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润物细无声,课改进行时:课改网
 

润物细无声,课改进行时:课改网

发布时间:2019-06-25 04:14:26 影响了:

  【摘要】新课程实施一年,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借鉴名校的成功模式,不断调整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实现了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了从完全按照大纲、教材进行教学到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的转变,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实现了由教师单打独斗到发挥集体智慧的备课方式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的教案编制到导学案编制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生主体 教材处理 用教材 集体备课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2-02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市在高一2013级全面推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校也借课改东风,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模式。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我们认真观摩和研习了山东名校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在他们成功经验开启下,积极思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把他们的精华灵动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习主体——学生的发展权利”,“培养学生自愿参与直至终生的求学习惯”等这些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植根于我们的脑海时,开始了我们教育教学行动的转变。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不断总结,使得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模式改革逐步适应了我校新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里我想谈谈我们一年来教学活动中的五个转变。
  一、从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以权威自居,想怎么摆弄学生就怎么摆弄学生,注重的是知识结论的僵硬式灌输,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用真正“人”的眼光去相互看对方,在共同组成的社群、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身份和角色是动态互换的,知识是互动建构的,意义是交互协商的。这就要求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摆脱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而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生动活泼的历史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指导、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编写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设置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习检测、当堂检测、课后练习等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我校正力推的“三主”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要求。
  二、从完全按照大纲、教材进行教学到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整合教材的转变
  传统教学是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全国一个版本即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进行教学,而新课程则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各出版社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写,编写不同的教材,彻底改变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的局面。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一定要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课程标准的精髓,结合人民出版社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实现从按照大纲到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准备的转变。传统教学教师忽视学生,忽视学情,而新课程理念则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如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出版社教材把英国和法国写进本课,人民教育出版社没有编写这一内容,部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英国与法国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只作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内容,其他学生不作要求。
  三、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实现两个改变。首先是教学活动中心的改变,以前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心是围绕教材转,教师备教材,学生背教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活动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其主体地位。第二个转变是教学活动当中资源观发生改变。以前教师总认为学生应该对教材当中的知识进行完整地接受和再现,教师就是把教科书当中的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中的优势教学资源,并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了能够适应这两个转变,要求老师备课要精心选择知识点。教材中的优势教学资源就反映了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我们课程教学的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我们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主编的课本,该版本教材每一课的文字阅读量都很大,在课文的每一主题内都有一些用于说明和补充历史信息的材料,也包括知识链接、史学争鸣、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等补充内容,在高一上期第一学月时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处理教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不得不采取新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备课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新课程理念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真正开始领悟了新课程理念,着手改变把教材内容全部教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现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来编写的,教材只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素材,它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以此理念处理教材,设计了相应的导学案,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
  四、从教师单打独斗到发挥集体智慧的备课方式转变
  由于我们今年刚开始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教材、教学理念都是全新的,我们所采用的人民出版社教材内容多,阅读量大,学术性强,课时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在短时间内一时也无法解决。因此依靠教师单打独斗的“单兵作战”备课模式绝对无法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校全面推行的集体备课制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采取的做法是:一般由我和另一位老师作为主备人,各自分配一定的备课任务作为前期备课准备。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提出教材整体处理意见和思路,提供一备导学案稿件,供备课组成员讨论,备课组成员,针对一备导学案稿件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该学案学习目标制定是否适宜?是否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重、难点突出、突破方式是否恰当?本课导入效果如何?学习内容这样处理是否最佳?哪些内容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补充、重组、整合?当堂检测和课后检测选择是否适量?给学生制定的活动方案是否适时?学习任务分配是否适当?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每节课,编写出来的每一个导学案,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注重学情,因材施教,同时还解决了教师对新教材不熟悉带来的备课量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