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巴陵戏中方言化语法现象举例分析] 上海方言大全翻译
 

[巴陵戏中方言化语法现象举例分析] 上海方言大全翻译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0:31 影响了:

  摘 要: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巴陵戏根植于湘北大地,其戏曲语言深受当地方言影响。巴陵戏语言中的方言色彩在其语法中也有体现,主要表现在词语“哒”“得”“把”的运用和“V1不V2”的特殊句式中,这些语法现象体现着湘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巴陵戏;湘方言;词语方言化;方言句式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
  湘北大戏巴陵戏从萌芽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与昆剧、婺剧等同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被文化界称为“戏剧化石”[1](8)。虽然在2006年巴陵戏就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这种历史悠久的地方戏仍徘徊在灭绝的边缘。拯救巴陵戏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研究其传统剧目——这是古老剧种最有价值的部分。本文的语料来源于整理后的15个巴陵戏传统剧本,其中公开出版的只有3个,分别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56年和1957年出版的《九子鞭》、《打差算粮》及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滚鼓》,其余均为岳阳巴陵戏剧团或湖南图书馆收藏的油印本,故只有三个公开出版的剧本有页码来源。
  巴陵戏语言中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是其语音及词汇,然而其语法中的词语的方言化运用及方言句式也显示了湘方言的特点。
  一、方言化的词语
  (1)“哒”
  “哒”是湘方言常用虚词,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语气词用,一种作为助词用[2](541)。在巴陵戏中这两种用法皆有体现。
  作语气词时,“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啦”,如:
  老伙计,怎么不反哒?(《薛刚反唐》)
  作助词时,“哒”表示持续、进行或完成的状态。如:
  船搁起哒,开不动。(《秋江》)
  这句话中的“哒”表示完成状态,例4中的“哒”“主要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3](230 ) 。
  “得”字句
  湘方言中“得”的使用频率很高,且有区别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
  作介词,相当于“在”,整个介宾结构置于动词之后,作为补语,补充说明动作存在的处所,是静态的。[2](551)
  作介词,相当于“到”,组成介宾结构,附于动词之后,补充说明行为、动作的处所或经历的时间,是动态的。[2](553)
  作助词,相当于“能”“可以”,但一般把它看作助词,在句中作补语,站在普通话的角度看,正常语序则应是“得V”,“V得”是词序的“倒置”。[2](554-555)
  按照“得”的词性、作用和语序可将巴陵戏中的特殊“得”字句分类如下:
  “得”作介词,引入前面动词的宾语,有时后面还可出现该动词的补语,如:
  例1.在城郊放粮而归,受尽披星戴月之苦,可以鸣得惊,可以开得道。(《假棺材》)
  例2.小人下得乡去,见得百姓苦情,实是一言难尽。(《打差算粮》)(第2页)
  “例1”中“得”插入“鸣惊”动补结构和“开道”的动宾结构,可变为普通话的“可以鸣惊,可以开道”,此处“得”作介词,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附于动词之后,补充说明行为的处所和状态,但在这里不能被“在”“到”“能”中任何一个替代。“例2”可变换为普通话的“小人下到乡去,见到百姓苦情”,前后两个“得”都可相当于“到”。
  “得”为助词,表示已然的状态,不能被“在”“到”“能”中任何一个替代,如“无有得。”(《打差算粮》第7页)
  “得”作助词,相当于“能”“可以”,如:
  例1.你是怎样比得。(《打鼓骂曹》)
  例2.见就见不得。(《牧虎关》)
  “例1”怎样+V得,可变换为“你是怎样能比”,“得”相当于“能”。“例2”V不得,能改为普通话的“见就不能见”,“得”有“能”的意思。
  “得”既可以看作助词又可以看作动词的情况,如:
  不讲不得清楚,不说不得明白。(《打差算粮》)(第18页)
  此句中可去掉“得”为“不讲不清楚,不说不明白”,也可以改为“不讲不能清楚,不说不得明白”,但此处的“得”也可以看作动词,解释为“得到”。
  “要不得”“值不得”这两个短语中的“得”也可以看作助词,如长沙方言中“得”作助词的情况,相当于普通话的“能”(“得”是怎么相当于“能”的,也要说清楚),但这两个短语是方言中常见的固定短语,因此专门列举出来,在巴陵戏中如下:
  例1.糊内懵懂写要不得。(《桂枝写状》)
  例2.也值不得如此小题大做。(《打差算粮》)(第15页)
  “例1”中的“要不得”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形式,“例1”能改成普通话的“不能糊内懵懂写”;“例2”语序可以变为普通话的“也不值得如此小题大做”,“值不得”可以等同于普通话的“不值得”,也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短语。
  “得”作助词时,有时在方言中语序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如:
  例1.我看你这个奴才吔又是怎样顶罪得起哟。(《薛刚反唐》)
  例2.饿也饿得他过。(《打差算粮》)(第10页)
  “例1”语序可以变为普通话的“我看你这个奴才吔又是怎样顶得起罪哟”,“例2”中的宾语位于补语之前,置于结构助词“得”之后,是长沙话的语序特色之一[2](522),改变句子语序后可以成为普通话的“饿也饿得过他”。
  “把”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把”作动词时,有“用手握住”“从后面托起小孩儿两腿,让他大小便”“把持”“看守”“紧靠”“约束住使不裂开”这6个义项[4](20),而在方言中,“把”作动词时还有“拿”和“给”之义。
  “把”作“拿”之义,是湘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把”的用法[2](523)如:
  我国把何人又是他的敌手?(《打龙棚》)
  相当于普通话的“我国拿何人能作他的敌手?”
  “把”作动词,在湘方言中有大量“把”作动词“给”的用法[2](532),如:
  你这个老家伙打人把个信唦。(《薛刚反唐》)
  相当于普通话的“你这个老家伙打人给个信唦。”
  二、“V1不V2”方言句式
  “V1不V2”句式是巴陵戏中出现的一个很常见的方言句式。在这个句式中,V1形式多种多样,在句中作谓语;V2充当V1的补语,常由趋向动词“过”“起”“去”等充当。如:
  它拿我不动,你举他不起。(《薛刚反唐》)
  这一句普通话的语序应该是“它拿不动我,你举不起它”,此句按照湘方言语序,在谓语V1与补语V2之间插入主语/宾语。
  动词“赢”作V2的句式在湘方言与西南官话中都很普遍,以至于“不赢”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形式,进入了日常词汇,“V不赢”作“V不过”“V不上”之解,即“忙不过来,来不及”[2](233),在巴陵戏中有如下例句:
  例1.到时候你就跑不赢了。(《九子鞭》)(第12页)
  V不赢=来不及V,句意为“到时候你就来不及跑了”。
  例2.管叫儿的母帅她放不赢。(《女斩子》)
  同样是“来不及”之义,“来不及放”。
  例3.打老子不赢就跑了!(《薛刚反唐》)
  这一句也是在谓语与补语之间插入主语/宾语的特殊湘方言语序,“不赢”是“不过”之义。
  参考文献:
  [1]岳陽市文化局.岳陽市文化志[M].岳陽:岳陽市文化局,1994
  [2]李永明.长沙方言[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3]方平权.岳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