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试论声乐启蒙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启蒙声乐课第一节课
 

[试论声乐启蒙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启蒙声乐课第一节课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9:45 影响了:

  【摘要】 启蒙声乐教学不是教师不懂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础训练程序,而是常常会忽视一些关键的问题。歌唱气息的运用和声带闭合的训练就是其中的两个问题,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声乐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笔者以自身体验为思考叙述主体,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气息 闭合 僵硬 发声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61-01
  学习声乐是为了获取好的声音用于表达作品,而传统声乐的训练已形成系统。对于初学者来说,声乐上的许多概念都特别的抽象,尤其是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习惯从气息开始训练,但很快会进入到共鸣腔体打开、音色调整以及咬字、表情的训练,而实际上有很多基本关键的问题被忽视了,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最开始需要强调的两个问题一是气息的放松、二是声带的闭合。
  歌唱的气息最开始是在吸气——保持——呼气三步做与平常呼吸不一样的要求,一般来讲,声乐老师都知道气息需要吸沉下来,沈湘先生说,口张开,腰一挺,气息就吸在腰间了。对于这基本的吸气方法我们不做赘述,我们只对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环节进行探讨。声乐第一堂课,老师都会做气息呼吸的基本示范并要求学生去领悟,当学生稍有掌握时,就会进行简单的元音练习。再以后每节课的重点就没有涉及气息方面的内容了,这是往往容易忽视的第一个方面。声乐教师很容易认为只要没有看见吸气时肩膀上浮或锁骨处出现深陷的情况就是气息已经吸在腰间了,于是就会很快的进行下面的训练。因此,有很多问题就会逐渐显现,比如有些学生根据平常呼吸习惯形成的呼吸量很小,根本到不了横膈膜往下运动的状态,所以虽然运用了腹式呼吸法但基本上看不出动静,而严重的是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唱到最后,学生会发现还是气息问题上存在纰漏,所以,重视气息的运用是一直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
  声乐呼吸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生过度紧张于气息的运用,有些学生吸气时腰间过度绷紧,吸的时候都没有做到应有的放松,甚至会有腰间瞬间扭动的动作,或者是吸完以后还没有开始唱就僵持得不能动弹,这样的情况带来最大的弊端就是气息的不流畅,或是很快用完。以上两种情况本质是缺乏放松,如果老师让学生开始唱一句时,都留有简短时间思考一下气息,哪怕就是一两秒钟,最忌讳一句接一句、一条接一条的练声,唱完就完了,气息的问题会被搁置并一直隐藏在声乐演唱当中。所以,歌唱的气息看似很简单,在呼和吸上技术性并不强,但要能控制好运用好就不是一两条练声、一两年时间可以做好的,必须反复长时间的练习,并在演唱很多声乐曲中得到能力的加强。
  除了气息之外,学生声带闭合的训练也是启蒙教学中的关键。一般训练程序是讲完气息后老师都会用元音来练声,但是开始的教学是以模仿性为主,学生没有自发想象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尽可能模仿出老师元音的宽度或厚度,老师也会直接跨入到口腔打开的讲解,于是声音最基本的要求:声带良好闭合以及进一步的声带灵活训练等都被忽视了。声带没有很好的处在正常的发声状态,一是不能有结实、磁性的声音发出;二是对自身歌唱者来说很容易造成声带损伤。虽然很多专家认为能说话的人就能歌唱,但很多学生在歌唱发声时声带就不能像说话那样闭合紧凑,发出结实清晰的声音,声音发虚偏暗,这是没有处理好歌唱和说话的关系,没有把握好说话与歌唱肌肉力度的交接。也有的学生先天性闭合很好,但是声带迟笨、声音单板,没有灵巧,这都属于需要强调的声带训练部分。问题是很多声乐老师不能够认识到这点,在基础没有建立的时候忙于强调腔体打开。基音是基础,必须先有声音才谈“美声”的问题。
  好在意大利的歌曲发音本身就有助于声带闭合的正常运用,在练声条目中有意识的强调这些辅音开头的作用会收取很好的效果。对于发虚的声音,尤其是条件一般的女声,在小字一组的D、E、F和升F是最容易没有声音的,以“布、谷”来练习能收效更好,或者是“哩”音,也较容易获取集中的声音。
  对于生硬的声音,一是真声成分过多,真假声的混合没有找到适度的比例,当然这不是用数字就能说明并让学生马上掌握的,而是要不停的磨合调节的;二是气息声音的搭配不够协调、灵活,这可以做级进八度或超过八度的练习,以及断奏和调音的练习。
  因此,学习声乐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物,她要把每个阶段需要强调的部分反复练习,甚至强迫自己去做到,另外一个关键是老师要有善辨的耳朵,抓住实质性的关键步骤,不要以空话套话对初学者进行讲解,致使有人觉得声乐是门玄学,会失去信心。以上两个问题,在声乐实践操作中很容易被一笔带过,而实际上围绕这些问题结合不同的受教个体会产生非常多的解决办法,能凸显更多声乐老师的个人智慧,所以,争取不留盲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能收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0.
  [2] 弗·兰皮尔蒂.《嗓音遗训》.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4.
  [3] 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歌唱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5] 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5] 刘宏伟.《声乐教学中的几个辩证关系》.沈阳:《乐府》,1999年第1期.
  [6] 乔·兰培尔蒂.《美声唱法的技巧》.北京:《中国音乐》,1991年第2期.
  [7] 张清华,谢宗昆.《歌唱换声原理新探与解决“换声点”的几个重要环节》.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7年第2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