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_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_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1:24 影响了: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然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缺少了什么?这样的追问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了出来。叶澜教授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而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行研究的。她认为,传统课堂教学之不足在于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近几年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与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着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
  一是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黄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简介使学生听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向往,因急切想了解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而产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
  而巧设问题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没有照片的怪石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则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可说、可画、可做,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而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则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比如《一分钟》一课,教材中李老师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有学生却提出“晚起的一分钟怎么会变成20分钟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了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规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最终找到了20分钟消耗在什么地方。
  二是让学生的思维留有空间。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必须要时刻注意留有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机会。
  三是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吸引着孩子,引发着孩子无穷的乐趣,也是孩子创作的原型。经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让孩子“读天读地读万物”这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带给孩子艺术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最好途径。
  正如美学理论家姚全兴所说“任何一个从事儿童美育和从事儿童艺术人才培养的人,都应该为了儿童想方设法利用周围的各种环境条件,即使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桥、一个荒草萋萋的废墟、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能注入这种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启发孩子读美的文学作品,孩子的学习过程将变得轻松、自由、充满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文学作品和大自然之间架设起一座心桥,产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兴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创作的热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
  如《锄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个除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这位农民当时又累又渴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这首古诗时,能够通过想象化难为易。
  教学“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时,可以先准确,生动地描叙情景,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犹如亲眼看见,李白送好友后呆立江边不肯离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学生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李白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三、教给阅读创新思维方法
  如在课文《乌鸦喝水》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启发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类似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
  再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说:“砸缸多危险,砸伤人也不好啊!”有的说:“找跟绳子拉上来比较安全。”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幼稚,但这不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吗?
  教师在《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本身就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或老师提出),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独到的回答,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这样,创新的火花才会越燃越旺。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美国教育虽然不尽100%成功,但他们的学校注重培养动脑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八九岁的孩子去“搞研究”“做科研”,出个题目让孩子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汇总,得出结论,这些本身和美国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培养学生敢于发问,勇于在老师的“旁敲侧击”下独辟蹊径,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毅力和勇气,只有这样,我们的“树人”工作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