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配音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结构]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配音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结构]

发布时间:2019-02-28 04:19:27 影响了:

  电视专题片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主题和结构。结构是框架,它尤如一座楼房的外形和样式,体现着设计师的水平。结构也关系到收视率,因为它是一种讲述方式,讲述方式能否调动观众的兴趣,牵住观众的心,符合人们的审美,自然会影响节目收视率。结构布局对于一部农业科教片能否吸引受众、传播知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拍摄制作一部电视片,总是要先确定主题和结构方式,然后再写稿子、编辑镜头,其中确定好结构是最重要的一环。好的结构能使节目流畅、生动,从而吸引观众、打动观众,提高传播效果。节目贵在创新,结构贵在合理、新颖,根据多年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我认为电视专题片结构有规律可循,基本可归纳为5种方式:“遵循规律式”结构、“导游式”结构、“层层推理式”结构、“横断面式”结构以及“交叉式”结构。
  遵循规律式结构:它是一种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安排段落层次的方法,多用于科学性、逻辑性比较强的题材,内容与内容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有比较严格的内在联系,段落之间不能随意调换顺序,段落内容之间紧密相关,相互依存。优点是便于理解、叙述流畅、重点突出,多用于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科普类专题片和技术推广片。
  CCTV-7《农广天地》栏目中,种植业、养殖业类节目很多采用这种结构,把重要的技术要点,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地联结起来,既讲清了农作物、家畜的生长规律,也按生产顺序为农民观众解答了相应问题,结构自然明了,信息量大,适合农村观众。如《籽鹅养殖技术》,按照人们认识鹅,饲养鹅和鹅的自然生长规律,分别介绍籽鹅的生物学特征,鹅舍的选址与设计,鹅的繁殖与孵化,育雏鹅、育成鹅、成年鹅的饲养管理等,便于广大养殖户和观众学习了解。“遵循规律式”的结构非常适合农业科普、技术推广节目。
  导游式结构:是一种以第一人称,像一位导游一样带领观众去认识事物的结构方式。通常以出镜记者亲临、亲历的方式或由一位主人公“我带您去……”来引领观众。我曾拍摄过一部《博士之家的秘诀》,讲述浙江瑞安一个家庭出了5个博士的故事。为什么一个家庭能出5个博士?我把自己作为观众的替身,带领大家去寻找答案。按“导游式”的方式组织节目,丰富的采访内容得以合理串接,信息量和兴趣点都突显出来,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很高,观众热线不断。
  CCTV-7《农广天地》栏目中一些节目也采用了这种结构,使农业类节目中的技术推广片变得新颖好看了许多。例如《枇杷高产栽培技术》节目中的方如好是栽培枇杷的果农,也是福建省云霄县农业局的科技示范户,以他为主人公来引领观众学习枇杷栽培技术,让整个片子活泼生动了很多,尤其是老方说话时的可爱、认真,给片子添彩不少。
  用一个人物的视角或编导的感知视角,或者主持人为线索,引导观众去了解新知识和新技术,以这种结构来讲述农业和科技,优点是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和美的享受,达到寓教于乐的传播效果,但创作时要注意选取有个性的细节,而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
  层层推理式结构:也叫“悬疑式”结构,从开头抛出的一个悬念中,层层求证推理出正确的结论,可说是最时髦也最“吊胃口”的一种结构方式。好奇、探知是人类的本能,悬念总能勾起受众的探知欲。把整个知识包裹在一个悬念里,剥笋般层层揭开,让观众在最后得到“真相”,不但能增加受众的收看兴趣,也能在过程中一同参与节目,共同分析感受,这就是“层层推理式”结构的魅力所在。
  这种结构多用于讲述故事和事件,在CCTV-10节目中被广泛应用。《子午书简》中有个系列节目《传奇女子生死之谜》,其中貂婵一集的结构是这样的,开头抛出悬念,貂婵真的存在过吗?历史上真有貂婵这个人吗?接着引出下一段,传说中的她是什么模样?三国演义中是怎么描述她的?元杂剧里是怎样评价她的?历史上到底是否存在过貂婵这个人呢?通过一层层推理来引导观众的兴趣,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历史上,董卓与吕布的确为了一个婢女而关系破裂,但这个女子的名字并不是貂婵,貂婵是后来文学家们想像出来的。
  CCTV-7《科技苑》栏目2010年曾播出的《为了让猪多吃草》节目,开篇就以讲稀奇事的方式抛出了一个悬念:猪的青绿饲料的饲喂量一般不能超过5%,为什么有这么一家养猪场,就敢给猪饲料20%的青饲料呢?然后整个节目围绕这个悬念,展开了层层探秘:怎敢大量喂草?究竟是什么草?怎么找到这种草的?怎样才能大量喂?虽然是个用草喂猪的简单题材,但编导依照观众的探寻视角对内容进行重新架构,按照每隔几分钟一个“兴奋点”的方法进行剪辑,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使观众在收视心理上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本片也取得了当月栏目的最高收视率。
