理性创新观的新范式,都是困境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危机 科技价值 人性化科技
  中图分类号:G305文献标识码: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Human Predicament
  LEI Xiayu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ndispensable method for human to achieve the civilization in society. This passage base on the idea that human beings as the original creat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in order to elaborate the causes of the dilemm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xplain the unknown cri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innovation, moreover, it is also reveal the baseline of human nature in the activ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t is in which the indifference of human nature"s conscious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low degree of human nature, the huma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new paradigm of rational-innovation, that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 when investigate the dilemm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the cri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val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对于科技人性,人类似乎并未达成理性共识。许多错误是在人们对某些危害还缺乏认识时造成的。①人性意识的匮乏直接导致出人类威胁、学术误区等严重问题。着手解决创新困境,就要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
  1 创新与人性的失衡
  1.1 “尊重人性”:反向的竞争系统
  反向的竞争系统,是科技创新偏离人性的“第一误区”。人类的本质属性表明,生命的延续在于从普遍联系的自然界中获取必要的物质资料。这就决定了生存是需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采取必要的物质竞争。竞争的合法性使开放、动态、稳定的竞争系统得以产生。一方面,它可以约束和调节科学共同体中科学工作者的行为;另一方面,它是科学共同体对外进行自我捍卫的原则。②正向的竞争系统产生积极作用,反向的竞争系统则打破有机界的内平衡,致使人类作为物种赤裸裸的存在都愈发困难。阶级矛盾的加剧将人类社会推向“增熵世界”的新高潮。消极的竞争机制迫使科技功利主义者庸俗的判定创新与人性是天生对立,根本不存在调和与否的问题。只认可在科技成果共享不均衡的情况下,科学家们不可能在一边发展技术还能在另一边维护人类的“本质需求”。如此荒诞的论证表明,如果科学家放弃了“人类法则”,从排斥角度去消解未知领域,那么文明世界就成为科学家的“口头专利”,或一个无“根”的世界。一句话,非理性、不充分的反向竞争系统,是不可能规划出理性的创新目标。
  1.2 科技决策的功利化倾向
  创新与人性失衡的外部原因是科技决策制定的功利化倾向。决策的制定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利益的诱惑将许多未经充分论证的技术项目落实到具体创新。不可否认,人类要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利用与改造自然界才能得以将生命延续。为此,科技决策就是维护生存环境、保障生命延续的“最高法律”。其一,人性是人类作为自然界存在的根本证据,决策制定的人性与否,将直接决定科技与人类的存在关系。如人工智能的使用。其二,科技作为人与自然界联系的中介,其正确的决策能制定出“特有的生存方式”,即人性化科技生存方式。其三,人类的发展必然要借助科技力量,创新不可能完全消除对自然界的破坏,所以理性的科技决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类与自然界的敌对状态。因此,科技决策绝非脱离现实的与人性的“功利化决策”,而是使人类认识世界的“判决性决策”。判决性就决定了不能以某些个别因素为喜好。从劳动生产的角度上解释,功利性科技决策既不能使物质生产进入质的循环,也不能降低对能源的大规模消耗,还迫使人性科技向自由科技逆转。
  1.3 属人化创新意识滞后
  属人化的科技创新是造成创新与人性失衡的内部原因。属人化是科技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抽象概括。创新过程是属于历史的、动态的、实践的过程,只有联系人性意识来考察科技内涵,才能发掘出技术中所真正蕴含的属人化特征。如从蒸汽机车的发明到“和谐号”动车时代的诞生,不难发现科技愈是向人性靠近,人类愈是对科技依赖。因此说明,人性可以创造科技,但科技无法创造人性。脱离了现实的、理性的、人的需要,哪怕再是高精尖的科技也永远只能停留在彼岸世界向世人招手。为了让虚幻照进现实,就必须要付出将属人化意识融入至科学共同体创新的“代价”。如若一旦滞后,科学研究方向注定偏离,人类文明程度注定落后,大科学灾难注定出现。这种“拙劣的技术”终将人类围困在自己亲手制造的冰冷工具之中。诚然,我们无法逃避技术世界而存在,但是,技术世界肯定是由人来掌控与支配。所以,只有实现属人化的价值,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亦可认为,自然界中除开属人化的事物以外什么都不存在,它才是科技创新的“绝对灵魂”。
  2 创新与人性的沉思
  2.1 危机的本质修正
  人类征服欲的极度膨胀是破坏自然界稳定的“幕后黑手”。人类的能力有时过于“强大”与“情绪化”,骄傲地认为,自我具备利用与支配科技的绝对能力,对一切技术活动完全掌握。危险的并不是什么某种“有形的”技术,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无形的”技术。③这种“无形的”就是抽象的、有差别的、科学共同体的人性意识,即导致危机的意识。危险的思维方式让人类产生了不可抑制的盲目肯定的状态。虽然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有意识的主体,并且完全有能力改变与协调人与科技与自然界的三者关系,但是用人性的皮鞭“拷问”科技危机,发现人才是危机的真正制造者。人类早已习惯寻找客观理由来自我开脱,要治科技危机之本,就要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技术只是中立产物,它既可以帮助人类,也可以警告人类,与后者本身并不对立。一把铁锤,既是人类修建房屋的工具,亦是残害生命的凶器,问题的症结在人。停止对技术的诘责,从危机本质进行修正,人类才能系上“安全带”。
  2.2 科技力量与人类控制
