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让“好读书、好读书”成为孩子终生的习惯:
 

让“好读书、好读书”成为孩子终生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1:44 影响了: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孩子汲取知识的源泉,是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长观的捷径。读书是个好习惯。读好书、好读书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关键词:读书;阅读;思考;批注;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68-0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孩子汲取知识的源泉,是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长观的捷径。读书是个好习惯。读好书、好读书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意义深远。书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是不可替代的。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密切相关,小学中年级之前培养读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各科学习的关键。不会阅读的孩子,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四年级是引导孩子养成独立阅读习惯的好时期。尽管几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但是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水平低,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可以阅读的书籍的范围和内容极其有限,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显得特别吃力,很难完成独立阅读。根据现行的小学教育大纲,四年级的识字水平已经接近脱盲的水平,识字水平的提高为孩子扩展阅读范围提供了可能条件,孩子阅读书籍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更宽泛些。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学校教育的深入,孩子的兴趣可能更加广泛,对自然科学、历史等领域的兴趣增加,这为孩子扩展阅读的范围提供了内在的动力。由此看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最佳时机。下面就谈一下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方面的体会。
  一、爱读书、乐读书
  教孩子读书的关键是怎样让孩子在愉快和快乐中受到书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将读书视为一种煎熬和折磨。培养读书习惯的关键不是让孩子“读书”,而是让孩子“想读书”,也就是引起孩子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阅读的内在动力,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就乐意读,可以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或借阅其所喜爱的书籍,并真诚而及时地表扬孩子读书的热情和勤奋。孩子想读书可能出于两种原因:一是想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或奖励,读书是作为获取赞扬或者奖励的手段,这种情况在孩子初试读书的时候比较普遍,表扬和奖励是孩子读书的重要动力。一是将读书视为一种需要,读书本身就成为一种激励,这种情况在养成读书习惯的高年级孩子比较普遍。四年级孩子有的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的外在激励对于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必要的,但是内在激励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外在的激励机制促进孩子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这是培养四年级孩子读书习惯的重要特点。
  二、好读书、读好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指导青年人读书时说得好,“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不要专看文学书”,否则酿不出甜蜜的“蜜”来,说得多形象。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会选书。首先要教给学生们选取具有教育性、健康性的书刊,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影响。其次要有广泛性。童话、寓言自不用说。另外还要阅读小说、诗歌、科普作品和故事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采到甜甜的“蜜”来。
  三、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积累,根据学生年龄我特征和思维特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考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习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文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样做会促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化为情感倾注于笔端。
  五、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并满载而归。只读书而不作笔记就像畅游后空手而归。很多热爱读书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做读书记录的形式有很多种。一是在书上做记号或者写批注。让孩子在书上用一些特殊的符号(例如着重号、波浪线、单线等)在重要的或者优美的文字或句子下做上标志;或是在自己认为重要或者有所感想的段落旁边的空白处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观点(例如“景色真美”、“很有道理”等),或者认为某些文句写得很糟糕,就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二是做读书摘录,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自己欣赏的好词佳句或者名言警句,在笔记上摘录下来。三是将读过的内容缩写下来或者写出读后感。这里所推荐的读书笔记是糅合后两者的一种形式,但以第三种形式为主,要求孩子将读书的体会或者收获写在笔记本上。读书笔记有一定的形式,要告诫孩子按照一定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我还告诫自己,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我相信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了。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读书笔记应该记下以下一些内容:记下文章的出处、题目和作者。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将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录下来。一般来说要将文中的人物、事件、结论等进行概述。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尤其鼓励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受。鼓励孩子将文中好的句子和词汇摘录下来,以备自己写作文的时候用。
  六、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词典。”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培养阅读习惯一定要早,有人讲“爱看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可见读书的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员温迪威廉姆在《读书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孩子的优秀阅读力》一书中特别强调孩子要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我们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像其他习惯一样,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并从中获益。读书是个再好不过的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就等于为孩子找到了拥有世界的捷径。
  最后,还需要说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老师的训练和指导下,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的习惯需要培养。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天长日久,书会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读书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