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高考作文20年:穿过你的岁月我的笔】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20年:穿过你的岁月我的笔】 高考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19-04-05 04:58:00 影响了: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会真的理解什么叫作“一篇文章定终身”。陶行知先生曾经激烈地称八股教育为“裹头布”——既然“裹脚布”能用肉烂骨断的代价嫁一个好人家,那么八股就是“裹头布”,把中国人的头,裹成一个三寸金头,呆头呆脑好做一个文化奴隶。应该说这个奴隶的形象,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的范进身上、孔乙己身上……看得更为清晰更为伤感,即使浪漫狂放如李白,一生没有中过科举仍然是他一生的隐痛。然而一千多年的科举毕竟为难以计数的平头百姓提供了飞黄腾达的可能。为此不惜伤筋动骨。
  为此,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会由衷地庆幸昨天彻底地一去不复返,传统的选拔官吏的考试被打碎,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考试以崭新的面貌建立起来。20世纪的开天辟地换下的不只是中国人的装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们头脑中早已装满了新鲜的语言和现代的意识。但是,虽然高考作文分数占不到总分的十分之一,作文题却仍是最受关注的一项内容;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北京晚报》,每逢高考都要情有独钟地刊登作文题的内容——改革开放带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使得人们在谈到高考作文时,不再害怕联想到科举考试,从作文的种种厚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某种思维惯性。
  既然高考是全社会的行为,与其他科目相比,高考作文题又最能够鲜明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群体心态。所以,截取一段历史,从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来透视社会的变化,感觉人心的进步,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于是,首先挽留住我们的目光的是1977年的恢复高考到1997年的今天。我们发现这是两个奇妙的时间差——大背景下,20年的时光,用在答高考作文题的时间一共只有20个小时。而对于一个人来讲,这个日子既是长长的,有十几年、20年、30年的希望和摩拳擦掌;也是短短的,一天,两天,三天里一笔一笔写下一个少年的未来,惊心动魄。
  但不论是漫长还是一瞬,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有几个日子显得格外重要:
  ○196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提出从1966年起,下放高校招生工作;高校招生取消考试方式,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
  ○1977年8月29日,教育部提出试招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
  ○1977年8月13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招生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高等学校招生的原则为:面向应届毕业生和各界适龄青年,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从1986年开始废止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正式恢复,大学校门向求学青年重新敞开。据报载,这一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报考,27.3万人被录取。不难猜想的是,1977年的这段日子,所牵动的一定远远不止是570万颗心。它让后来沉坠在柴米油盐中的人们不断咀嚼,刻骨铭心。而当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法规确定下来之后,当梦想能够轻易实现的时候,高考不再成为全民焦点,高考作文题不再被举国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了。然而,相信不论何时,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像一把钥匙,打开每一个曾经走近高考的人记忆中的大门,让人们想起曾经有过的快乐,伤心,勇气,欲望,失意,坚强和青春飞扬。
  在对1977—1997高考作文题做一番浮光掠影的考察中,我们不断听到历史或快或慢的脚步声——
  ○1954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到了1989年以给朋友写信建议报考志愿这种灵活的形式出现;
  ○1962年台湾的高考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论》,在20年后的全国统一考试中重新出现,但是,这种陈旧的八股形式和内容在以后几年的命题中很快得以扬弃;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各个省市自治区自行命题,从形式到内容如出一辙;而12年后的《树木·森林·气候——谈——》中,学生已经可以很自由地展开想像——谈青春期男、女学生的交往;谈培养、识别、重用人才;谈人才群体化;谈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谈“尖子生”和“芸芸众生”;谈个人、集体、成就之间的关系……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惊讶于人们思想上的共识:
  ——恢复高考是思想解放的产物;高考作文要带动思维活动,提高全民族的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中的公平问题不容忽视:命题作文不利于公平竞争;
  ——一篇作文不会毁坏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强调个性的写作对于一个民族的思维来讲至关重要;
  ……按照20年前的出题思路,我根据今年的大事对被访人进行了“押题”调查——1997年7月7日即将出现的高考作文题会不会是有关香港回归的内容?
  答案是惊人的相同——“绝对不会”。本文将于7月1日见刊,6天之后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就会见分晓。然而,从1977年到1997年这20年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上,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中国人民思维结构上从单一、“一无”到丰富、“多元”的变迁。本文的被访者李书磊先生有一句话可以当作今天人们应该有的也正在拥有的生活状态:“人生因为人们各不相同的感受和表达而显得意味深长,社会因为人们不同的个性和色调而显得丰富多彩。”高考作文题对于个人,很可能就是一块用来敲门的砖头,而对于整个文化来讲,它却是一面难得的镜子,可以看历史的沧桑,可以看今天的进步——希望如此,事实也如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