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诗意语文】什么是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什么是诗意语文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5:29 影响了:

  摘要:喜欢教语文,因为她穿越上下五千年,纵横东西南北中。因为她有侃侃而谈中流露的风度气魄,有举手投足间透射的书卷气息。喜欢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她是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是语文教育的本色回归。她闪耀着诗性的光辉,厚重的关怀,浪漫的情怀,崇高的灵魂,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间。
  关键词:诗意;感性;唯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41-02
  语文素养,包含很多方面。语文老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多少年来,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提出了很多独具魅力的教学主张,并影响着很多人。笔者以为,如何教好语文,一个根本,就是要用好文本这个“例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抓住了文本的灵魂,真正把文本作为一个例子,体现了从“教文本”到“用文本教”的转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了教学效果。
  很早以前,在东南大学,有幸第一次走进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堂《一夜的工作》。和北京东路小学的孩子们一同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100分钟。说漫长,的确,课文内容有些枯燥,而100分钟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又太长,会疲劳,注意力也容易涣散。可当全体学生和我们所有听众含着热泪听完课文结尾那首为周总理的专题片创作的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后,觉得100分钟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那么短暂。当时我就觉得王老师的课堂简直就是一座殿堂,整个人经受了一次彻底的、诗意的精神洗礼。那时的我,第一次明白了大师的含义和分量。
  后来,学校买到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可能是偶像的力量吧,我第一本捧起的是《王崧舟讲语文》。对于他的成长历程,对于他的教学主张,对于他的经典课例,简直到了膜拜的程度。其中就有一篇就是《二泉映月》。看了课堂教学实录,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网络视频,认真而用心地学习着,第一次明白原来语文课堂可以上得这样唯美,这样深刻,这样诗意。
  一、唯美之景
  王老师将“二泉映月”首先定位为无锡一道美丽的风景。他让学生一个个地寻找文中描写这道风景的词句,提炼成四组优美的词语: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然后带着他的学生一遍遍反反复复地读,扎扎实实地读,读深了,读细了,读美了,读化了,这四组词语在学生眼里复活成一首生动别致的诗,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沁入学生的心脾。在学生的朗读中,在教者的描述中,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一股清泉汩汩流淌,一泓潭水碧波荡漾,一轮明月皎洁空灵。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在王老师的心眼里,一个个词语都是富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一遍遍吟诵中,孩子们如痴如醉,他们看到了唯美的风景,感受到了那唯美的意境。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体验到的语文教学是还语言以感性的存在,还儿童以感性的生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凄凉之人
  王老师的第二层次的教学是理解“阿炳”这个人。应该说,让今天的孩子理解一个旧社会的人,特别是一个居于社会最下层的盲人阿炳是有一段的距离的。而王老师精心创设的、如诗如画的二泉风景也是别具匠心的。“二泉映月”的风景越美,对于阿炳来说就越悲剧。是的,月光那么皎洁,那么明亮,那么清澈,那么纯净,那么圆润,那么空灵,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永远是一片黑暗。他一遍遍地让学生感受这唯美的景色和阿炳的双目失明之间的强烈反差,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对阿炳的不幸身世产生极大的震撼和同情。在此基础上,他步步跟进,层层剥笋,让孩子们想象阿炳会有哪些坎坷经历,在这样坎坷屈辱的生活下,阿炳有没有折服?孩子们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艰难地行走在卖艺的路上;看到了酷热难耐的中午,拉着二胡的阿炳突然晕倒在地;看到了街头老板的拳打脚踢,路上行人的冷嘲热讽;看到了一个个夜晚,阿炳蜷缩在阴暗寒冷的角落就地而眠……而面对苦难、屈辱和悲惨,阿炳始终牢记师父的话,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对音乐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化作了《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这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走近阿炳,王老师借助乐曲和文本的互通、互补的特性,借助文字和想象构建的情境,将阿炳的“坎坷人生”聚焦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孩子们沉醉其中,情醉其中,心灵有了感应,体验有了升华,一个面对坎坷不屈不挠的盲人艺术家在他们心中渐渐有了圣光,变得高大,变得圣洁。在这里,王老师借助了文字、画面、音乐等手段,让孩子充分感悟、充分理解,从而进入到人物的内心。
  三、激愤之情
  赏完无锡美景,理解了阿炳其人后,王老师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高潮部分的学习——理解乐曲情怀,触摸文章灵魂。王老师这一次整整花费6分钟的时间,和学生静静地听完了整首曲子。然后和学生一起寻找描写乐曲的段落进行赏析、品味。他将整段文字用两种颜色呈现出来,看似毫不经意,实则用心良苦。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在于他能赋予简单的文字以生命和情愫。他把对乐曲的理解,对情怀的宣泄融入到这一段红、绿两色的文本中,用他那招牌式的“一吟三叹、层层推进”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诗性的、灵性的解读和领悟。如果说第一层次的“二泉映月”是诗意的自然风景,那现在的“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精神寄托。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中感受到的阿炳的内心,阿炳对待生活的态度,还会深深感染到自己,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遇到困难该如何对待。
  就这么一堂课,平淡致静中返于自然之色,举像入境里触摸文本意蕴,移情体验时浸润丰富情感,放飞想象后舒展灵动思想。那景、那人、那曲,于不知不觉之中,传承了文化,滋养了童心,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在备课时、上课中,时时关注文本,关注生本,让教师、学生、文本互相交融,让孩子于潜移默化中感受文中人、感悟文中情、感觉生活美,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