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措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措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

发布时间:2019-06-19 04:11:22 影响了:

  摘 要:为了顺利应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的变更,高职教育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本文分别从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迁移能力;高职学生;措施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应于特定行业或职业的高职教育专业也越来越细,而各种职业间的联系与竞争使人们就业的选择与再就业机会也越来越不确定,形成一种“职业迁移”的社会现象。为了适应将来的人才流动,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针对特定岗位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职业迁移能力,以掌握将来职业发展的主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必须从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1 高职院校方面
  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问题上,高职院校则很有主动权,可以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质量,促进他们的职业迁移。
  (1)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学生要能满足各行各业所需的对口职业岗位的要求,而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造成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未来会面临职业岗位不确定的情况时,高职教育更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专业种类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且本专业高职学生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如果高职院校专业划分太细,能够浅层次地迎合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实现高职生的初次就业;但是,专业口径太窄,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往往知识技能单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只能在有限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缺乏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旦面临职业岗位变迁,就会出现适应性差,职业迁移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把相近专业进行结合,拓宽专业口径,柔化专业方向。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上加强基础,在柔性化的专业方向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所培养的高职学生具有职业的适应性能快速适应职业岗位,又具有职业迁移能力能顺利应对职业环境的变化对职业技能的不同要求。
  (2)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具体工作岗位相匹配,才能实现高职学生针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就业,因而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很重视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然而,过于单一地强调职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容易使高职学生形成对某一固定职业或产业的认知,一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职业环境发生变化,即使在相似或相近的专业领域,由于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局限性学生也会产生不能适应的现象。学校教育的时间性、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要求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满足学生即时职业需求,而且要满足学生职业迁移的需求。因此,高职的课程体系,要处理好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时比例;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各种行业和职位内涵的不断变化,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2 高职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果。在各种知识的不断增多、学校教育的时间性、职业的变换更迭的今天,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大胆革新,创造经验,注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职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设计往往以教师为主,强调“授人以鱼”;现代教育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人以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以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授课方式是以教师讲授法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往往出现“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且学习兴趣低迷的现象,教学效果难以到达预期的目标。因而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尝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案例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不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高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和行业的最新发展,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新进展,并把这些与本专业有关系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前沿信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既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又能使高职生对相关的行业的未来发展和自身未来职业迁移有超前思考和大体把握。
  3 高职学生方面
  面对职业迁移的现实挑战,能否实现持续终身就业的根本问题在于高职学生自身的实力,学校和教师所起的只是促进和引导作用,所以高职学生要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入手,注重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完善、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1)完善知识结构
  现在的许多高职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不重视公共课的学习。当然,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的学习是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但是,学生的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公共课。若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导致高职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职业迁移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分工细化、竞争激烈的今天,职业岗位内涵不断变化,工作岗位频繁变更,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同时注重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拥有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具有更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一旦工作岗位发生了变迁,就能以此为基础,较快地学习和掌握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岗位。
  (2)提高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在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机会,比如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技能竞赛、社会兼职、假期打工等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是学生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认识到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社会对就业者的多方面需求,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些实践活动还可以使高职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实践能力,为以后“职业迁移”创造基础。
  (3)转变就业观念
  当今社会频繁的职业变更改变了过去“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念,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应对职业迁移。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就业竞争和职业变迁,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对自身就业前景要有足够的信心,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其次要树立正确就业观,能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思考自己的就业方向;此外,要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变迁不是个人能够预知的未来,这就要求高职生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上,积极应对职业变迁。
  4. 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性,使高职生在面对职业变更的困惑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从而使高职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下实现可持续、终身就业。
  参考文献
  [1]邱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可迁移能力的途径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5):70-71.
  [2]张爱华,杨苏琴.高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6):27-28.
  [3]张洪峰,蔡广宇.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现状及培养措施探讨[J].高教论坛,2012.2,(2):54-56.
  [4] 杨光华.以人为本视角下高职课程关系处理与设置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89-91.
  作者简介:
  张红霞(1978-),女,河南偃师人,助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