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_
 

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_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9:37 影响了:

  摘要:“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作为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学习对象,适时选择不同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恰当运用,都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接受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3-02
  新的课程理念使原来接受性学习方式受到冲击,探究性学习理念逐渐被教师接受,但随之出现一种偏见,有人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受到批判,人们在公开课上所有问题都要想尽办法探究,不敢采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这样使探究式教学走向了形式化。实际上,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承的,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可取,只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度依赖接受性学习,把探究性学习置之度外,现在强调探究性学习,只是让大家重视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它在教育中的价值,并非摒弃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适时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使课上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类型,这种论述已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已经以定论的形式展示,不需要学生再去亲自探索和发现,只需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相联系的部分,使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实行新知识的同化,进一步扩大或改组自身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首先提出的,它与我们目前提倡的“探究学习”基本相同。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猜想、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及变化规律。从两种学习方式的功能看,“探索学习”相对比较开放,它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动机和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正如布鲁纳认为,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学习方式花费的时间太多,对学生能力及学习环境要求较高。“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所学习内容与原认知结构具有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另一个是学习者必须具备这种学习的心向。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同样能激起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就很容易出现对知识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等现象。可见,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利弊,我们教学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学习方式。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不同效果
  “探究学习”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不断动脑、动手、动口,相互交流、合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各种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也得到锻炼与培养,如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教师应该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就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多给学生自己活动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并非所有的物理知识学生都能探究得出,有些知识内容是学生探究不了的,比如:实验器材找不到,实验条件不具备等,即使能探究,消耗很多时间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同样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接受学习”不等于死记硬背,更不能说教师讲解知识就是让学生机械学习。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前人成果,并加以运用、巩固,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走近路,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同样能体会出科学家追求真理,甘于付出的精神,同样能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能享受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同样能使自己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得出的规律、定律,也是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得出的。
  三、“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变,是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针对过分沉溺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而提出的,不是否定“接受学习”。实际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各有其优越性,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不能提倡一种而舍去另一种,只有针对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学习方式,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以《库仑定律》一节教学为例,在“库仑定律”知识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学生知道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电力情况下,首先让学生猜想电荷之间的电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到:可能与带电体的电荷量有关、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带电体的形状有关等。在猜想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进一步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与电荷量、距离的定性关系。得出结论后,学生产生想进一步知道它们之间定量关系的欲望时,就可以展示库仑扭秤,直接告诉他们: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库仑扭秤”研究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电力,得出它们间定量关系“库仑定律”。可以让学生讨论库仑是如何用这个装置来获得数量关系的,从中感受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没必要课上要求学生自己得出实验数据,实际上由于环境问题学生自己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个实验。这就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在一个问题教学中的同时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环境、学生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即学习方式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水平起点低的学生,如果一味追求“探究”,可能会脱离实际,可能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一节课内,我们可以既有“接受学习”,也有“探究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兼而有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铁权.物理教学丛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5-107.
  [2]罗星凯,等.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4]蔡铁权.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7-170.
  [5]刘炳生,陈杰.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创新的问题(三)[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3).
  [6]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