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辽宁高考用什么卷 辽宁卷
 

辽宁高考用什么卷 辽宁卷

发布时间:2019-07-08 03:48:24 影响了:

  真题点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阅卷场No.1
  “隐”的智慧 辽宁一考生
  在音乐会上,演奏家习惯衣着华丽登台献艺,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藏在音乐背后。”
  “隐藏在音乐背后”,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漫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苏翁连用四个“无”字来解读老子《道德经》的思想,“道隐无名万物荣”是对道家思想的最高概括。一个“隐”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道隐藏于世间万物背后的状态。
  老子的《道德经》由天道观推衍人道观,指出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的至高境界就是“隐”。隐的精神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所传承,因此“功成身退”几乎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人生。春秋的范蠡、汉初的张良都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功高绝世,而又扁舟五湖,扶倾定危,而又偃仰啸歌。
  “隐”,不一定就是主张人们隐居,它更主张人们在世俗喧嚣中保持一颗本真之心,对于浮名浮利采取一种超然旁观的态度,坚守最真实的自我,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而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左右。这样的人,活得实在,活得逍遥,活得轻松。
  理虽如此,不过历史长河滔滔而下,究竟有几人能看透名利?余者还是免不了功利的诱惑,苦苦挣扎,让心灵受累,甚至付出更大的代价。《三国演义》里的魏国将领钟会和邓艾奉命伐蜀,本来已渡过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却因各怀自立之心,自相残杀,最终双双丧命。钟会、邓艾皆魏之良将,风云叱咤,名动一时,然而在功名面前,他们却显示出致命的弱点,功虽成,身已死。代价如此,何其悲哉!
  作为将军,隐藏在功勋背后,才不至于居功自傲;作为音乐家,隐藏在音乐背后,才能为观众奉献出最优美最纯洁的天籁之音。观众欣赏的是音乐,而不是演奏家外表的俊朗和华丽。而音乐家的责任,则是为观众奉献发自内心源于灵魂的音乐,而不是以一身华服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穿上一身朴素的衣服,让自己淡出观众的视线,才能让音乐感动观众的心灵。
  我常常神往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这种意境: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月出东山,白露横江,渔人在芦苇中泛舟闲饮,樵夫在曲径上砍柴缓行。他们在红尘名利之外,尽情享受着这种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快乐和安详。这里面,蕴涵着难以名状的“隐”的智慧。
  榜样点评 此作以材料引题,以古诗点题,以古籍证题,终以月白风清结题,中间又以正反例释题,整篇文字说理透彻环环相扣,而又无斧凿之痕。考生紧紧抓住材料立意的核心“隐”字大做文章,展示非凡的古典素材积累功力的同时,又彰显了立意的深刻,从古代人的隐居延伸出新的境界:保持一颗本真之心,淡泊名利,切合材料的最佳立意。全文意蕴优美,结尾紧扣材料,一笔带过,简洁明了。
  得分 59
  热点透视No.1
  最美的关注——精致的人生所在(节选) 辽宁一考生
  当一个科学家取得某项科技上的突破时,我们习惯了先去探讨他是否有光鲜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基因遗传;当我们去观看某明星的巡回演唱会时,现场的布置、灯光舞美、明星身着的服装永远都会成为散场之后的最大谈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放在光鲜和华丽之上,从而失去了对内在涵养的最基本的肯定和欣赏。这种影响,虽然无形但却潜移默化。
  透视亮点1 开篇运用排比列举反面素材,站在观众的角度透视社会现象,可见考生思考深刻。
  21世纪,我们常常会接触这样一个新兴的的词汇——包装。对于歌手来说,演唱技术和实力不再是最重要的条件;对于影视演员来说,演技的好坏也常被是否长得帅气漂亮抢了风头。新闻中也频频报道某明星屡次整容、某花季少女为买LV等奢侈品不惜**……
  透视亮点2 承接上文,深入列举以貌取人的当今社会怪现象,用事实说话,用排比增加论证气势。
  然而,实现了物质上的富有、外在的华丽,就真的拥有了所谓的一切吗?周国平说过:“物质无限满足,幸福未必相随。”如果你有足够的涵养和内在,就算外表穿得有多简陋和朴素,依然会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堂堂一个国家的总理穿得那么简陋,难怪生产和经济都发展不上去。”此语一出,语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勤俭朴素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不是看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穿得是否华丽,徒有其表是一种招摇也是一种心虚的表现。”话音一落,现场掌声四起。
  透视亮点3 用反问一笔宕开,先破后立,且用周总理的话表明论点,语录素材的运用恰到好处。
  ……我们都曾拥有一颗最单纯的心,而现在,我们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如果我们褪去浮华和修饰,专注于这些梦想,实实在在地去努力,梦想将仅是一步之遥。
  总评 考生主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立意:关注入的内涵,事物的本质,内心的梦想,才能让人格魅力闪光。文中正反素材互相映衬,让我们感受到考生的阅读积累非常深厚,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及个性化的思考高人一筹,这些正是我们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
  阅卷报告·立意拓展
  女钢琴家说的那句话,便是材料的核心。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①低调与谦卑,是优雅的人生姿态;②注重内在美,追求内在美;③真正的艺术,不应被世俗的眼光所蒙蔽;④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在考场中,用以下的方法行文容易得到高分:
  1.用情境展示美好情操
  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通过一个个情境的创设,让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美好的品质与高尚的情操。叙事真实可信,抒情自然流畅的作文备受青睐。
  2.在分析中凸显人生真谛
  可以写作议论文。以敏锐的眼光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哲理,并以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巧妙地进行佐证,使整个说理过程做到水乳交融。
  3.对比论证可以多用
  一些考生大量排比关于低调、内在美的正面素材,却给人说服力不足的感觉。而那些善用对比的考生在文中展现出“隐”与“现”、“藏”与“露”背后人格魅力的高下,赢得高分。
  1.爱本色者,真欣赏者也
  现场摘录 女钢琴家素服出演,呼唤欣赏者抛却伪装,享受婉转动听的琴曲:李斯特巧荐肖邦教会欣赏者忽略虚名,追求震撼心灵的艺术……
  (《做真正的欣赏者》)
  2.艺术不容世俗玷污
  现场摘录 在圣人雕像前搔首弄姿的少女,出格的打扮,让我为之汗颜……我痛恨他们玷污了神圣的艺术。艺术不需要华丽的修饰,不需要所谓的包装,更不需要我们按照当下的世俗审美去给它冠以浮夸的标签。
  (《莫让世俗遮了文化艺术的锋芒》)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