  “层层推理式”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遵循了受众的探知心理,牢牢地抓住了观众,很适合故事类、社会题材专题片,农业科教片也可借鉴,但要注意在真实性的基础上,选择有意义、对农民有帮助的选题,坚持选题的内涵和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还要求编导要思路清晰、设计合理,不能对悬念的发展过度地诠释,不能对科技知识的探寻进行过多干预,保证节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横断面式结构:这种结构多用于讲述一个人物,方法是截选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故事性、转折性的片段,放大这个片段来详细讲述,说明他的重要贡献或者折射出这个人的性格与情操。这就好比是医生为化验所做的“切片”,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切入点新颖、事例典型、主题集中、说服力强。
  在制作《院士系列》节目时,我曾采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两院院士朱清时。采访中,我感到如果按照他的成长经历来组接片子,结构显然很平庸。能否以反映他能力和品格的事件作为节目的重点和主线呢?仔细看完所有采访后,我截取了他毕业时选择去边远地区工作,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国,当时人们认为错误选择的两件事,作为节目的主线,并取名为《我的两次“错误”选择》,很好地展现了朱清时院士善于学习和爱国品格。这部专题片作为当时栏目改版的样片,后来也获了奖,可见一个精巧的结构对于一部电视片,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农业节目中也可以使用这种结构,特别是反映农村致富典型的节目。CCTV-7《致富经》栏目曾播出一期节目《一头肉牛10万元不是传说》,没有平铺直叙地讲女主人公的创业故事,而是截取了她发现商机、抓住商机、几起几落的几个“横断面”,使观众很快认识到她的艰难、执着,并从中分享她的创业经验,受到启示。该片曾获得首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暨第三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农村小康奖最佳节目奖。
  交叉式结构:指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平行交织在一起,共同深化一个主题的结构方式。在社会性题材和故事性题材的专题片中使用较多,优点是人物和题材表现得很充分,作品可凸显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曾经在电视界广受好评、被广为学习的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其中一集叫《独领风骚》,就采用了“交叉式”的结构。一条线索是纪实,编导带领观众去探寻毛主席诗词创作的发源地,展现历史遗迹;另一条线索是诗词,通过探寻诗词创作前后的背景,展现历史画卷,展现毛泽东的心路历程。两条线索平行交织共同深化主题,塑造出了一位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和伟大政治家毛泽东的形象。
  农业科教片也可尝试把技术嵌入到故事情节里,把知识详细地穿插在每个故事的转折中,使知识、技术与人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目前CCTV-7《科技苑》栏目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采用故事化线索与科学技术线索,双线交叉的结构。《张中权的散养鸡》,讲的是湖南一位叫张中权的养殖户投资养鸡的故事,整个节目有5处小故事,每个故事环节又勾带出一个技术点的产生和有效的解决办法:“伪土鸡”事件,引出放牧养鸡的原因;“小鸡死亡”事件,引出小鸡育雏的圈养问题;“诱鸡”事件介绍了大鸡从圈养转为放牧养殖的技术;“鸡不毛”事件引出用蚯蚓喂鸡的正确方法;“鸡啄毛”事件引出EM菌的特效。每个事件安排紧凑,始终牵引观众,本片的主题“放牧养鸡技术”始终贯穿于主人公的探索故事里,而技术在整个片子中得到充分展现,丝毫没有削弱光芒。
  值得注意的是,“交叉式”结构运用在农业科教片中,不能光讲故事不讲技术。两条线索中技术线索始终要处于主线,起主导地位,而故事线索为副线,不能过度故事化地渲染而冲淡农业技术点的主题,副线应对主线起修饰、美化、辅助作用。
  专题片的结构方式还有很多,合理、精巧的结构一直是电视人所追求的。相信随着观众审美口味和电视人的不断探索,会有更多更好的结构方式产生,但无论怎样的结构,最基本的还是要做到完整自然、统一连贯、严谨又格调一致。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电视教育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