  危机的本质危机在于人类,所以抛开改变自身的危机意识之外,还要对科技运用、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进行综合控制与理性规划。控制科技是人类文明史创造的必然条件,也是保证生命延续的特殊使命。从生命形式与价值的维度上分析,人类只是自然界中诸多生命形式的一种,处于绝对的优势生存地位,但不足以证明人类生命的绝对高贵。因此,在利用科技创造环境的同时,也要顾及到我们的行为后果。一方面,科技不是神秘的、不可预知的精密仪器,它只能按照人类的意图进行设计与利用。另一方面,非人类生命只能依靠自然界的先天赋予而生存,它们不可能创造出科技来改变生存环境,所以,决不能要求它们肩负起控制科技危机的责任。工具理性使人类目的性极强的生产出大量“废品”,粗暴地划分了人性与科技的所谓界限,形成两者间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如此,人类就不应该对科技的任何方面袖手旁观,任由其不受控制地践踏自然、践踏生命。对其进行系统的、理性的、严密的控制与整理我们责无旁贷。
  2.3 科技价值: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
  修正科技危机是“魂”,控制科技力量是“骨”,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就是“躯体”,三者合而为一,方可谓之“人”。人与科技相互影响,前者是创造者、利用者,具有主体性与能动性。后者是辅助者、中立产物,具有必然性与不可缺性,所以,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科技价值实现的必然因素。科技创新以理性与人性方式的介入,就可抑制工具理性的极大膨胀,否则技术无法摆脱“虚幻工具”的影子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自然界中人性向度科技活动的价值在于,其一,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具有生命价值。人类早已摆脱天灾人祸的时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实现了生命延续的可能。其二,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突出了人的主体价值。人是科技价值的唯一评判者,其主体性表现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与至高性,数量的普遍和智慧的至高,让人的主体地位绝对突出。其三,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彰显人对自然界的尊重价值。科技的价值要依附人类的价值体现,而人类的价值要却依附自然界的价值体现。因而,人类在自然界中不断实践与创造,尊重它就等于尊重自己,此等关系不容破坏。
  3 科技创新: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3.1 “所为”与“不为”的创新范式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理性创新观是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最高宗旨,凸显了科技作为中介主体的能动性与不可或缺性。理性创新观是人类自我价值的系统性、本质性体现,也是实现理想的现实途径。世界不可能凭空创造属人之物,一旦人类有需求,技术就会自然产生。例如,人要治疗疾病,需要依靠医疗技术;人要与人交流,需要依靠通讯器材等等。总之,要赋予创新价值,就必然依靠科技力量,这是属于有意识的“所为”,是人类“现实”的自然观。承认此观点就等于也承认了对科技“不为”的创新范式。首先,人类要通过对科技创新有所为来实现创新价值。其次,人类对科技创新有所不为来维持世界的动态平衡。科技与人类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生命价值的延续需要对科技创新有所不为。再次,对物质的需求使人类无法完全摆脱科技功利主义的侵蚀,对创新有所不为可使功利性的价值部分转移。因此,“所为”与“不为”的理性创新观,既是科技与人性的高度整合,又是人类通往自由王国的内在要求。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理性创新观崭露人性范式,彰显创新的合理性。
  3.2 人性化科技
  创新的终极诉求是把人性化的元素融入科技之中,人性向度的科技活动就是依托于人性化科技而实现。传统意义上的“单向度科技”已经无法解决困境,要使科技创新发挥效用,就须依托人性化科技为源动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创新,人性化科技就是创新的客观需要,是生存的本质前提。它既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又提出了科技创新的要求。使人类力求通过自身理性来实现科技理性,转而实现科技价值。其价值的大小本质上取决于人性关怀度的强弱,人性关怀愈是浓厚,创新底蕴愈是深刻。人性化科技的历史进程还表明了科技创新不但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还有间接的继承价值。人总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图,将自己的“内在尺度”作用于自然客体,即通过对象性活动,使“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变。④不断实践中,科技就必然从“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变,这个过程就是“以人为尺,以人为度”的创新过程。因此,人性化科技作为源动力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保护人类,在保护人类的同时也能发展自身。
  3.3 创新与人性和谐
  人性和谐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科技、自然与科技的全面和谐。科技革新所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使人类深刻的意识到,创新伴生机遇,演化奇迹;而守旧则伴随着挑战、演化悲剧。⑤创新是改变思想的先决性条件,是事物动态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这绝不是指引发动车事故的“疯癫科技”再度“创新”。“疯癫科技”只能让人触碰到非理性的科学思维、功利化的科技追求、机械论的自然观、以及创新中的“无政府主义”等非和谐因素。创新与人性的和谐,也就是人与人的和谐。人类不愿再经历灭绝人性的杀伤性武器、对自然资源的豪夺强取以及丧失人伦的科技工具。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原本是人与科技的“友好对话”变成了人与科技的“愤然仇视”。这种“仇视”一定要消除,要通过“所为”与“不为”方式来解救生死边缘的我们。诚然,创新是新时代的里程碑,是人性和谐的先驱条件,对人类的贡献程度,不限于工具价值。和谐的方式归根结底都必须通过人而且也只能通过人来展现,即用人性化的科技创新来证明自我是真正的人的存在。
  
  注释
  ① 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269.
  ② 刘大椿.科技伦理:在真与善之间[J].伦理学研究,2002(2):61.
  ③ 韩连庆.逆流而思科技哲学史话[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9.
  ④ 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5.
  ⑤ 孙毅霖.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1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